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3篇
  免费   935篇
  国内免费   1744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308篇
地球物理   888篇
地质学   4253篇
海洋学   922篇
天文学   5098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50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754篇
  2009年   1019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5篇
  1877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梁进社 《地理学报》2022,77(8):1892-1906
本文指出中心地理论中k = 3系统由市场原则生成的几种传统说法的缺陷;提出所有相邻级别中心地,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 正三角形的中心地分布和中心地之正六边形市场区;② 较高级别中心地提供相应级别及比其等级低的货物,它们的市场区(或腹地)之大小应尽可能地接近,以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相邻级别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差距,进而降低所生成的中心地系统对要配置的商品或服务因其上限或下限范围之要求产生可能的排除,这即是市场原则之合理说法。本文的新提法能够调和克里斯塔勒自上而下和哈格特自下而上建构中心地系统所产生的规模等级及其解释之差异。从廖什的空间垄断竞争型中心地建模理念看,根据此提法建立的中心地系统尽可能地降低了厂商的空间垄断性,以减少厂商取得的超额利润,其符合正常市场理性原则。本文对中心地理论中k = 3市场原则内涵的修正能够提升中心地理论对现实世界的分析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2.
历史地理视角下丝绸之路空间格局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标  李娜  陆玉麒  周颖  李玉良 《地理研究》2022,41(11):3069-3087
已有的“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已逐步引起了学界对历史文化资源于今日发展影响的关注,然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托和出发点,丝绸之路相关量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文明的角度来说,如何认识丝绸之路是当代中国理解全球的关键。运用OLS、Logistic回归等手段,定量探讨了丝绸之路路线的形成动因以及其对历史及当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丝绸之路道路密度分布总体处于波动状态,在以罗马、长安、大都为代表的交通网络起始点以及撒马尔罕、塔什干为代表的内线重要中转枢纽处密度数值大幅提高。② 作为商业贸易通道,丝绸之路路线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理因子,主要倾向于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区,这一点在中亚复杂山地地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③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通畅,对当时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丝绸之路道路密度同距最近海岸距离、纬度、历史文明指数等指标一道构成了古代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④ 丝绸之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对今日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难以否认的支撑作用。丝绸之路道路密度每增加1%,所在区域夜间灯光指数增加0.373。本文通过横跨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的探索能够很好地提供差异化理论视角和技术手段助益,为相关研究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启发作用,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理论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与历史证明。  相似文献   
983.
用高精度振动管在 273.15 至 308.15 K 的温度范围内以 5 K 的间隔对两个二元系统(LiCl-H2O 和 MgCl2-H2O)和三元系统(LiCl-MgCl2-H2O)的密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密度计。基于 Vogel-Fulcher-Tamman (VFT) 方程,对 LiCl(aq) 和 MgCl2(aq) 密度与温度和摩尔浓度的相关方程的系数进行了参数化。 Young的理想混合规则被成功地应用于基于相关的二元解性质关联三元系统的密度。根据二元和三元体系的体积特性数据,根据 Pitzer 离子相互作用理论,得到 Pitzer 单盐参数和混合离子相互作用参数。在本工作中确定了三元体系在恒定离子强度下的混合体积 (ΔVm)。  相似文献   
984.
利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55个站点的逐时降水、日平均地面温湿场、低空气温露点差及OISST海表温度资料,对午后短时降水的极端峰值强度与湿度和地表气温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午后短时降水极端峰值强度随气温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变化,日最高气温低于29℃时,峰值强度随气温升高而上升;日最高气温高于29℃时,峰值强度随气温升高而下降。分析水汽条件作用发现,峰值强度在高温条件下随气温的升高而下降的现象与相对湿度变化有关,日最高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大幅减小。初步分析可知,当陆地达到较高温度并进一步增温时,附近海域海表温度变化不大,使得洋面水汽含量增加较少。在陆地水汽主要来自于海洋的情况下,伴随陆地的进一步升温,地表相对湿度将减小。  相似文献   
985.
为提高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GPS-RTK快速定位的精度,通过对GPS-RTK基准站位置的选取和转换参数选择的实验,研究在使用GPS-RTK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提高在矿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GPS-RTK快速定位测量的数据精度,并用实例与E级GPS网获取的静态定位数据进行对比,实验证明可以达到一级导线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86.
地磁日变观测质量主要与仪器性能和观测点的环境有关。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在地磁日变测量中主要采用的HC90D氦光泵磁力仪的信号失锁问题,日变站的选址二个对于最终观测精度影响很大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87.
郭振华  薛兰格 《北京测绘》2014,(3):57-60,56
提出在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统计汇总工作中应用基于Auto CAD扩展属性的技术,对多边形的对象属性进行存储,将多边形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结合,实现了多边形图形多元化处理,如统计分析、汇总报表、图形标注等的自动化、智能化,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处理提出了一种较新的处理思路。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比分析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988.
李静兰 《东北测绘》2014,(2):135-138
在城市森林建设管理中充分利用3S技术对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存储、分析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森林的建设质量与效率。本论文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各阶段对3S技术的应用需求,并以太原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为例,阐述相关技术路线与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989.
王安怡  陈昌平  沈璐 《东北测绘》2014,(1):76-78,82
工程测量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为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从剖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学校及专业实际情况,以大连海洋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对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质量、植被覆盖、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研,运用RS,GIS等技术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对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整体景观生态格局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区域内斑块和廊道等景观格局因子的变化数据,总结区域内景观生态格局的各类特征,为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及环境破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