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冲乎尔盆地是阿尔泰南缘等间斜列的火山沉积盆地之一,盆地内出露有重要的康布铁堡组赋矿地层.本文对该组一个凝灰岩和两个变质流纹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385.3±1.2Ma、398.1±1.8Ma和405.6±2.2Ma的结果.变质流纹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克朗和麦兹盆地内的酸性火山岩的特征相同,即变质流纹岩属钙碱性低Ti流纹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上显示出Ti、P、Sr、Ba明显负异常,Th、U、Pb的正异常,LREE相对HREE略富集的特征,并显示强的Eu负异常(δEu=0.25 ~0.54).结合其区域地质特征,认为本区变质酸性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下地壳发生了部分熔融后演化的产物.阿尔泰南缘的火山沉积盆地是早—中泥盆世时期在挤压环境中形成的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12.
阿尔泰南缘分布着大量的晚古生代康布铁堡组火山岩系,是许多铁矿、铜矿以及铅锌矿的赋矿围岩。阿尔泰南缘麦兹和克朗火山-沉积盆地内的钾-钠质流纹岩的年龄分别为396.7±1.4Ma和394.0±6.0Ma,结合近期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阿尔泰南缘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早期,锆石U-Pb年龄峰期在400Ma左右。钾-钠质流纹岩具有高硅(SiO2的含量范围为73%~82%)、高碱(总碱含量介于4%~7%)和过铝质(高A/CNK值>1)的特征,并见有白云母和黑云母的矿物组合,属于高硅高碱过铝质的钙碱性火山岩。此外,它们的Sr和Nd同位素分别为87Sr/86Sr=0.7074~0.7144,143Nd/144Nd=0.512072~0.512252,具有上地壳来源的特征,说明其岩石成因与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它们都产在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陆缘岛弧的地质环境中。因此,我们推断本区钾-钠质流纹岩的原始岩浆为高硅高碱的花岗质岩浆,是由进入陆壳的高侵位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其上部地壳近固相线的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3.
刘锋  曹峰  张志欣  李强 《岩石学报》2014,30(1):1-15
可可托海伟晶岩田内花岗岩类发育。本文研究的花岗岩体位于3号伟晶岩脉矿坑的东部,岩性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野外特征与矿区北部的阿拉尔花岗岩非常相似。花岗岩中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19个测点206Pb/238U年龄集中于399.6~409.0Ma,加权平均年龄为405.4±1.4Ma(MSDW=0.98),属于早泥盆世,比阿拉尔花岗岩的侵入时期早得多,与3号伟晶岩脉没有成因上的联系,应是区域上岩浆活动最为强烈时期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0.69%~73.81%)、富铝(Al2O3=14.00%~15.74%)、总体髙钾(K2O/Na2O≥1),贫Fe、Mg、Ti、P特点,铝饱和指数较高(A/CNK≥1.1),属于髙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Sr、Ti、Ba、P、Nb、Ta明显的负异常和Th、U、La、Zr、Hf的正异常特征。稀土配分型式显示LREE的相对弱富集,HREE比较平坦以及Eu中等负异常。样品中87Sr/86Sr(0.72259~0.72810)、143Nd/144Nd(0.51235~0.51237)接近于陆源沉积物,Sr初始值(0.70155~0.70341)较低,f Sm/Nd(-0.32~-0.26)、Sm/Nd(0.222~0.240)比值显示分异小、较均一的Sm/Nd同位素体系;εNd(t)值变化于-3.07~-2.16,模式年龄t2DM集中在1.35Ga左右,属于中元古代。综合研究岩石中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同位素特征,同时对比区域上同期岩浆活动特征,认为本文研究的花岗岩可能是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强烈的俯冲-碰撞作用导致的地壳加厚引发了深熔作用,使阿尔泰微古陆边缘内部中元古代基底部分熔融,同时有幔源物质参与;随后岩浆经过结晶分异,最终上升侵位,反映了陆缘弧花岗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4.
阿巴宫富磷灰石磁铁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南缘地区克朗盆地,具有Kiruna型铁矿典型特征。本文对矿床中磷灰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对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并测定了磷灰石和石英的氢、氧同位素以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磷灰石中的包裹体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代表了不同的熔体和流体系统,且流体由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第一和第二成矿阶段磷灰石中主要为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和单矿物包裹体,成矿流体分别是高温(主要为290~460℃)中盐度(10.36%~17.79%NaCleqv)和中温(主要为230~290℃)中盐度(16.99%~22.4%NaCleqv)的富Ca2+的H2O-NaCl体系,是富挥发分的Fe-P熔体在结晶过程中捕获熔体和流体的结果。第三成矿阶段的磷灰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特征相似,主要为熔体-流体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含液体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H2O-NaCl型多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H2O-CO2-NaCl型多相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变化于160~320℃,中低盐度(1.06%~23.1%NaCleqv),少量高盐度变化于33.5%~42%NaCleqv,属H2O-CO2-NaCl体系,是岩浆-热液阶段出溶的流体发生沸腾作用的结果。磷灰石和石英的δD较为接近,分别为-139‰~-118‰和-145‰~-104‰。成矿流体的δ18OH2O值显示以岩浆水为主,从早阶段(4.9‰~9.1‰)向晚阶段(1.5‰~6.0‰)有降低的趋势。硫化物的δ34S(0.4‰~5.2‰)表明硫来自深部岩浆。结合阿巴宫富磷灰石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矿床的形成与不混溶作用的发生有关,早阶段成矿是碳酸盐围岩的加入导致富挥发分Fe-P熔体与富Si熔体发生不混溶,由富Fe-P熔体发生分离结晶和堆晶作用形成;晚阶段成矿是富Fe-P熔体演化晚期,由于减压降温导致流体出溶并发生大规模的不混溶(沸腾),即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由熔体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115.
洋脊俯冲及其在新疆阿尔泰地区存在的可能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洋脊俯冲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论述了与洋脊俯冲相关的各种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以及成矿特点。同时,系统总结了阿尔泰南缘已报道的可能与洋脊俯冲有关的证据,如埃达克岩和富铌玄武岩、玻安岩、苦橄岩、A型花岗岩、双峰式火山岩、阿拉斯加型杂岩、酸性岩墙群等特殊的岩石类型,以及可能与洋脊俯冲相关的变质变形作用,认为洋脊俯冲模式可以合理的解释阿尔泰南缘的这些岩石组合以及变质变形作用。此外,分析了晚古生代阿尔泰南缘洋脊俯冲的时空分布,阐述了洋脊俯冲对中亚造山带陆壳增生及成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6.
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已成为世界上热门的地球科学领域之一,其中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尖晶石+石英、大隅石+石英以及富铝斜方辉石等标型矿物组合和特征可以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温度>900℃),这对查明地球深部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初次对产于世界上不同地区超高温麻粒岩尖晶石+石英共生等的标型矿物组合、不同赋存状态的尖晶石ZnO含量、XZn[Zn/(Mg+Fe2++Zn)]、XMg等进行分析和对比,认为不同地区不同赋存状态的尖晶石,其ZnO含量、XZn和XMg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超高温麻粒岩尖晶石中ZnO质量分数多数低于2.5%,但个别特殊的有高达近15%。尖晶石中XZn较低且尖晶石与石英共生,可以作为超高温变质的证据之一。通过对阿尔泰南缘超高温尖晶石-斜方辉石-石榴石麻粒岩中尖晶石成分及ZnO含量分析,得出与石英共生的尖晶石ZnO质量分数约为2.50%,且有与XFe成正比的变化趋势,而与钛铁矿共生的尖晶石ZnO质量分数约为1.85%,虽然两者含量稍有不同,但与世界上超高温麻粒岩中多数尖晶石ZnO含量相比都相近。结合其他特征矿物组合,可以确定该岩石中尖晶石与石英共生组合可以作为阿尔泰地区发生超高温变质作用的证据。通过对阿尔泰南缘与尖晶石-石英有关的变质反应期次划分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变质期次可划分为峰期变质和退变质两期,推测峰期的温度条件可达到1000℃,且该超高温麻粒岩可能经历了顺时针p-T演化轨迹。该超高温麻粒岩在阿尔泰造山带的出现,可能与古生代时期发生的古亚洲洋俯冲、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南缘萨尔布拉克铁矿区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岩体形成时代为410±4Ma(MSDW=0.88),是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的年龄限定它侵入的地层时代大于410Ma,为前泥盆系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泥盆统;同时限定萨尔布拉克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时代略晚于410Ma,为晚志留世末期—早泥盆世早期成矿。萨尔布拉克花岗岩具有富硅、偏碱性,LREE富集且分馏明显,HREE亏损且分馏不明显,中等负铕异常(δEu=0.35~0.47),微量元素Th、U、La、Ce、Nd、Zr、Hf相对富集,Nb、Ta、Sr、P、Ti相对亏损,具明显负异常的特点。Na2O/K2O集中于1附近,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铝过饱和指数变化于1.07~1.14,为过铝质。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蒙库岩体(400~404Ma)具有很好的相似性,表明萨尔布拉克花岗岩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中,可能是洋壳铁镁质岩石在板块俯冲过程中熔融形成,且加入了陆壳物质。  相似文献   
118.
铁木尔特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朗盆地北西侧,岩体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为459±4.9Ma。岩石具有高的SiO_2(71.92%~76.58%)和Al_2O_3(12.92%~14.55%)含量,富碱(K_2O+Na_2O=7.09%~8.11%)、高钾(K_2O/Na_2O=1.1~1.62)、低P_2O_5(0.14%)和MgO+FeO(5%)含量,强过铝质(ACNK=1.13~1.34);富集LREE和Th、U、Pb,贫Ba、P、Sr、Ti、Nb,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33~0.53);并具有低的Al_2O_3/TiO_2(100)比值和高的CaO/Na_2O(0.3)比值。以上特征表明该岩体属高钾钙碱性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同时岩石具有低的Sr初始值(~(87)Sr/~(86)Sr=0.701727~0.709951)和相对高的ε_(Nd)(459Ma)(-1.43~-0.98)值,两阶段Nd模式年龄较为均一(t_(2DM)=1.2~1.3Ga)。岩体的原始岩浆可能是富含白云母和黑云母的变泥质岩在大于875℃的条件下脱水熔融的产物,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有磷灰石、斜长石、钛铁矿等矿物的残留,并混入少量的幔源物质。结合阿尔泰南缘的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推测岩体形成于俯冲作用的初期,可能是在挤压背景下由于局部伸展减压以及异常地幔和深部热流不均匀上升提供的热影响发生的部分熔融产生。  相似文献   
119.
新疆阿尔泰铁木尔特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铁木尔特中型铅锌矿是阿尔泰山南缘克兰盆地内的重要VMS型矿床。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第二岩性段,容矿岩石为大理岩、绿泥石英片岩、变钙质粉砂岩、夕卡岩。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喷流沉积期、叠加改造期和表生期。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石榴子石中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液体包裹体,在石英中另出现了气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含液体CO2的三相包裹体和两相CO2包裹体。喷流沉积期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50~330℃,其峰值是165℃和285℃,成矿流体盐度(NaCleq)为4%~16%,流体密度为0.77~0.97g/cm3,流体阳离子主要以Na+为主,次之为K+,阴离子以Cl-为主,其次是SO42-,气相成分主要是H2O和CO2。叠加改造期均一温度范围是150~480℃,峰值为285℃,盐度(NaCleq)为2.2%~17.08%和33.93%~47.2%,流体密度变化于0.61~1.03g/cm3之间,流体阳离子主要以Na+为主,次为K+、Mg2+、Ca2+,阴离子以Cl-为主,其次是SO42-,气相成分主要是H2O和CO2,其次为N2、CH4,含有少量C2H6。  相似文献   
120.
新疆蒙库铁矿床的变形变质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蒙库铁矿床产于阿尔泰南缘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下亚组变质火山沉积岩中,矿床赋存受康布铁堡组中的铁木下尔衮向形构造控制。研究表明,在海相火山沉积成矿期后,矿床经历了区域变质成矿作用及其后的热液交代成矿作用,前者包括浸染状-条带状磁铁矿阶段和块状磁铁矿阶段,后者包括钙硅酸盐交代阶段、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石英脉阶段。其中区域变质是蒙库铁矿最重要的成矿期,经压溶富集形成透镜状、条带状分布的块状磁铁矿。类矽卡岩是热液在富Ca沉积岩和富Si酸性火山岩系层间活动经交代形成的,其形成晚于块状磁铁矿的形成。晚期铜矿化与热液交代成矿期有关。反映区域变质作用的顺层石英脉(Q2)中,测得早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为235~511℃,晚期次生流体包裹体Th为157~326℃;晚期热液石英脉(Q3)中包裹体的Th为122~337℃包裹体。用等容线交叉法获得Q2脉中共生的纯CO2包裹体和盐水溶液包裹体的捕获压力73~90MPa。磁铁矿氧同位素(δ18OSMOW)为-2‰~+1.28‰,平均-0.15‰,其组成特征显示了火山沉积变质成矿作用特征,与国内外沉积变质矿床磁铁矿氧同位素组成相似,而与典型的矽卡岩矿床有区别;磁铁矿爆裂曲线也显示了变质作用改造的特征。总体来看,区域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是蒙库铁矿最重要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