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调研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土地综合整治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3S技术、ArcGIS软件平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建土地综合整治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有利于提升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2.
西邑铅锌矿取得深部隐伏矿找矿的重大突破,为扩大找矿成果,在其外围有利成矿地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应用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和EH4等综合物探方法预测找矿靶区,在深部隐伏矿勘查中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3.
正The Dingbian Saline Lake groups are in Dingbian County,northwest of Shaanxi province,and located on the border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Maowusu Desert in Northern Shanxi.It's altitude is more than 1300m.The  相似文献   
84.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土地整治同样提出了要求。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特征,解析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需处理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机制,优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5.
本文结合常州市国土资源三级动态综合巡查系统的建设实践,对传统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工作由于欠缺技术手段造成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依托3S技术、3G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等现代技术,探讨和梳理了内业、外业一体化的巡查工作业务流程,设计和实践了乡、县、市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下联动的巡查业务新模型。  相似文献   
86.
在中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客观实际、率先探索出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改革新路并为全国其他地区改革提供参考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深入分析梳理大都市郊区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和改革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与主要瓶颈,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自提出以来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以政府管理实践中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阐述了综合物探方法在焦家断裂南段金矿找矿中的应用,运用综合物探方法并结合搜集到测区的高精度重力、高精度磁测、常规电法、电磁法、地质、钻孔资料,对焦家断裂南段进行了综合研究,推断了焦家断裂南段的延伸趋势,探讨并总结了测区金成矿规律,圈定并筛选了3处金矿找矿靶区,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物探方法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89.
空间异质性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空间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定量化研究的核心,其定量研究方法包括景观综合图、数学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本文概括总结了景观综合图的内容和定量化指标,分析了这种定量化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对数学模型的复杂性、优点和与景观综合图的互补性作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数学模型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地学信息图谱三个阶段(景观制图实验,图谱概念的提出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的形成)的回顾和对其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地学信息图谱综合了景观综合图和抽象的数学模型可以提供的互补信息,吸收了两者的优点,是空间异质性的综合定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0.
With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study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context and its influence upon people, the concept of home range has been a focus of scholarly research. Home ranges are studied extensively across multiple disciplines, with literature supporting different operationalization techniqu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many of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are not dynamic and versatile enough and do not provide reliable solutions for estimating individual home ranges. We additionally argue that many of current studies lack robust evaluation approaches. Recent evidences suggest that the usual approaches, which often exclusively rely on a single validation criterion, are not reliable and may be influenced by inferential errors. This study aims to tackle the exiting limitations in defini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of individual-based home range models and provide a more robust solution for their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Using data collected through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we develop an applied, dynamic, and parametric model of individual home ranges. Subsequently, we propose multiple criteria comprising five validation hypotheses to evaluate model's effectiveness. We argue that application of this approach in evaluating spatial delimitation models can ameliorate the risk of biased validation resulting from inferential error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coverage of visited points compared to previously used static methods.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draws a number of conclusions that can serve as guidelines for fu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explains how it can be improved and employed in future studies investigating contextual effects on resi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