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0篇
  免费   1601篇
  国内免费   2437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324篇
地球物理   1200篇
地质学   8321篇
海洋学   42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26篇
自然地理   67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陕西富平地区中奥陶统等深流沉积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富平赵老峪地区中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一套与深水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放射虫硅质岩、火山凝灰岩伴生的等深流沉积。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将该等深流沉积划分为砾屑等深积岩、砂屑等深积岩、粉屑等深积岩和灰泥等深积岩4种类型,识别出较完整的、由单一灰泥或粉屑或砂屑等深积岩叠置组成的4种等深积岩层序。等深流的流向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说明中奥陶世富平地区可能是秦岭北侧弧后盆地伸进浅水台地的一个北东向的深海前槽。富平赵老峪地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和华北地块其他地区一样都发育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中奥陶统突变为深水斜坡-盆地边缘相的碳酸盐岩重力流及等深流沉积,而同期华北地块主体隆升为陆,反映了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背景下,秦岭北侧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北测的陷落下沉作用。  相似文献   
972.
滇西三江地区中新生代“盆山”耦合运动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三江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格局是研究盆山耦合的典型实例。本文通过解析该区叠加构造变形期次和样式,理清其中新生代的盆山耦合关系,并探讨思茅盆地对相邻造山演化的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三江地区经历了主碰撞造山带与前陆盆地耦合(T1-T2)、后碰撞造山带与伸展盆地耦合(T3-K)以及陆内"盆山"共变(E-Q)三个盆山耦合运动学过程。兰坪-盆地内复理石、山前磨拉石到红色碎屑岩的沉积序列响应了相邻造山带从主碰撞阶段向后碰撞阶段的演化,该阶段盆地转换过程受控于拆沉作用和岩浆底侵作用等深部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73.
东河塘油田位于新疆库车县,构造上隶属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台凸起东河塘断裂构造带,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高产高丰度海相砂岩油田,它的发现是中国海相砂岩油气勘探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油田发现于1990年7月,至1994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23.13×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15.5×108m3,至2009年底累计产原油825.75×104t。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是东河塘油田的主体,其储层东河砂岩段是一套滨岸相砂体,具有厚度巨大、埋深大、储集性能好的特点;其油藏类型为块状底水背斜油藏,产能高,储量丰度高。论述了东河塘油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成功的实践认识与意义。  相似文献   
974.
通过对漕河崖矿段进行勘探工作,发现该区岩盐矿层赋存较多,矿层厚度在0.40~14.72 m,Na Cl平均品位86.39%,属厚度较稳定,品位均匀矿层;岩盐矿层不仅局限在F2,F3,F43个断层的切割范围内,在F3断层北部尚有岩盐层赋存。  相似文献   
975.
The Sonoran Desert portion of the Basin and Range physiographic province contains a number of streams that now flow across once-closed basins. We explore here the research questions of if and how granitic rock pediments respond to the transition from rimming endorheic basins to bordering through-flowing streams. Granitic rock p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Usery and eastern McDowell Mountains once graded to the closed Miocene–Pliocene Pemberton basin that occupied the present-day location of the confluence of the Salt and Verde Rivers. The process of lake overflow, which integrated these rivers, first aggraded fill terraces that, in turn, caused aggradation of a mantle of transported grus on bedrock pediments. Subsequent episodic incision of the Salt and Verde rivers lowered the base level; thi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rosional features such as rolling topography of a degrading pediment mantle; exposure of the former piedmont angle and its associated zones of enhanced bedrock decay and regolith carbonate; and exposure of spheroidally weathered bedrock and emerging tors, some of which experienced 20th century erosion. The granitic pediments of the former Pemberton Basin, which now transport grus to the Salt and Verde rivers, have actively adjusted to aggradational and degradationa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drainage integration and do not appear to be inherited from an ancient wet climatic interval.  相似文献   
976.
基于雷达监测河川径流的测量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由于水流急、河面宽,修筑量水堰有一定的难度,准确监测河川径流成了流域水量平衡和涵养水源功能机理研究的障碍。通过大野口流域雷达测流处水面比降、河川横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流速仪实测流量、糙率和谢才系数等一系列测量和计算,可得出雷达监测水位与相应的河川径流量的函数关系式,并绘制出水位流量图。结果表明:雷达测流处水面平均比降为0.028;河川最大洪水断面宽13.4 m,高1.32 m;河川横断面糙率的平均值为0.059;雷达监测水位与相应的河川径流量的函数关系式为Q=0.0018H2-0.0206H(R2=0.9994),该关系式可有效解决修筑量水堰较难而利用雷达监测河川径流的难题。通过研究,可为中等流域尺度上进一步揭示水源涵养功能机理及其流域产流机制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是实现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其对认知特定区域水文过程的演变规律,保障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维持河西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7.
利用信江流域梅港水文控制站1953—2011年径流量观测资料和11个气象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对信江流域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的不均匀性、长期趋势、周期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信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呈缓慢增大趋势,但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振荡周期明显,年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6—8 a,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准22 a,在20世纪70—90年代最明显。年流量以主汛期(4—6月)为最多,春、夏季(3—8月)径流变差系数小,水量稳定,冬季变差系数大,水量不稳定。流域径流量与气候因素中的降水、蒸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人类活动中的城镇化、经济、人口等因素对径流变化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78.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第四系—新近系、中—下三叠统青龙组、上二叠统、下二叠统—上泥盆统、中—下志留统,奥陶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等7套地震地质层序;主要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纪—早古生代克拉通发育、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稳定台地—陆内裂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与抬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沉降5个阶段。  相似文献   
979.
对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多向随机波浪传播数学模型进行改进,通过模拟不同防波堤绕射引起的港池泊稳,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利用非线性弥散关系提高模型计算浅水变形的精度;采用二次逆风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避免了加入绕射项引起的数值耗散;并将文氏谱加入模型中,使其更加适合中国海域的工程应用。应用改进后模型绘制的双突堤和岛式防波堤绕射系数图与我国《海港水文规范》图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十分接近,可以较好地描述港池的泊稳状况,为综合计算波浪在近岸的浅水变形、折射、绕射、反射和能量耗散等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0.
将黄渤海海域概化为矩形海湾,山东半岛概化为垂直于海岸的巨型丁坝,形成一个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利用DELFT3D-FLOW计算模块在上述海湾中进行了M2分潮数值模拟,对其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考虑科氏力影响和巨型丁坝反射作用,坝前形成了明显的无潮点,但在等水深条件下并未形成辐射状潮流场,而叠加上倾斜海底地形后其得以形成;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顶端位置受水深影响明显,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大,无潮点将向湾口和湾中轴线方向偏移,而辐射状潮流场顶端则向湾口方向偏移。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中驻潮波系统形成机制和动力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