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中二叠统产丰富的腕足动物群,该动物群具有北方冷水动物和特提斯暖水动物混生的特点,划分为Spiriferella-Kochiproductus-Yakovlevia 组合,称为“哲斯动物群”。在生物古地理分区上,该区为北方生物大区和特提斯生物大区之间的过渡带,称为中蒙生物省。动物群的组成、丰度和分异度等特征在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东西部有明显的差异:盆地西部北山地区海水较浅,腕足动物群丰度高,分异度略低,以个体较大、壳体较厚的冷水分子占优势,共生少量的双壳类和珊瑚;东部杭乌拉地区海水略深,腕足动物群丰度稍低,分异度较高,含有大量的小个体腕足,共生冷水型珊瑚和丰富的海百合类,世界广布分子和暖水分子超过一半。说明该腕足动物群在受纬度和温度控制的同时,也受水体深度的影响,在同一海盆的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该动物群的起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共生生物的分析,认为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的哲斯动物群的时限为罗甸期—孤峰期。  相似文献   
52.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3.
The wedge shaped Dong Tso ophiolitic block is distributed near the transition point from the western to the middle sub-belt of the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The ophiolite is characterized by well-developed cumulate rocks that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umulate and massive gabbros.In the cumulate gabbros,the adcumulate amphiboles are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around the plagioclase and residual pyroxene grains; hence,the rocks are named adcumulate amphibole-gabbro.In this study,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ophiolite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166 ± 4 million years (Ma) by the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SHRIMP) Ⅱ U-Pb isotopic analysis of the zircons from the adcumulate amphibole-gabbro; the 40Ar/39Ar plateau age was estimated to be 148.19 ± 1.53 Ma,which should represent the emplacement time of the ophiolite,by isotopic dating of the pure amphibole mineral from the amphibole-schist.Two different suits of volcanic lava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is work.The purple colored pillow basalts have high TiO2 and P2O5 contents,and are rich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s),large-ion lithospheric elements (LILEs) and high-field-strength elements (HFSEs),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the typical of the oceanic island basalt (OIB).On the other hand,other massive basaltic andesites of celadon color are poor in MgO; rich in Fe2O3,LREEs,LILEs,and HFSEs; and especially characterized by negative Nb and Ta anomalies,the properties that establish the andesites as continental arc volcanic rocks.It is concluded that hotspots had developed in the old Dong Tso basin,the oceanic basin that had been developing from middle Jurassic (166 Ma) or even before and emplaced northward in late Jurassic (about 148 Ma).  相似文献   
54.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月  范坤  李陇堂 《中国沙漠》2009,29(3):409-141
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腾格里园区以分布广泛的沙漠湖泊、戈壁奇石、风蚀地貌为主体景观特色,结合景区内美丽富饶的自然景观资源,挖掘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前人的分类体系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进行了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提出了腾格里园区旅游深度开发设想。其结果是:腾格里园区旅游开发应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及其他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开发目标;以开发沙漠探险、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再结合吉兰泰盐湖工业游、敖伦布拉格峡谷群科普游、考古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旅游等,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打造出腾格里园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55.
额济纳蒙古族民间景观格局反映的区域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额济纳旗为例,对当地土尔扈特蒙古族自18世纪初定牧于此开始,至20世纪之前形成的水域、植被和沙丘3大类蒙古族民间自然景观类型进行了研究.水域景观格局特征表明,相对于现代生态环境状况,在20世纪之前,额济纳冲积平原水环境较为优越,整个地区水域景观广布,地下水埋藏较浅.在植被景观格局方面,两河地区主要以胡杨-沙枣河岸林和河岸湿地为主;两湖地区主要以芦苇沼泽-芨芨草草甸和湖岸梭梭林为主;整个地区植被景观处于早期演替阶段.绿洲内部荒漠沙丘景观分布格局体现了干旱荒漠地区的景观基质特征.  相似文献   
56.
赵杰  赵士洞 《中国沙漠》2003,23(1):73-7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尧勒甸子村是农牧交错带典型的偏农区,50a来土地利用发生很大变化。其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80年代前后明显不同。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用地和沙漠化土地的变化,并从国家政策、土地产权制度、人口、牲畜、系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探讨了其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调查提取土地水蚀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水蚀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蚀荒漠化率为10.64%,以轻度侵蚀为主。水蚀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在北部中山区形成三个集中分布区。研究期内土地水蚀荒漠化动态为整体扩展,局部逆转,程度加强;中度、强烈和严重水蚀面积增加,轻度的减少;发生逆转的主要为轻度水蚀土地。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与脆弱的自然条件耦合是研究区土地水蚀荒漠化发生并扩展的全部原因。因此要从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入手,高度重视农牧交错带东段退化土地的综合防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8.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一带基岩出露情况差,地质工作程度低,以往工作所发现的侵入岩均划分进入中石炭世。通过对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发现的斜长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所获得年龄为(172.2±1.3)Ma,更改为中侏罗世侵入体。推断红花尔基斜长花岗岩的形成是为中生代中、小块体之间的俯冲碰撞触发了新元古代加入地壳的亏损地幔物质熔融所形成。  相似文献   
59.
我国钨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盛继福等,2015)。从找矿历史来看,钨矿床主要是依靠地质露头和化探方法发现的,很少采用物探方法。本文研究的探矿区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某花岗岩基的东侧,处于荒漠戈壁覆盖区。地勘单位通过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扫面,圈出了几个钨元素异常,施工的探槽在石英脉中发现了钨矿化。但针对含矿石英脉的多个钻探和槽探工程却找不到矿化体,导致普查工作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60.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敖兰三队侵入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敖兰三队侵入体巨晶正长花岗岩具有低Sr、高Yb型花岗岩特征,其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1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早期侵位形成的。岩石高硅、富碱、高铁镁比、贫钙、贫镁和低钛;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较低的Sr、Ba含量,较高的Yb、Zr和Y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Sr、Ba和Ti的负异常。岩石具有高的Rb/Sr和Rb/Nb,显示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本区巨晶正长花岗岩为低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Y+Nb)-Rb、(Yb+Ta)-Rb、Nb-Y-Ce三角图解,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巨晶正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在中—晚三叠世,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构造体制经历了重要的转变,由挤压体制转变为造山后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减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