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6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111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3602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Use of GIS layers, in which the cell values represent fuzzy membership variabl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ombining subjective geological knowledge with empirical data in 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o mineral-prospectivity mapping. In this study,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neural networks are used to combine up to 17 regional exploration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for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 the form of prospectivity maps in the Archean Kalgoorlie Terrane of Western Australia. Two types of fuzzy membership layers are used. In the first type of layer,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n gold deposits and variables in the GIS thematic layer are used to determine fuzzy membership values. For example, GIS layers depicting solid geology and rock-type combinations of categorical data at the nearest lithological boundary for each cell are converted to fuzzy membership layers representing favorable lithologies and favorable lithological boundaries, respectively. This type of fuzzy-membership input is a useful alternative to the 1-of-N coding used for categorical inputs, particularly if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lasses. Rheological contrast at lithological boundaries is modeled using a second type of fuzzy membership layer, in which the assignment of fuzzy membership value, although based on geological field data, is subjective. The methods used here could be applied to a large range of subjective data (e.g., favorability of tectonic environment, host stratigraphy, or reactivation along major faults) currently used in regional exploration programs, but which normally would not be included as inputs in an empiric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相似文献   
82.
范玉梅 《贵州地质》2003,20(4):216-219,215
本文根据雷公山背斜南段的几个锑矿床的勘查资料,结合1:5万区调和相应的科研成果,总结该区锑矿床的共同特征,并对其控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逆冲断层、剪切带控制锑矿田的分布,“褶皱 断层”控制锑矿床分布,单条剪切带及后期脆性断层控制锑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83.
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当前国内外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研究与铂族元素矿化有关的斑岩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及其富集成矿过程,以及铂族元素对斑岩铜矿成矿环境,成岩岩浆的起源和成矿物质来源示踪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沿。  相似文献   
84.
文章首次对蒙甘新相邻(北山)地区各类金、铜和铜—镍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论证了金、铜和铜—镍成矿作用与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铜和铜—镍成矿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金矿床(点)大体可划分为变质岩型、火山岩型、斑岩型和深成侵入岩型;铜矿床(点)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金和铜矿床(点)大都沿古板块汇聚带分布,与海西期火成岩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
浅谈研究和寻找超大型矿床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大型矿床是一项十分,艮巨、复杂、综合性极强的工作^[1]。研究和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①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巨量矿质、流体和能量的有利匹配和稳定供给,成矿系统的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的结构集约化,适时的成矿启动,稳定持续的成矿作用和成矿后的良好保存);②地质分析法(构造环境分析、地质建造分析和地质构造分析);③勘查地球物理方法;④勘查地球化学方法;⑤遥感地质方法。  相似文献   
86.
我国钴矿矿产资源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彤 《矿产与地质》2003,17(4):516-518
钴广泛应用于军事、钢铁、电器、机械等方面,它具有亲铁亲硫的双重性,在各类岩浆岩中的分布不均匀,由超基性岩向酸性岩,钴的含量迅速降低。我国钻矿资源呈现富矿少、贫矿多的特点,并且铬矿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新疆、吉林、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按照矿床形成的成矿环境、矿床岩石组合,矿床类型划分为: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硫化物钻矿、与海相火山喷发有关的钻多金属矿、与斑岩有关的铜钻矿、与砂岩有关的钻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铁钻矿、与风化作用有关的钴矿等六类。  相似文献   
87.
李坝式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类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坝式金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分为成矿元素初始富集期和构造叠加热液改造成矿期,岩浆活动主号是通过改变矿床地质体物化条件而促进矿化体的形成,并有部分岩浆物质参与成矿。该矿床与国内外经典卡林型金矿床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但是由于缺乏低温矿物组合以及与岩浆活动的亲密性证据,该矿床应属广义上的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8.
阿尔泰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围岩蚀变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姜俊 《矿产与地质》2003,17(6):679-682,734
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受火山喷发中心和沉积洼地控制,铅锌沉淀于海进阶段的局限还原卤水池中;矿下存在大型蚀变带,构成成矿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的水-岩作用带;后期造山挤压过程使地层和矿体倒转,矿床最终定位于麦兹倒转向斜之北东倒转翼的东南近转折部位。指出该矿床属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9.
新疆阿尔泰印支期伟晶岩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阿尔泰的伟晶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海西期造山过程的产物。为了查明伟晶岩矿床的成矿时代,本文通过对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 39Ar法同位素定年研究,首次在阿尔泰中部的大喀拉苏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和小喀拉苏稀有金属矿床获得了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分别为248.42±2.11Ma和233.79±0.41Ma,从而证实了印支期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存在,提出了伟晶岩型矿床形成于多个时代,且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海西期造山运动之后的看法。  相似文献   
90.
夏塞地区是西南三江(金沙江、澜仓江、怒江)地区东缘的一个重要成矿带,带内银、锡矿产责源十分丰富。本文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体和地层,构造和岩体是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矿床类型为分布于岩体内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和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