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凡韬 《地质与勘探》2023,59(3):481-496
四川丹巴县独狼沟金矿床是扬子陆块西缘金成矿带上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体呈较高品位、较厚单体石英脉充填于构造破碎带之间,呈透镜状、似层状和层状产出,受断层构造影响极为明显,具热液矿床特征。矿物学、锆石U-Pb测年成果和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等方面研究显示矿床主要受两期热液成矿作用影响,早期热液成矿作用形成以磁黄铁矿、黄铁矿等高温热液矿物为主的金矿体,时限限定于184.2±1.1 Ma;晚期热液成矿作用则形成以黄铜矿、叶碲铋矿等中温热液矿物为主的金矿体,时限限定于156.5±4.3 Ma。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其与该时期区域岩浆作用存在一定关联而与区域变质作用关系不密切。S同位素组成反映出其来源为深部来源的属性,在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中也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成矿流体被认为是来自交代岩石圈地幔,在早侏罗世软流圈上涌事件影响下交代岩石圈地幔中挥发分上涌并活化上覆地层中的金,从而形成富金成矿流体并沿区域性深大断裂上移就位于地壳岩石地层中成矿。成矿动力学机制与区域碰撞造山后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大地构造背景密切关联,认为独狼沟金矿床为典型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2.
许强  张一凡  陈伟 《地质通报》2010,29(5):729-738
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四川省丹巴县城为重点研究案例,对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针对西南山区城镇的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承灾体的调查方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损性大比例尺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介绍了利用ILWIS软件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技术方法。易损性评价结果表明,丹巴县城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学校、居民小区等人口集中、物质经济价值大的地段。研究区内具有极低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0.25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96.48%,具有低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25~0.50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3.21%,具有中等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50~0.75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0.29%,而具有高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75~1之间)的承灾体面积仅占0.02% 。  相似文献   
33.
丹巴地区是扬子地台西缘著名的中深变质岩区。该区变形强烈,变质复杂,未发现有鉴定意义的生物化石。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该区难而未决的基本地质问题。自1997年以来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四川省岩石地层清理》对该区地层进行了重组,重建了丹巴地区构造地层格架,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综述了丹巴县地质灾害在地区、地理及季节气候方面的发育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活动与危害现状,进行了危害程度评估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并提出了非工程预防和工程治灾方面的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5.
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丹巴县泥石流、滑坡、崩塌及潜在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呈现分布广、成灾快、危害大等特点。本文分析了主要控制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避让和工程治理方面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6.
丹巴梭坡堆积体是一巨型第四纪堆积体,分布在大渡河的左右两岸,其上有114座珍贵藏碉。对堆积体的成因有冰川成因、冰水成因和泥石流成因等各种观点。在对堆积体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对藏碉群斜坡巨型堆积体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左岸堆积体的成因主要以崩滑作用为主;右岸堆积体是冰源泥石流和崩塌、滑坡等作用的混杂堆积。并在后来的钻孔揭示中得以验证。这对于川西地区深厚覆盖层成因的揭示以及藏碉群文物的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对四川丹巴县甲居滑坡开展的GPS监测表明,甲居滑坡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北部区域滑动较为明显;滑坡体北部水平位移速度53mm/a~200mm/a,垂直位移速度-3 mm/a~-21mm/a;滑坡体南部水平位移速度12mm/a~36mm/a,垂直位移速度-1mm/a~-5mm/a。GPS提供的水平位移量趋势性较好,而垂向位移量结果异常较多,反映出GPS的水平监测优势。GPS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滑坡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