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654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224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21年   1篇
  1919年   1篇
  1905年   1篇
  1897年   2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生油岩评价专家系统(SREES)的建立是将有关地质学家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知识进行系统总结,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使生油评价分析工作达到专家水平,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置信度,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整个系统采用了自顶向下、面向目标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C语言在Micro VAX机上实现,系统选择了民和盆地作为实验区,验证了系统的评价性能,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的陆相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上作了一次偿试。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Isotopic analyses of organic carbon from the mid-Cretaceous sequence in Hokkaido, Japan, revealed a 2‰ positive excursion of δ13C values at the biostratigraphically defined Cenomanian/Turonian (C/T) boundary recognized in the Yezo Group.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Whiteinella archaeocretacea Zone, which is known to bracket the Cenomanian/Turonian boundary elsewhere in the world, was recognized in the Oyubari area of central Hokkaido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only occurring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In the Tappu area of northwestern Hokkaido, where diagnostic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re rare but calcareous nannoplankton occur commonly, the interval coeval with the W. archaeocretacea Zone can also be established by recognizing the conjoined last appearance levels of Corollithion kennedyi and Axopodorhabdus albianus, both calcareous nannoplankton species. Carbon isotope profiles exhibit a similar pattern with comparable peaks and troughs occurring in the same stratigraphic position in the sequences. A prominent, positive 2‰ shift of δ13C values, here called ‘δ13C spike’ occurs in the middle of the W. archaeocretacea Zone in the Oyubari area and just above the conjoined last appearances of the two above-mentioned nannoplankton taxa in the Tappu area. The Cenomanian/Turonian boundary can be drawn just above the peak position of the spike in both sections. The Rock Eval analyses and biomarker analyses of organic carbon indicate that organic carbon subjected to our isotope analyses is of terrestrial origin. Therefore, the observed 2%o shift should reflect changes in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O2. A unique layer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sand-grain sized spumellarian Radiolaria is present immediately above the δ13C spike both in the Oyubari and Tappu areas, suggesting an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both nutrients and silica in surface waters.  相似文献   
103.
说明了用图形方式展现C程序运行情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用图形演绎C程序运行的总设计思想;详细介绍了图形界面设计要求和程序模块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4.
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通过对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分析。叶片炭同位素值在-23‰和-29‰之间变化,其中主要在-27‰附近波动。这与前人报道的世界上其他地区荒漠植物碳同位素值的变化非常一致。降水可以改变叶片碳同位素值的大小,降水越多,叶片碳同位素值越负,它们的变化幅度有物种的依赖性。叶片碳同位素值也受植物生长形式或期望寿命的影响,木本植物或寿命长的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要高。分析表明,利用该区土壤或陆相沉积中有机质碳同位素值可以判断气候的干湿变化:土壤或陆相沉积中有机质碳同位素值越高,气候则越干燥。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理论上研究非静力滞弹性模式中水平分辨率与垂直分辨率之间的搭配问题,以线性斜压滞弹性方程组为出发方程,导出解析的频散方程、水平群速方程和垂直群速方程,同时在最优三维网格C/CP下进行离散,也导出频散方程、水平群速方程和垂直群速方程,然后用图示的方法,比较了在不同的水平和垂直格距下模拟解析解所产生的误差。结果表明:当垂直格距和水平格距相当时,在C/CP网格上对惯性重力波的频率、水平群速和垂直群速都能较好地模拟,产生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06.
SCS+C地形辐射校正模型的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有森林覆盖的山区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时,基于太阳-冠层-传感器(SCS)几何关系的校正模型优于基于太阳-地形-传感器(STS)几何关系的模型。SCS校正模型解释了树木不依赖于地形、观测角和光照入射角而具有向地性生长的本质特性,但在某些地形区域,SCS与余弦校正同样存在过度校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在SCS校正模型中引入C校正系数来解释散射辐射项,提出了SCS+C校正模型。以北京密云Landsat 5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判别、直方图、定量的统计参数和地物光谱曲线对比等方法,对SCS+C校正模型与传统的余弦校正、C校正和SCS校正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地形阴影,更好地反映阴影区域的细节信息; 从总体的光谱特性保真程度来说,余弦和SCS校正都因过度校正问题表现较差,SCS+C校正最好,C校正次之。  相似文献   
107.
Recent stable carbon isotop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4 plants on the Earth was much later than that of C3 plants and there was a global ex-pansion of C4 biomass around 5―8 million years ago[1]. Although far fewer species use the C4 pat…  相似文献   
108.
神农架大九湖15.753kaB.P.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对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地层10个AMS 14 C年龄的测定以及148块孢粉样品的分析,发现每块样品的孢粉(浓度)含量都很高,植物种类繁多,分属于137(科)属,可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植被类型演替大体为: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孢粉带Ⅰ(15.753~11.280kaB.P.)记录了该区域晚冰期及其向全新世过渡时期冷暖波动频繁的气候条件,其中亚带Ⅰ -1(15.753~15.549kaB.P.),Ⅰ -3(14.936~14.505kaB.P.)和Ⅰ -5(12.655~11.280kaB.P.)可能分别对应最老仙女木期、老仙女木和新仙女木冷期,而亚带Ⅰ -2(15.549~14.936kaB.P.)和Ⅰ -4(14.505~12.655kaB.P.)分别对应博令和阿勒罗德暖期。孢粉带Ⅱ(11.280~9.218kaB.P.)代表了由晚冰期冷湿气候向全新世温暖气候转换的早全新世缓慢升温的过渡时期。孢粉带Ⅲ(9.218~7.530kaB.P.)代表中全新世前期的气温波动上升期,7.7kaB.P.前后达到最高温。孢粉带Ⅳ(7.530~4.051kaB.P.)代表中全新世适宜期,水热配置条件最佳。孢粉带Ⅴ(4.051~0.911kaB.P.)体现晚全新世温干的气候。孢粉带Ⅵ(0.911~0kaB.P)反映了大九湖温凉稍湿的气候。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一种基于COM组件的VC与Matlab混合编程方法,分析了其在小波变换边缘检测中的优势,证明了其在遥感影像处理中的高效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110.
论述了桥梁变形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的频谱分析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并利用MATLAB编译的COM组件,实现了在VC中调用该COM组件以实现脱离MATLAB环境的变形分析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