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375篇
海洋学   211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沙漠是重要的地表景观,其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目前对全球沙漠变化的规律及其气候影响了解有限.本文使用气候再分析数据和遥感产品,分别计算了全球沙漠的面积变化,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对沙漠变化的影响,并利用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模式结果,估算了未来全球沙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沙漠面积约17.64×106km2,占陆地面积的12%;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快速减小,其中主要发生在北非和澳大利亚; 21世纪初沙漠开始缓慢扩张.气候干旱区面积存在年代际波动,各气候区干旱指数(AI)与沙漠面积变化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增加对沙漠面积变化有直接影响;潜在蒸发、温度和湿度与沙漠面积呈明显相关关系,风速变化与沙漠面积的关系存在区域性差异. CMIP6模式结果表明,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 21世纪全球沙漠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沙漠扩张最多,而北非南部沙漠将会缩小、北非沙漠北移.  相似文献   
92.
为减少不同气候模式评估气溶胶气候效应的差异,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直接给定了人为气溶胶强迫数据。因此,有必要基于此强迫数据重新评估气溶胶气候效应。本研究首先将CMIP6给出的描述人为气溶胶强迫的模块引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IST)的地球系统模式(The NUIST Earth System Model,NESM)。之后,利用NESM模式评估地球辐射收支平衡对此人为气溶胶强迫的响应,并分析模式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评估给出的人为气溶胶有效辐射强迫为-0. 45(±0. 28) W·m~(-2)。其中,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为-0. 34(±0. 01) W·m~(-2),与第二次气溶胶比较计划(The second phase of Aerosol Comparisons between Observations and M odels,Aero ComⅡ)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气溶胶对云辐射强迫的影响(包括半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为-0. 10(±0. 30) W·m~(-2),明显受到模式内部变率的干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3.
利用24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的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V)模型,研究了全球增暖1.5/2℃下我国20、50和100 a重现期极端降水的未来风险变化。可以发现,相对于历史时期(1995—2014年),全球升温1.5和2℃下极端降水发生概率风险空间分布相近,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但额外增暖0.5℃将导致更高的风险。如50 a重现期极端降水,在增暖1.5/2℃下其重现期将分别变为17/14 a,极端降水将变得更加频繁。不同区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中国西部长江黄河中上游和青藏高原地区、中国东部长江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极端降水发生概率比达到3以上,局部更是达到5以上,为我国极端降水气候变化响应高敏感区域。进一步,基于概率分布函数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位置和尺度参数对发生概率风险的影响与贡献度量,并用于探讨极端降水气候平均态和变率变化对极端降水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位置和尺度参数的增量变化、风险变化率存在着显著的东西部差异,从而导致极端降水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如中国西部尽管极端降水气候平均态和变率变化幅度不大,但因风险变化率较高,从而导致该区域的发生风险大...  相似文献   
94.
95.
国家数字地震台数据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突显被淹没在噪声背景下的有用信息,对国家数字地震台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用Matlab程序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96.
趣谈云锦石     
钟华邦 《地质学刊》2006,30(2):119-119
在江苏省已知的80余种观赏石中,云锦石是20世纪80年代后新开发的观赏石。云锦石属于图案类观赏石,它产于南京东郊其林门等地区。因石头切面中的花纹似南京著名的云锦花纹而得名。云锦石呈浅黄、黄白、灰黄白等色调,石头大小不等,大者可大于1m,小者不足10cm。石头切面上的花纹图案十分美丽,令人浮想联翩。经地质人员研究后认为:云锦石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文石,其次为方解石。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CaCO3)。摩氏硬度(H)为3~4,密度为:2·7g/cm3~2·8g/cm3。有时局部硅化后形成玛瑙时,则硬度较大。云锦石的成因较复杂,其物质来源是古生代及中生代…  相似文献   
97.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events are among the most impact-related consequence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especially for China,a nation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that is vulnerable to the climate warming.Based on the latest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this study assesses future EHT changes across China at five specific global warming thresholds(1.5℃-5℃).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will increase by 1.5℃/2℃ before 2030/2050 relative to pre-industrial levels(1861-1900)under three future scenarios(SSP1-2.6,SSP2-4.5,and SSP5-8.5),and warming will occur faster under SSP5-8.5 compared to SSP1-2.6 and SSP2-4.5.Under SSP5-8.5,global warming will eventually exceed 5℃ by 2100,while under SSP1-2.6,it will stabilize around 2℃ after 2050.In China,most of the areas where warming exceeds global average levels will be located in Tibet and northern China(Northwest China,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covering 50%-70%of the country.Furthermore,about 0.19-0.44 billion people(accounting for 16%-41%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will experience warming above the global average.Compared to present-day(1995-2014),the warmest day(TXx)will increase most notably in northern China,while the number of warm days(TX90p)and warm spell duration indicator(WSDI)will increase most profoundly in southern China.For example,relative to the present-day,TXx will increase by 1℃-5℃ in northern China,and TX90p(WSDI)will increase by 25-150(10-80)days in southern China at 1.5℃-5℃ global warming.Compared to 2℃-5℃,limiting global warming to 1.5℃ will help avoid about 36%-87%of the EHT increas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98.
选用华中地区1961—2014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1961—2100年12个CMIP6模式统计降尺度和偏差订正结果,评估CMIP6模式在区域的气温和降水量时空分布模拟结果,选出6个气温模式、4个降水量模式。基于优选模式集合的平均结果,分别分析未来SSP1-2.6、SSP2-4.5、SSP5-8.5三种情景下2021—2100年华中地区不同时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的气温年际变率模拟好于降水量,降水量空间模拟好于气温。三种情景下区域气温、降水量均为增加趋势,气温增速分别为0.13℃/10 a、0.30℃/10 a、0.62℃/10 a,降水量增速分别为16.2 mm/10 a、12.3 mm/10 a、19.3 mm/10 a。未来2021—2100年三种情景下华中地区降水量多为南部减小北部增大,气温近期、中期为西部降低、中东部升高,远期除湖北西部山区降低外,其他地区均为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9.
Cr6+对海湾扇贝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3℃和盐度为31.6的海水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六价铬离子(Cr6+)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胚胎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的影响.海湾扇贝胚胎、早期D形幼虫、壳顶幼虫和眼点幼虫对Cr6+的敏感性各不相同.Cr6+对胚胎孵化的半数影响浓度(48h)EC50为2610μg/dm3;对早期D形幼虫和壳顶幼虫48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90和2400μg/dm3.眼点幼虫在变态的过程中对Cr6+尤为敏感:小于200μg/dm3的Cr6+对眼点幼虫的变态有不正常的刺激作用;大于这一浓度的Cr6+对其变态则有抑制作用.因此,其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变态期眼点幼虫>壳顶幼虫>胚胎>D形幼虫.被Cr6+污染的饵料(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亦可对海湾扇贝幼虫产生毒性影响,说明Cr6+的毒性可通过食物链传递.慢性毒性实验表明:Cr6+对海湾扇贝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AS法分析结果显示:Cr6+在D形幼虫体内的累积随着外界Cr6+浓度的升高而增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海湾扇贝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控制Cr6+浓度应低于10μg/dm3.  相似文献   
100.
浙江6个列岛大型底栖藻类分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七星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的实地调查,结合浙南3个列岛(七星列岛、南麂列岛和洞头列岛)和浙北3个列岛(渔山列岛、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物种组成的有关文献,构建大型底栖藻类基础数据库。采用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分类差异变异指数∧~+、G-F多样性测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开展分类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6个列岛藻类在目级和科级的相似性很高,其值均在0.800以上;洞头列岛的△~+值最高(77.42),中街山列岛最低(72.65),这表明洞头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中街山列岛藻类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七星列岛的∧~+值最高,达942.00,南麂列岛最低,仅865.12,这表明南麂列岛大型底栖藻类在不同分类阶元分布最均匀,七星列岛的藻类分布较集中;南麂列岛无论是F指数、G指数还是G-F指数的值均比其他5个列岛高,依次为18.62,4.40和0.76,这说明南麂列岛藻类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本研究构建了6个列岛大型底栖藻类资源与分类多样性基础数据库,为有效保护和管理大型底栖藻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