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5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615篇
大气科学   650篇
地球物理   479篇
地质学   772篇
海洋学   406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579篇
自然地理   110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71.
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可达性综合评估与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传统测算可达性的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基于时间、经济与重心视角利用可达性模型并结合ArcGIS 空间分析手段探究高铁通车前后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动态变化;利用综合变异系数、层级分析法和改进的哈夫模型分析高铁可达性空间演变特征及规律,构建高铁可达性评价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定量评估各高铁可达综合实力。研究表明:京广、京沪可达综合实力最强,沪昆、杭福深次之,沪汉蓉、哈大、青太再次之,郑西、兰新可达实力最弱;全国高铁可达性强弱变化呈明显地带性规律,东、中部高铁可达性强于东北,东北强于西部,纵向高铁强于横向;经济潜力的增加率明显高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减少率,可达性重心偏移驱使不同等时圈蔓延交叠;高铁以“核心—核心”逐步向“核心—网络”空间链接模式过渡,产生上海、北京、广州、深圳4 个高铁“国家服务中心”,天津、武汉、重庆等6 个“大区域服务中心”,形成“多中心”高铁服务格局以及日益庞大而复杂的高铁特质空间集群;高铁网络影响下的中国区域空间格局的渐变与重塑日趋复杂,“T”型轴带呈现出由空间极化向空间均衡转变,跨城流动性特征突显,加速空间对接与同城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2.
空间数据是GIS应用的基础,经济高效地从网络获取空间数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网络地图环境下利用Web GIS技术和开源软件实现空间矢量数据在线采集和数据库存储的方法和技术。并且使用Google Map API、Ajax技术和Apache、My SQL开源软件开发一个基于Web平台的原型系统,实现了基于网络地图的矢量数据的在线获取、数据库存储、在线显示和数据库访问服务接口等功能,为获取空间数据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3.
冯臻  宋明利 《地下水》2018,(6):206-208
工程项目建设风险随着水利工程复杂程度的提升而逐渐增大,水利工程效益受项目施工进度的影响日趋突出。据此,本文在详细分析了模糊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利工程项目进度完工概率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以此为项目决策者提供进度风险评判依据。文中首先对项目进度根节点利用专家模糊语言描述进行了确定,采用积分值法得到了项目进度各节点的条件概率,然后以新疆某水利工程为例,利用各节点进行工程项目网络计划完工概率的计算,并对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利用NETICA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完工概率分析方法基于模糊理论的SBN模型可显著提高其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项目进度风险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4.
地理实体关系抽取是地理知识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则制定的繁琐和难以发现的隐式关系表达,使得现有规则匹配与机器学习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地理实体关系抽取中存在的中文文本语法结构复杂且地理实体关系显式与隐式表达并存的问题。因此,根据上下文反映显式或隐式地理实体关系的特征,提出利用实体词向量和句子语义向量从文本中抽取地理实体关系的方法。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从网络文本中获取显式和隐式表达的地理实体关系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测试集中准确率和召回率可以达到75.2%和79.2%。本研究为构建地理知识图谱、地理信息检索以及地理本体学习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75.
多源数据匹配是数据转换、更新与融合的关键技术。随着GIS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空间数据不断增大,多源空间数据的匹配与融合成为目前GIS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多源道路网的匹配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可适用于多源道路网自动匹配的通用算法。该算法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地利用道路间的拓扑特征与上下文信息关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匹配运算的成功率和准确度。大量的数据测试表明该算法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准确度高以及通用性强等多项优点。  相似文献   
176.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场景复杂,其中建筑物目标种类结构各异且存在大量遮挡,现有检测算法使用特征表达性不强。结合Faster R-CNN模型设计一种针对遥感影像的建筑物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共享卷积网络获取原始影像的深层特征图;然后结合区域建议网络生成初步检测结果;最后根据Fast R-CNN检测网络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判定和边界回归。针对困难样本造成的训练中断,对训练策略进行改进,通过近似联合训练的方法对模型参数同步调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和召回率明显优于DPM方法,对非训练测试集遥感影像具有较好鲁棒性,有效实现了针对遥感影像的建筑物检测。  相似文献   
177.
随着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拓展,GOTURN(Generic Object Tracking Using Regression Networks)算法是第1个满足目标跟踪实时性要求的深度学习算法(达到100 fps),但是该算法的跟踪精度有待提高。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运动估计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入GOTURN算法进行目标跟踪。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在ILSVRC2014数据集和ALOV300++数据集中进行了训练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满足目标跟踪的实时性要求,而且能够提高线性系统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78.
针对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析技术存在的“分类过程中专家分析不同带来的分类结果不一致”问题,提出地理本体驱动的“地理实体描述-模型构建-影像对象分类”解译框架。首先,利用地理本体建立影像对象客观特征与地理专家知识的联系,实现对地理实体的描述与表达;其次,利用知识工程方法以及计算机可操作的形式化本体语言构建影像对象特征、分类器的本体模型,形成语义网络模型;最后,联合语义网络模型与专家规则实现影像对象的语义分类。地表覆盖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得到反映真实地理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而且能够掌握地理实体的语义信息,实现地表覆盖分类知识的共享与语义网络模型的复用,为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析提供了一种全局性的解译分析框架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79.
人们在线上网络空间和线下现实空间活动时, 会产生大量线上线下的痕迹(轨迹), 这种轨迹作为一种讯息会影响其他人的活动。现有研究大多单一地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数据、GPS轨迹等方法, 忽略了移动互联时代线上线下空间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历史活动足迹对日后活动的影响。基于对搜索量、签到和照片等网络大数据与线下GPS轨迹大数据的融合, 对人们线上线下活动进行时空行为模式分析, 建立基于信息素和回归分析的计算模型, 实现了对景观休憩空间的吸引力评价。以采样接近5 a的181个用户轨迹数据及相应时间段的网络大数据, 对北京28个景观进行实验, 并与单一线上或线下数据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综合体现了景观热度, 且能够对未来的潜在游憩价值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80.
针对林业检疫工作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管理不够科学有效的问题,本文提出将网络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检疫管理工作中。在对系统的逻辑框架和网络设计完成后,建立了林业检疫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内网、外网和移动终端配合,完成了林业检疫的数据采集、信息分析等业务工作以及相关单位和虫害信息的管理工作,为辅助决策提供了数据,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