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应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欧洲中心40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月海温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5°—30°N,110°E—180°)风速垂直切变异常对热带气旋(TC)活动年际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所有TC、风暴以上级别的TC(TSTY,即达到热带风暴级别及以上的所有TC)和所有台风(WTY,包括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年频数与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都显著负相关。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大小对生成源地在南海(5°—30°N,110°—120°E)TC和西北太平洋西部海域(5°—30°N,120°—150°E)TC的影响较小,而对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5°—30°N,150°E—180°)生成的TC影响最大:即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负异常年,有利于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TC生成发展,使得负异常年较正异常年TC频数偏多和源地平均位置偏东;并且风速垂直切变的变化对TC频数和生成源地影响的显著性,随着TC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对TSTY生成环境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偏小年,季风槽偏强位置偏东,它的东端位于宽阔的太平洋洋面,与弱风速垂直切变区相配合,暖的海温加上低层强烈的正涡度和强烈辐合,且相应的高层有强的气流辐散区,这些环境场都有利于TSTY在主要源地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生成,这是风速垂直切变偏小年TSTY偏多和生成源地偏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颜宏  沈元芳 《气象学报》1996,54(1):33-41
利用半球谱模式(T42L9)进行了大量的资料同化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半球风场初值方案对资料同化和预报有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初值处理会导致虚假散度源,在非绝热模式中可能进一步诱发虚假的强降水与相应的潜热释放。很明显,这个问题既不同于Dalley[1]所分析的半球/全球范围效应,也不同于所谓的赤道资料效应。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散度和涡度修正方案,进而用对比试验方法讨论了该方案与其他方案的差异以及对同化的影响。初步试验表明,散度修正方案是半球资料同化中克服初值计算误差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3.
散度方程简化及其应用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忠明 《大气科学》1993,17(5):540-547
本文在综合分析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散度方程的简化及其应用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4.
用雷达反演资料诊断江苏地区一次暴雨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曦  徐芬  王振会  蒋义芳 《气象科学》2015,35(5):629-637
对2010年7月12日发生在江苏中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原因、多普勒雷达图像产品特征及由雷达数据反演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定量评估,得出如下结论:雷达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变化反映了风场辐合辐散特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雨势增减情况。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提取的散度数据与NCEP散度数据整体趋势上是一致的,但辐合辐散中心区位置及强度存在差别,雷达反演散度强度较NCEP大4~5倍,天气过程变化期间两者散度在垂直高度场的配置调整均能反映降水动力场变化;400hPa及以下高度反演的平均散度更可信;对于雨强小于等于16mm/h的降水天气过程效果更好。由雷达基数据定量计算得到的平均散度特征和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出强降水过程的动力学特性;雷电频次与强降水出现时次有一定相关性,约有1~2h提前量,雷电发生随时间演变与雷达回波强度时空分布较为吻合,云底动能施力参量一定程度可以描述闪电增长情况,较降雨量约有40min左右的提前量,有一定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25.
多普勒雷达速度图像识别及散度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尺度风场往往是冷暖平流与大尺度辐合辐散运动相结合的结果,因此将大尺度风场的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提炼成以下4种类型:(1)暖平流与辐合迭加;(2)冷平流与辐合迭加;(3)暖平流与辐散迭加;(4)冷平流与辐散迭加。不同类型的风场引起零速度线不同的弯曲特征,对判断大尺度风场的辐合辐散有着指示作用。根据零速度线的弯曲程度以及一定距离圈上零速度点与雷达中心连线的夹角等,首先推导出定量计算大气辐合辐散值的算法,然后提出利用逐个调整法识别零速度点的方法。根据该算法,结合零速度点的识别技术,提出了图像识别原理与方法步骤。据此,能够从多普勒雷达基数据中提取出大气平均散度,得到大尺度天气系统不同高度的散度值,并进一步提出了散度平面位置显示(divergence PPI)的概念。通过实例,根据散度PPI与速度PPI的对比,分析了图像识别的效果,并将图像识别法提取的散度值与EVAD技术提取的散度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6.
2001年7月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赵桂香  程麟生 《高原气象》2006,25(6):1083-1091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及GMS-5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和准地转Q矢量、湿Q矢量诊断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发生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低涡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东移发展的地面强冷锋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而冷锋云系中新生、发展的中-β尺度暴雨云团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系统。能量场在地面表现为Ω型。(2)Q矢量锋生函数表现出典型的准地转特征,而湿Q矢量锋生函数则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且与降水量有滞后6 h的正相关关系,其强中心的出现是未来6 h强降水预报的重要指标。(3)对湿Q矢量的分解表明,Qx*和Qy*在强度、层次以及出现的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对于暴雨这种伴有强烈垂直上升运动的天气现象来说,其经向上热量和动量的交换较纬向上的要大得多;暴雨出现在Qy*正、负值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利用Kalman滤波方法对动态测量进行数据处理,由于高动态的GPS测量,不易确定系统动态噪声和观测噪声.同时标准的Kalman滤波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状态模型确定的误差存在,滤波效果不佳.因此本文结合动态导航的实时性和高动态性,建立了动态导航系统中滤波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采用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对来进行实时定位数据处理,利用已有测量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在计算过程中计算量小,结果稳定,有较强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28.
盛夏季节,宜宾雷暴的形成主要与对流层内高温高湿、风及其在对流层的中上部垂直切变小的特点相关联。西宁雷暴的形成主要与上层为深厚的干冷、下层为浅薄的暖湿、对流层的中上层风及其垂直切变大的特点相关联。分析又得到以下结论:西宁雷暴的形成又与高空冷空气加强南移、副热带急流南侧反气旋式切变得到加强和高空出现辐散相关联。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分析流场、湿度场的特征入手,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进行了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30.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辽宁暴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850 hPa切变线)进行动力诊断并研究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辽宁中西部切变线东南侧、江淮气旋顶部暖锋附近对应强降雪中心;切变线与正涡度区相对应,正涡度带合并、发展并向偏东方向移动,影响切变线的加深发展和东移;850 hPa正涡度中心先于强降雪出现,具有一定预报意义;正涡度带及其中心的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总涡源的影响,涡度变率较涡度更能提前并准确地反映暴雪切变线生成、发展的物理过程;涡度垂直输送和绝对涡度的散度效应对于正变涡的贡献显著,而绝对涡度的散度效应是正涡度变率的主要强迫源;正变涡的减弱主要来自扭转项,抑制了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