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针对深井孤岛工作面煤巷大变形问题,采用现场实测手段研究了回采过程中巷道和采空区应力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井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应力演化与变形破坏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工作面前方大于250 m范围,巷道围岩未受采动影响,围岩应力变化较小且变形主要集中在底板与煤柱肩窝;工作面前方100~250 m支护结构受力增大,巷道浅部围岩破碎,顶底板移近及煤柱内挤变形突出,巷道出现明显的非对称变形破坏;工作面前方100 m为强烈采动影响阶段,尤其是在工作面前方20~22 m围岩垂直应力与空间主应力变化比较剧烈,顶底板移近与两帮内挤变形更加突出,巷道围岩表现出明显的大变形破坏特征。根据采空区应力分区特征分析了顶板覆岩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结合应力与变形破坏演化特征,提出了巷道支护对策,以期为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252.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 Ma,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高SiO2(73.72%~75.08%)、低TiO2(0.11%~0.21%)、贫CaO(0.63%~1.45%)、富碱(N2O+K2O=7.19%~8.16%)、高钾(K2O/Na2O=1.32~1.56)、低镁值(Mg#=15.95~28.94)特征,A/CNK值1.11~1.26,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平坦,具有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具有富集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Nd,亏损Nb、Ce、Ti等高场强元素和Ba、P的特征。根据特征参数及判别图解推断该侵入体可能是中下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初始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晚于前人报道的阿尔金南缘后碰撞初始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时代报到。认为约在443 Ma,阿中地块和和柴达木地块之间俯冲碰撞已经结束,南阿尔金洋彻底闭合。  相似文献   
253.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 焦家金矿带是区内最主要的金矿床分布区, 黄铁矿是焦家金矿成矿作用的贯通性矿物, 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本次工作采集了焦家断裂带深部2700~3000 m内的矿体及矿化体样品, 对黄铁矿进行了晶体形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EMPA面扫等研究工作。各个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晶体形态标型研究表明, 成矿I阶段黄铁矿自形-半自形, 颗粒较细小, 以细粒的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为主; 成矿Ⅱ、Ⅲ阶段黄铁矿自形-半自形, 颗粒较粗大, 以立方体为主, 含少量五角十二面体, 具有较多的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聚形晶; 成矿Ⅳ阶段黄铁矿主要以继承性的细粒立方体黄铁矿为主。各个成矿阶段的主、微量元素有显著的差异, 焦家深部成矿流体成矿早期Ⅰ阶段富Co、Ni, 贫Au, 成矿温度较高, 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 温度逐渐降低, 成矿Ⅱ阶段的成矿流体中含有一定量的伴生中温金属元素Ag、As、Te、Cu等, 成矿Ⅲ阶段中, 成矿温度进一步降低, 成矿流体逐渐转化为贫Co、Ni, 富Au及其伴生金属元素Ag、As、Te、Cu、Zn、Pb、Sb等。根据电子探针(EMPA)面扫描, 区分两种黄铁矿类型, Py1型黄铁矿, 富Co、Ni, 贫As、Pb等元素; Py2型黄铁矿, 主要为富As, 包裹部分被溶蚀的Py1型黄铁矿; 通过对焦家金矿带黄铁矿的晶体形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EMPA面扫等标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 对于深部找矿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4.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边界层风场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珍  胡非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6):1608-1615
随着近10年来北京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北京三环以外的地区已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郊非均匀下垫面发展成现在粗糙复杂的城区下垫面,市区建筑物相应增多、增密和增高,导致城区地面动力学粗糙度明显增大.本文统计分析了北京325 m气象塔1994年和1997~2003年夏季平均场观测资料,结果表明:(1)在受下垫面影响最为剧烈的近地层,风向逐年趋于紊乱,现在气象塔周围近地面的流场已经具备了典型城市粗糙下垫面的流场特征;(2)近地面夏季平均风速呈现非常明显的逐年递减的趋势,而且距离地表越近,平均风速逐年递减的趋势也越为显著,这种风速逐年递减的趋势直到63 m左右才不明显,说明现在气象塔47 m以下的观测资料反映的是城市冠层的流场特征,城市冠层厚度约在47~63 m之间;(3)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发展,城区近地面的平均风速存在逐年递减的趋势,但阵风并不存在相似的递减趋势,表明城市冠层的抬升对阵风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5.
山东蓝宝石的主要致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蓝宝石颜色深暗,与其主要致色元素有着直接关系.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认为:Cr2O3是红色、橙黄色、黄色的主要致色因素.而w(TiO2)低,w(TFeO)高,尤其是Fe3 大于全铁的90%,TFeO/TiO2比值大是山东蓝宝石颜色深暗的主要原因.对其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Cr3 离子的d-d电子跃迁、成对Fe3 离子、单Fe3 离子的d-d电子跃迁、Fe2 -Ti4 之间的电荷转移、Fe2 Fe3 之间的电荷转移等是山东蓝宝石致色的本质.代表绝大多数山东蓝宝石颜色的深蓝色蓝宝石,缺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的575~711nm吸收带,即缺少Fe2 -Ti4 之间的电荷转移.因此,针对性地选择w(TiO2)高的蓝宝石进行改善,或是设法加入TiO2、减少Fe3 含量、在还原条件下改变其TFeO/TiO2的比值,应是目前山东蓝宝石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6.
基于ECMWF的ERA-40海表10m风场,对1958—2001年全球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季节性差异、区域性差异、变化周期。结果表明:①近44年期间,全球海域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067m·s-1·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1958—1975年全球海域的海表风速变化较为平缓,1975—1983年递增趋势较为强劲,年平均海表风速的峰值出现在1999年,波谷出现在1975年。②全球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区域性差异。递增趋势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南极、热带大西洋海域、北太平洋西风带海域、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域、南半球60°S附近大面积带状海域;呈显著性逐年递减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赤道中东太平洋、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附近海域、南大西洋西风带的中部海域,以及一些零星海域。③全球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差异。在各月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以1月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达到0.0103m·s-1·a-1,7月的递增趋势弱于其余月份,约0.0033m·s-1·a-1。④全球海域海表风速存在明显的2.2~4.3年变化周期,以及6.5年以上长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257.
A tenth order explicit symmetric and in consequence symplectic Runge–Kutta–Nyström method is presented here. We derive the order conditions needed and solve them for the parameters of the method.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new method compared to the other high order symplectic methods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until now.  相似文献   
258.
The Current Structure of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along the Japanese Coas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branching of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TWC) along the Japanese coast is studied based upon intensive ADCP and CTD measurements conducted off the Wakasa Bay in every early summer of 1995–1998, the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100 m depth and the tracks of the surface drifters (Ishii and Michida, 1996; Lee et al., 1997). The first branch of TWC (FBTWC) exists throughout the year. It starts from the eastern channel of the Tsushima Straits, flows along the isobath shallower than 200 m along the Japanese coast and flows out through the Tsugaru Strait.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western channel of the Tsushima Straits feeds the second branch of TWC (SBTWC) which develops from spring to fall. The development of SBTWC propagates from the Tsushima Straits to Noto Peninsula at a speed of about 7 cm sec−1 following the continental shelf break with a strong baroclinicity. However, SBTWC cannot be always found around the shelf break because its path is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edd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SBTWC is a topographically steered current; a current steered by the continental shelf break. Salient features at intermediate depth are the southwestward subsurface counter current (SWSCC) between 150 m and 300 m depths over the shelf region in 1995–1998 with the velocity exceeding about 5 cm sec−1, although discrepancies of the velocity and its location are observed between the ADCP data and the geostrophic current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59.
从澳门所处的经济环境看澳门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英 《地理学报》1999,54(6):487-495
90年代以来,澳门经济发展缓慢并持续衰退,作者指出澳门先天不足与后天经济量及外部竞争加剧是其经济衰退的原因。文章并由此对澳门所面临的内内外环境进行评估,从发挥澳门独特优势避开劣势的角度,认为澳门经济一位地区域性、国际性的综合服务中心,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及措施。  相似文献   
260.
李伟  张海  张艺 《四川地震》1999,(3):61-64
通过对测震短周期拾震器的工作原理和微分标定原理及相关公式的分析,针对部分台站所使用的 D S- 1 拾震器垂直摆磁缸退磁较严重,其中肯电阻低于设计值,仪器系统全放大倍率不能满足有关要求的问题,提出可利用拾震器闲置线圈 Rs11 提供阻尼,改变拾震器垂直摆偶合方式,提高传递系数β12 ,从而达到提高全放大倍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