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5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159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4352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伊宁盆地尼勒克剖面侏罗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对伊宁盆地北侧尼勒克剖面侏罗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盆地的沉积相及构造演化,探讨其生烃潜力及油气远景。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中一好”的级别,有机质类型泥岩以Ⅲ1为主,煤为Ⅲ1、Ⅲ2型,处于低成熟演化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推测在盆地内部更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和保存。  相似文献   
992.
大水式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冈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大水式金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其矿化特征独特、埋藏浅、品位高、化学成分简单、易采选、具有委高的经济价值。矿体呈脉状、不规则囊状或漏斗状产于西秦岭造山带三叠纪碳酸盐岩中。矿石主要为一套热液成因的红色、褐色硅化岩和硅质岩,极端贫硫化物。矿石组构和矿物组成等反映出的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热液渗滤交代、构造裂隙和角砾岩孔隙前限空间的充填沉淀作用以及古构造岩溶内相对开放空间中的沉积或堆积作用,构成比较  相似文献   
993.
胜利油田火山岩辉石中岩浆包裹体成分及有关成因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赫英  廖永胜 《地质论评》2000,46(6):638-644
对胜利油田火山岩中辉石及其中岩浆包裹体成分的研究表明:CO2气藏区和非CO2气藏区新生代火山岩辉石及其中岩浆包裹体成分有明显区别,前者中辉石为普通辉石,成分相对富SiO2,而贫Al2O3、TiO2、MgO和挥发成分;而后者中辉石为透辉石,成分相对贫SiO2和挥发份,而富Al2O3、TiO2和MgO。前者岩浆包裹体玻相中富含CO2,包裹体中的金属子矿物多为黄铁矿;而后者岩浆包裹体玻相中贫CO2;包裹  相似文献   
994.
荧光有机组分指数与烃源岩生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有机组分是各类低熟-成熟烃源岩的重要的有机显微组分。本文在研究吐哈与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烃源岩时,提出荧光有机组分指数概念。它作为主要生烃指标之一,并配合其他有机岩石学参数,在评价低熟-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金强  查明 《地质科学》2000,35(4):465-473
许多人认为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环境不利于形成有机质丰度高的优质生油岩.作者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E3和N1)蒸发岩沉积成因和生油岩有机质富集状态的研究,发现优质生油岩(TOC>1%,干酪根类型为Ⅰ型或Ⅱ1型)恰好发育在石膏、芒硝和岩盐最发育的构造部位和层位,提出了一种"大咸盆套小盐湖"的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的沉积模式,认为第三纪盐湖的水体深浅既控制了蒸发岩沉积和分布,又控制了一般生油岩和优质生油岩的形成,就该盐湖有机质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96.
997.
In hard-rock terrain, due to the lack of primary porosity in the bedrock, joints, fault zones, and weathered zones are the sources for groundwater occurrence and movement. To study the groundwater potential in the hard-rock terrain and drought-prone area in the Niva River basin, southern Andhra Pradesh state, India, Landsat 5 photographic data were used to prepare an integrated hydrogeomorphology map. Larsson's integrated deformat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various fracture systems, to pinpoint those younger tensile fracture sets that are the main groundwater reservoirs, an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fracture density in groundwater prospecting. N35°–55°E fra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tensile and N35°–55°W fractures as both tensile and shear in the study area. Apparently, these fractures are the youngest open fractures. Wherever N35°–55°E and N35°–55°W fracture densities are high, weathered-zone thickness is greater, water-table fluctuations are small, and well yields are high. Groundwater-potential zones were delineated and classified as very good, good to very good, moderate to good, and poor.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998.
鄂尔多斯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微相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在鄂尔多斯东部的陕北地区沉积了近千米厚的碳酸盐岩-蒸发岩地层。运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这套地层进行了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学、沉积动力特征及形成环境的分析。按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组构和生物化石(及其碎屑)的组成等特征,把该区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8个典型的微相类型。又根据其成因概括为6个微相系列,即与开阔海环境有关的微相系列、与滩相沉积有关的微相系列、与生物礁(丘)有关的微相系列、与隐藻席有关的微相系列、与局限-强烈蒸发条件有关的微相系列、次生晶粒结构微相系列。各系列的微相类型具有相近的成因环境特征,且微相的变化表现为相对的连续性。微相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区马家沟组的石灰岩类微相主要形成于开阔海陆棚环境和潮坪环境,部分与生物礁的发育有关;硬石膏岩、石盐岩等蒸发岩类微相主要形成于蒸发盆地与外海周期性隔绝的干化蒸发条件下;白云岩类微相有两种成因类型,即萨布哈环境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和埋藏成岩环境的成岩白云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两个大旋回,和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及以后三大期次.早期火山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北缘(侧);中期火山活动强烈,并逐渐向北东方向迁移,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产物;晚期火山活动较弱,逐渐向东迁移,是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单一体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锂同位素及其地质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锂同位素示踪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锂有两个稳定同位素:^6Li和^7Li。自在界锂同位素的组成变化很大,其δ^6Li值变化幅度超过60‰,现代大洋水的δ^6Li值为-31.0‰,洋中脊玄武岩(BORB)的δ^6Li值为-4.7‰--3.7‰,由于锂同位素存在大的分馏和不同地质体中在截然不同的δ^6Li值,因此锂同位素地质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目前,锂同位素在研究星云形成过程和宇宙事件,洋壳蚀变和海底热液活动,壳-幔物质循环和板块俯冲作用过程,判断卤水起源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