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383篇
地质学   711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黔中隆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的滇黔隆褶带.南华纪晚期初现雏形,震旦纪—奥陶纪为水下隆起,燕山运动使其整体抬高,喜马拉雅运动时急剧隆升,构造地貌长期相对隆起。地表油苗油样分析结果显示,在红外吸收谱图中缩合芳烃结构及含氧基团吸收明显,有机质热成熟度高,且遭受了氧化蚀变:震旦系以上地层大量暴露,地表水溶蚀下渗深度在黔西南地区可达3000-4000m;作为长期存在的古隆起,经历了多次抬升,直至挽近仍处于严重剥蚀阶段。地腹可能存在酸性岩浆热源使有机质过度热演化、保存条件不佳以及缺少勘探目的层,是黔中隆起油气勘探的三大壁垒。兼谈了碳酸盐岩烃源岩问题.认为形成大油气田的烃源岩主要是泥质岩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是从属性的.分布在泥质烃源岩系的边缘或局部范围。  相似文献   
102.
基于Hyperion影像的涩北气田油气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地区涩北气田地质地理环境下的蚀变矿物进行分析,结合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Hyperion的图谱,对已知气田区与背景区光谱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了932.64~1 346.25 nm与2 002.06~2 385.5 nm为油气信息识别的有利波长范围; 利用光谱角制图(SAM)技术提取了涩北气田油气的空间分布信息和台吉乃尔含气构造等远景区,为高光谱遥感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技术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3.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倪培  王一刚 《岩石学报》2007,23(9):2033-2038
运用 Sterner 和 Bodnar(1984)提出的愈合裂隙的实验技术,在石英中成功地合成了烃类包裹体,并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温度测定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实验揭示出除合成压力之外,合成温度、反应时间和油水比例是烃类包裹体合成时几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此外,合成时加入的初始溶液盐度和酸碱度也值得进一步考虑。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为研究天然烃类包裹体的形成机制及测定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油气聚集对石英矿物成岩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气在砂岩储层中的聚集会对石英矿物的胶结作用产生影响。对黄骅坳陷三马探区的石英矿物的包裹体分析以及对开放孔隙中原油抽提物和包裹体中原油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含油级别较低的油层与水层具有相似的均一化温度分布范围,但富含油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高值分布范围比低级别油层和水层低,包裹体中的烃类组成与开放孔隙中的主要存在成熟度上的不同。分析认为石油的充注不会使石英矿物的胶结作用立刻停止,石英的次生加大作用仍在继续,但胶结作用受到一定的抑制,当石油充注到一定程度后,胶结作用将会停止,后期进入储层的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可能未被捕获。  相似文献   
105.
An explosion in a borehole or an accidental explosion in a tunnel will generate a two-dimensional (2-D) compressive wave that travels through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For the problem of 2-D compressive wave propagation in a rock mass with parallel joint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parametric studies on the transmission ratio and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re performed in 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 The vari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ratio with the ratio of joint spacing to wavelength is generalized into a characteristic curv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i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s obtained in charts. The charts can be used as a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odels for estima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io and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re applied to a field explosion test, Mandai test in Singapore. The minimum possible values of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PV) at the monitoring points a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io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ximum possible values of PPV a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long the same radial direction. The comparison show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field-recorded PPVs and the estimated range of PPVs given by the minimum possible PPVs and the maximum possible PPVs at the monitoring points in Mandai test.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stimated and field-recorded values validates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odels for estimating peak particle velocity in a rock mass with a set of joints due to application of a compressive wave at the boundary of a tunnel or a borehole.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勘探领域及勘探战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7.
安哥拉下刚果盆地吉拉索尔深水油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吉拉索尔油田位于西非安哥拉17号深水区块,水深1200~1400m,距安哥拉海岸150km。1996年发现,2001年产油,是安哥拉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深水油田。油田面积约140km2,地质储量约为15.5×108bbl,可采储量约7.25×108bbl,为轻质油。油田所在的下刚果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热沉降期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相应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层和热沉降期海相地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Bucomazi组湖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为很好的烃源岩。盆地深水区主要储层为上渐新统—中新统河道充填浊积砂岩复合体,砂岩固结差,物性良好。吉拉索尔油田主要由几个河道浊积砂岩复合体叠置组成,其中夹几个薄层席状砂岩,复合体之间被海相泥页岩分隔。上覆第三系泥岩为其主要盖层。  相似文献   
108.
王新  邵辉成  刘春  韩恒悦 《内陆地震》2007,21(4):361-365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月陕西省泾阳县龙泉乡新出现的地裂缝进行了初步勘察。地裂缝主要沿清惠渠西干渠的两岸断续分布,上下两盘错距约5 cm,且都倾向于水渠一侧。结合该区地质地貌特征和地震前兆观测手段资料变化,对该次地裂缝的展布、性质、活动特征及地裂缝快速发展时期该区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由于长期干旱,清惠渠的西干渠在输水过程中渗漏,从而引起黄土自重湿陷,造成此次局部地质灾害。此地裂缝属于非构造性地裂缝。  相似文献   
109.
井地电阻率法歧离率确定高阻油气藏边界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油气藏的特征,抽象出地球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FEPG对三维油气藏模型的稳恒电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井地电阻率法计算结果,定义了一种新的参数歧离率,分析了不同深度油气藏和油气藏偏离钻井位置时歧离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该参数及其梯度确定油气藏边界范围.理论分析表明,参数歧离率可很好地突出油气藏异常并确定其横向边界范围.  相似文献   
110.
地磁匹配特征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旨在选择合适的地磁特征量用于匹配制导.从地磁匹配的实际要求出发,提出了选择匹配特征量时应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初步拟定了选取准则,并针对特定区域,依据IGRF(International Geomagnetic Reference Field)和WMM(World Magnetic Model)计算出的地磁数据,结合选取准则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初选结果,对地磁匹配基准图的制备、实时图的获取、匹配算法的研究,以及地磁场资源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