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胶州湾海域COD浓度场数值计算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D作为有机污染物,是影响近海海域水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分步杂交数值计算方法,在模拟计算了胶州湾海域M2分潮潮流场的基础上,根据胶州湾沿岸青岛市排污口的COD排放量,对胶州湾海域中的COD浓度分布作了数值计算对基未来的水质状况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2.
用有限差分法,根据实测资料建立石岛湾海域大潮期间的潮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选COD作为污染因子,建立平流——扩散输运模型,通过总量控制计算对石岛湾海域的水质进行预测。据此探讨石岛湾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93.
夏季珠江口COD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监测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探讨了珠江口COD的浓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珠江口的有机物来自八大口门的淡水径流,人类活动、径流、潮流和气候是影响COD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机物进入珠江口后,首先在口门和陆源排放口附近形成高浓度区,然后由北向南偏西迁移扩散,西四口门对伶仃洋COD增量的影响很小。夏季珠江口层型水体稳定存在,伶仃洋COD出现表高底低的垂向浓度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94.
采用壳聚糖对酸性蓝黑B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溶液的酸度、吸附时间、溶液的初始浓度和溶液温度等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酸性蓝黑B具有优良的吸附效果,在溶液初始浓度小于400 mg/L,pH=3.5~6,温度约为30~40℃,吸附处理30~40 m in,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5.
96.
2015年4月28日和7月12日在养虾密集区九龙江南溪下游河段设置的12个站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利用荧光显微方法,对12个站点的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以及该河段的COD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九龙江南溪下游,4月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以及该河段的COD含量显著高于7月;九龙江南溪下游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与该河段的COD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随着养虾污水排放的增加,水中COD含量增加,导致异养细菌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97.
Stringent effluent limitations for nitrogen necessitate an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system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nature of the organic substrate on biomass adaptation and response to different C/N ratios in terms of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A relatively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utilized/NOx–Nreduced ratio of 8.1 was obtained when an excess amount of readily biodegradable carbon was supplied, which is suggested as the conversion of substrate surplus into storage polymers. An anoxic yield of 0.64 g cell COD/g COD for a four‐compound substrate mixture (acetate, propionate, ethanol and glucose), 0.63 g cell COD/g COD for a two‐compound substrate mixture (acetate and propionate), and 0.5 g cell COD/g COD for methanol were calculate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β‐subclass of proteobacteria was dominant in the seed and in cultures adapted to both the four‐compound and the two‐compound substrate mixture, whereas in the methanol‐adapted cultur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β‐proteobacteria were detected. The biocommunity composition, the type of organic compound and the COD/NO3–N ratio strongly influence the nitrate reduction and carbon utilization profiles. Methanol has been shown to select for a denitrifying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Paracoccus and Hyphomicrobium vulgare genera, when used as only external carbon source.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吉林省四大水系的主要河流在2005~2006年内采样,测其高锰酸盐指数(PV)、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用最小二乘法对PV—TOC、COD—TOC和COD—PV进行线性回归,并进行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建立吉林省四大水系主要河流PV—TOC、COD—TOC和COD—PV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四大水系主要河流中PV—TOC、COD—TOC和COD—PV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不同水系的线性相关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
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FIA)快速、连续测定海水化学耗氧量(COD)。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NaOH溶液和硫酸溶液作为载流分别进入流路,“葡萄糖 谷氨酸”作为标准物质。采用人工海水与标准物质配制系列COD浓度的测量水样以及海水加标测量,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0.
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次表层BOD和COD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大亚湾海区海--气界面微表层对BOD和COD均产生了富集,但富集概率有所差别,BOD为87.5%,COD为100%,平均富集因数,BOD为3.00,COD为3.28.BOD和COD与相应的营养盐和Chl·a的回归分析表明,其相关显著性水平,微、次表层优于表、底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