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830篇
海洋学   727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渤海夏季底层环流的观测与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用人工水母在渤海夏季进行的首次底层环流的 L agrange观测 ,发现在渤海底层 Lagrange余流只有几 cm/s,在海峡处基本是北进南出的情况 ,在辽东湾有 1个逆时针的环流 ,在渤海湾有 1个顺时针的环流。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 ,底层人工水母的运移 (代表了物质输运 )并不完全反映环流的方向 ,在有些站位甚至出现相反的趋势。通过数值模拟知道瞬时的扩散及沉降等过程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而根源在于环流场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ipe network system of oil-gas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foroffshore oilfield development.A"0-1"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optimize theinvestment of seabed pipe network.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olved by the spanning tree method of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All spanning trees of a network graph compose all the feasible solu-tion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the spanning tree with the minimumcost among all spanning trees.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seabed pipe network system andgive a minimum cost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marginal oilfield groups.  相似文献   
23.
渤海、北黄海海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渤海和北黄海的冰情随着历年冬季气候差异而不同.暖冬海冰覆盖范围不足海域的15%,而寒冬可覆盖海域80%以上.概述了海冰监测及资料来源.冰覆盖面积、外缘线位置和冰况等级等被作为反映结冰海域冰情的指标.用大连和营口站的气温表示渤海、北黄海海域的局地气候.用1952~2000年大连的月平均气温描述冰情的变化.给出冰情指数由1952/1953年到1999/2000年随大连站月平均气温变化.影响渤海和北黄海冰情和气候的因子很多,诸如大气环流的演变和太阳活动等.分析了多种因子与冰情的滞后相关,指出20世纪90年代渤海冰情持续偏轻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当一致;渤海和北黄海冰情的年际变化与El-Nino现象以及太阳活动周期有关;讨论了海冰季节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
渤、黄、东海内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的海洋中,中国东海和临近海域是最显著的内潮生成地之一。本文采用NODC(Levitus) World Ocean Atlas 1998提供的季平均温、盐资料,计算海水的密度,并计算垂向密度梯度的最大值点,得到一个较符合海水实际的密度分层。使用三维非线性数值模型(将海洋分为2层)研究了潮汐(M2,S2,K1,O1分潮)作用下渤黄东海的内潮,揭示了整个海区内潮起伏的空间分布,结果发现大振幅的波动均发生在台湾东北(冲绳海槽)海域和中国近海地形突变之处,其中前者更显著。对于各分潮模拟得到的表面潮与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上层海水的深度和厚度的梯度对内潮有一定的影响;冬季分布区域比夏季小,强度比夏季大。  相似文献   
25.
热带气旋是夏季影响渤海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其影响路径主要有三类,各类路径在影响时前期中高纬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及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6.
Problems with biogenic silica measurement in marginal sea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Bohai, Yellow Sea, and the Pacific were used to assess biogenic silica (BSi) content and to study uncertainties in BSi measurements. The contents of BSi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 are all less than 1%. The dissolution of BSi in sediments from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 is very important to maintain high levels of silicate in the water column. The non-biogenic silica from clay minerals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BSi of sediment samples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 with low BSi and high clay minerals. The solid to solution ratio was found to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BSi measurement, which can induce uncertainties up to 75%. The effect of loss by sorption and centrifugation is negligible.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techniques for BSi measurement by the wet alkaline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Mortlock and Froelich [Deep-Sea Res. 36 (1989) 1415-1426] with clay correction was suggested to gi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owever, differences in sediment compositions and reagent to sample ratio may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t alkaline extrac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27.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三维斜压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拉格朗日时均观点描述环流,建立起潮流与准定常流共同占优势系统中的陆浅海环流模型,并诊断计算了夏季渤、黄、东海的三维环流图。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渤、黄、东海主要流系的特征。对照冬季结果,对渤、黄、东海环流的季节变化做了阐述。从环流垂向分量的分布图上,可发现渐闽近海、长江口外存在较明显的上升流区。另外,对夏季渤、黄、东海的热盐环流和潮致余流分别进行了模拟,发现它们均能在黄海构成一逆时针向的五流系统,这对形成和维持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存在有重要作用。热盐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环流含有“热成流”的成分;通过Lagrange余流的计算发现环绕黄河冷水团的环流还含有“潮成流”的成分。  相似文献   
28.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29.
High-resolutionsub-bottomprofilerhasrevededsedimentalstrataandentironmentsintheeuttmp.ofthel3ohaiSeasincetheltatePleistocene.Atccordingtothecharactersofacauseicreflectionandseismictstrattlgmphicprinci-ple,someclt.ificationoftypicalacousticreflectionisnzadeouttndwiUbefavourableforinterpretationandrecognbationofaoousticprofilesinthisarea  相似文献   
30.
渤黄东海混合层化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较详细地综述了渤黄东海混合层化演变过程与规律的研究进展情况,主要包括:混合和层化过程的分布规律与季节变化特性,采用水温垂直剖面自相关函数的半经验预报模式,动力学和热力学的数值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