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71篇
  免费   15738篇
  国内免费   20312篇
测绘学   5328篇
大气科学   9049篇
地球物理   10503篇
地质学   65665篇
海洋学   8222篇
天文学   1062篇
综合类   6896篇
自然地理   7796篇
  2024年   712篇
  2023年   2722篇
  2022年   3283篇
  2021年   3685篇
  2020年   2902篇
  2019年   3523篇
  2018年   2551篇
  2017年   2501篇
  2016年   2831篇
  2015年   3347篇
  2014年   5357篇
  2013年   4276篇
  2012年   5120篇
  2011年   5025篇
  2010年   4522篇
  2009年   4787篇
  2008年   4747篇
  2007年   4050篇
  2006年   4177篇
  2005年   3784篇
  2004年   3497篇
  2003年   3328篇
  2002年   3175篇
  2001年   3129篇
  2000年   2798篇
  1999年   2761篇
  1998年   2656篇
  1997年   2608篇
  1996年   2403篇
  1995年   2307篇
  1994年   2218篇
  1993年   1924篇
  1992年   2024篇
  1991年   1681篇
  1990年   1480篇
  1989年   1164篇
  1988年   304篇
  1987年   246篇
  1986年   139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71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23篇
  1974年   19篇
  1954年   21篇
  1948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减小我国北方隐盲型砂岩铀矿找矿中钻孔布设的盲目性,实现快速评价,在二连盆地SNT地区开展了土壤氡法寻找砂岩型铀矿工作。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在测区内固定了有一定规模的氡异常晕6个。通过氡异常评价并结合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条件,预测了3个远景段,经钻探在其中的一个远景段中发现了砂岩型铀矿化,表明在我国北方中一新生代盆地中开展土壤氡法寻找隐盲型砂岩铀矿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探讨了金在黑龙江省中部森林沼泽区A层土壤-10~+60目、-60~+100目、-100~+160目及-160目粒级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经对比研究认为,-100目可以满足低密度深穿透地球化学详细测量采样要求,该粒级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993.
通过薄片观察、鉴定可知,桥口地区沙河街三段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胶结物溶孔等次生溶孔为主.经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将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A、B期和晚成岩A1、A2、B期,早成岩A、B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晚成岩A1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起重要改善作用,增加大量次生孔隙,晚成岩A2、B期方解石胶结物的胶结作用使砂岩次生孔隙大量减少.因此早期原牛孔隙的大量散失、晚期胶结作用使次生孔隙大量减少是造成本区砂岩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安徽省廖家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找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安徽祁门廖家地区矿区进行1:1万地质调查工作与1:1000地质剖面测量工作,认识和总结了廖家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组合及其沉积特征,确定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主要控矿构造及其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运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找矿研究。因子分析及对应分析表明,上溪群及石英脉均富集铁族元素组合Cr、Ni、Co、V、Ti,反映其组成上具有一定的亲源性;石英脉中Au、As元素组合相关性强,As可能作为成矿介质参与金的成矿作用。利用分形理论,对不同地质体金含量的分形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因子得分等值线图表明,几因子(Cr、Ni、V、Ti、Co)得分高值区与岩浆岩分布范围一致。成矿元素因子得分高值区明显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显然东西向断裂是下一步金矿找矿的重点区段。本区的金矿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型与层间破碎带型。上溪群可能是本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而岩浆岩主要提供热源,构造既作为成矿作用,也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环境和聚矿空间。  相似文献   
995.
我国西部特殊景观区化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必敏 《物探与化探》2008,32(5):473-476
西部特殊景观区的化探方法研究一直是中国化探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在岩石出露、水系发育地区可以沿用传统的水系沉积物化探方法,但在覆盖景观区,常规化探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谢学锦和王学求所提出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证明其能在覆盖区达到快速有效地圈定战略靶区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要做好西部特殊景观区的化探工作,化探科研人员必需采取新方法、新思路,继续系统地开展化探方法技术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找到一套适合中国西部特殊景观区特别是覆盖区的行之有效的化探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矿体(脉)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这种控矿的脆/韧性叠加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多期(次)活动的叠加,经过了早期的韧性剪切、后期的脆性压扭性碎裂岩化、晚期的脆性张性断裂叠加3个阶段.脆/韧型叠加构造与按"构造相"划分的脆-韧性剪切带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性质和演化历史完全各异的两类断裂构造.金矿往往直接产于张性断裂之中,但是在同空间中更早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和压扭性碎裂岩则对金矿化的规模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光谱和纹理的SVM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矿化信息提取方法单一,利用光谱或纹理、信息量相对较少、需要大量样本的缺陷,利用基于光谱和纹理的支持向量机(SVM)原理,建立矿化信息提取模型.选择青海泽库县析界日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首先提取研究区光谱和纹理信息,选取训练样本;然后求解最优超平面,进而确定决策函数;最后泛化推广识别其他待识别的样本.通过所提取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与重砂异常点叠加分析,叠加基本吻合;从野外实地验证来看,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矿化现象,并指出了5个重点异常区.  相似文献   
998.
以哈尔楚鲁图银-多金属矿床为例,阐述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覆盖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及隐伏矿体找矿预测中的应用。VLF-EM测量和地质解释成果表明: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WW、NNW及NE三个方向。其中,NNW和NWW向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二者构成菱形网格状或雁列式控矿构造基本格局,断裂交汇地段为形成较大矿体的有利地段;NE向断裂未见工业矿体产出,对矿体起到错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编者的话:这封来信对本刊2007年第三期刊载的一篇稿件中某些专业术语的使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提醒广大地质工作者要重视专业术语使用要注意准确性和规范化.本刊欢迎读者、作者就一些专业领域的学术问题展开交流或争呜,以活跃学界的学术气氛、促进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More than 40 national and reg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s in the world carried out from 1973 to 1988 do not conform to common standards. In particular they have many analytical deficiencies. In the period 1988 to 1992, the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 (Project 259 of UNESCO's IGCP Program) prepared recommendations designed to standardize geochemical mapping methods. The analytical requirements ar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recommendations. They included the following: 71 elements should be analyzed in future mapping projects;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race and ultratrace elements must be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rustal abundances; and the Chinese GSD and Canadian STSD standard sample series should be used for the correlation of global data. A proposal was also made to collect 5000 composite samples, at very low sampling densities to cover the whole Earth's land surface. In 1997 an IUGS Working Group on Global Geochemical Baselines was formed to continue the work which began with IGCP 259. From 1997 up to now, new progress has been made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FOREGS countries under the aegis of this working group, including the study of suitable sampling media, development of a multi-element analytical system, new proficiency test for selection of competent laboratories and role of wide-spaced mapping in mineral exploration.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awaiting solution has been the inability of many laboratories to meet the IGCP recommendations to generate high quality geochemical maps. Fortunately several laboratories in China and Europe have demonstrated an abi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y will be well placed to render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