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2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646篇
大气科学   473篇
地球物理   771篇
地质学   562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3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城市信息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是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比了数字城市和信息城市,然后指出了建设信息城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城市信息科学的学科范畴。  相似文献   
4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其常用的功能、特点,以及内容分类,论述了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支撑和实现,并指出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对系统的推广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3.
虚拟现实技术在矿物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俊丽  朱杰勇  陈刚 《云南地质》2005,24(1):122-129
详细介绍基于照片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矿物数字博物馆中的实现方法和应用,并对VRML与基于照片的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两种实现方法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4.
普朗铜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朗铜矿矿体形态简单,以铜为主,伴生金、硫等多种有益组份。找矿标志为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特别是多种岩类的杂岩体,裂隙发育地段;斑岩体靠沟谷部位(负地形)等。土壤化探异常Cu>400×10-6和Mo>10×10-6异常叠加部位;视极化率大于10%的激电异常,磁异常约50~100nT的部位等。初步建立找矿模型,运用该模型,在矿区外围已发现普上、亚杂等一批铜(多金属)矿体,矿化体,具有明显的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唐雪莲 《云南地质》2005,24(2):218-224
对河北大麻坪宝石级橄榄石物理化学及宝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后,初步提出矿床成因模式,对于相似地区的碱性玄武岩地区的橄榄石宝石矿床的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基于VRMap平台上的电子沙盘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志强  沈颖  王晓鹏 《现代测绘》2005,28(2):9-11,22
通过与国内外数字沙盘制作方式及功能的比较,详细介绍了数字沙盘研究方面的一些方法,并以中原油田数字沙盘的研制为例,选择北京灵图公司的VRMap2.3软件作为平台制作中原油田数字沙盘,为油田开发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47.
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程扬  龙毅  柳青  张亮 《现代测绘》2005,28(4):9-12
电子地图是集地图表达、数据处理、地图分析为一体的新型地图产品,其数据组织形式直接关系到电子地图的质量与性能。本文对几种数据结构和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探讨了它们在电子地图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Hydro-ecological modelers often us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conventional soil surveys in simulation of hydro-ecological processes over watersheds at mesoscale (10–100 km2). Conventional soil surveys are not designed to provide the same level of spatial detail as terrain and vegetation inputs derived from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Soil property layers derived from conventional soil surveys are often incompatible with detailed terrain and remotely sensed data due to their difference in scal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scal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soil information and the detailed digital terrain data and remotely sensed information by comparing simulations of watershed processe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soil map and those simulations based on detailed soil information across different simulation scales. The detailed soil spatial information was derived using a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expert knowledge, and fuzzy logic based predictive mapping approach (Soil Land Inference Model, SoLIM). The Regional Hydro-Ecological Simulation System (RHESSys) is used to simulate two watershed processes: net photosynthesis and stream fl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soil map and that based on the detailed predictive soil map at a given simulation scale is perceived to be the effect of scal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conventional soil data and the rest of the (more detailed) data layers at that scale. Two modeling approaches were taken in this study: the lumped parameter approach and the distributed parameter approach. The results over two small watershed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does not necessarily always increase or decrease as the simulation scale becomes finer or coarser. For a given watershed there seems to be a fixed scale at which the effect is consistently low for the simulated processes with both the lumped parameter approach and the distributed parameter approach.  相似文献   
49.
钉土相互作用的剪滞力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贾洪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2):156-159
在深基坝支护设计中 ,对钉土作用机理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为此 ,本文在一定假设条件下 ,建立了钉土相互作用的剪滞力模型 ;结合实例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并对钉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地学数据库。这些地学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地矿行业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也加速了"数字国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类地学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学数据应用与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必将是各类地学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