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375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赤道西太平洋大气热结构及对流层顶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登俊  吴增茂 《大气科学》1996,20(3):315-326
本文主要利用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实验3”号船的探空资料,经分析发现: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直减率为0.62~0.74℃/100 m,但是,在西风爆发期间,一般不低于0.68℃ /100 m;对流活动的强弱对对流层顶有重要影响;对流层顶与500 hPa、200 hPa等压面温度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平流层下部有逆温层、降温层交替出现的成层现象。 分析还发现,日平均的500 hPa、200 hPa温度、对流层顶、对流层顶上第一逆温层的厚度和逆温强度,都具有20~40天振荡的特征。文章分析认为,上述有关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结构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热带西太平洋夏半球大气的状况;积云对流活动对大气对流层中上部温度、对流层顶以及平流层下部的20~40天振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2.
宝积山煤矿F6断层导水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积山煤矿井下巷道在揭露F_6号断层时出现了大量涌水、淹巷及无水两种现象,因此对该断层形成了导水、隔水两种不同的认识。经综合分析后认为;在F_6号断层面处,若两盘均为软岩层接触或软岩层与硬岩层接触,该断层表现为隔水;若两盘均为硬岩层接触,则表现为导水。上述结论通过材料井淋水量的大小变化与主井积水深度的变化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3.
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地震记录中的废道自动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切除废道(即道编辑)的工作是地震信号处理中重要而又工作量巨大的一步.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的自动切除方法,所用的神经网络模型为新奇滤波器模型,方法简单实用,切除效果令人满意.文中介绍了方法的原理并给出了几个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分别利用多通道Gabor滤波器和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对纹理图像进行分析,得到两组特征影像。将上述两组特征影像进行融合,最后利用融合后的数据实现图像的分类。实验证明,基于上述方法的纹理特征融合分类算法大大提高了图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37.
20世纪中国气候变暖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不同排放情景和各种强迫因子分别组合3组试验,对试验结果采取多模式集合,并把3组数值试验模拟的20世纪中国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与观测序列作对比,对20世纪中国气候变暖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中国气候变暖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有密切的联系,尤以近50 a更明显。当模式综合考虑多种外部和内部强迫因子时,所模拟的20世纪中国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最接近实际观测。归因分析中还强调了海洋的重要作用。但是3组试验都没有模拟出20世纪20年代的变暖。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介绍了以IRS-P6卫星数据作为信息源完成大兴安岭林区的遥感影像地图制作的方法, 通过试验初步认识到:利用IRS-P6卫星数据制作遥感影像地图,可以满足1:50000、 1:25000比例尺的平面制图精度要求,在一些专业和专题应用中可以放大到1:15000比例尺使用。  相似文献   
139.
在《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第5期,刊登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颙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的文章,题目是“设立‘地下明灯研究计划’的建议”。文章指出,20世纪末,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获得了地球表面清晰的图像,使人们可以实时地观测地球水圈和大气  相似文献   
140.
《震灾防御技术》2006,1(3):285-F00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所已为国家200余项建设工程提供了多种技术服务,为这些工程项日的立项、设计、建设、投资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我所在三峡大坝坝址附近的茅坪镇花岗岩体内钻了一深度为800m的钻孔,在现场开展了原地应力、渗透率和孔隙水压力测量,并对三峡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价。我所承担了珠海一香港伶仃洋大桥桥址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规范要求给出了大桥全程场址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参数,其中为大跨度桥梁的动力设计提供了周期长达10s、阻尼比为0.03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自1999年以来,我所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