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514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semi-Lagrangian advection scheme is implemented on a new quasi-uniform overset (Yin-Yang) grid on the sphere. The Yin-Yang grid is a newly developed grid system in spherical geometry with two perpendicularly-oriented latitude-longitude grid components (called Yin and Yang respectively) that overlapp each other, and this effectively avoids the coordinate singularity and the grid convergence near the poles. In this overset grid, the way of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the Yin and Yang components is the key to maintaining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in numerical solutions. A numerical interpolation for boundary data exchange, which maintains the accuracy of the original advection scheme and is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is given in this paper. A standard test of the solid-body advection proposed by Williams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Yin-Yang gri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si-uniform Yin-Yang grid can get around the problems near the poles, and the numerical accuracy in the original semi-Lagrangian scheme is 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 the Yin-Yang grid.  相似文献   
52.
一种可业务化的雷电潜势预报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巧倩  林良勋 《气象科技》2008,36(2):150-154
利用2000~2005年的闪电定位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业务应用的数值预报产品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基于雷电发生的天气学分型和完全预报方法原理,以可业务实时实现为原则,对广州地区雷电的短期潜势预报进行了研究,引入了"马赛克化"、不确定度概念以及多元回归、线性/非线性拟合方程等数学统计方法,得到一种较有效的雷电短期潜势预报方案,该预报方案在实时业务预报中试用,预报结果对雷电潜势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应用基于多层城市冠层方案BEP(Build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ization)增加室内空调系统影响的建筑物能量模式BEM(Building Energy Model)方案的WRF模式,模拟研究重庆热岛的特征、成因以及局地环流对热岛形成的影响。文中共有两个算例,一为重庆真实下垫面算例,称之为URBAN算例,二为将城市下垫面替换为耕地下垫面的对比算例,称之为NOURBAN算例。结果表明:1)WRF方案模拟结果与观测2 m气温的对比吻合较好,误差主要出现在正午温度峰值和凌晨温度谷值处,由城市下垫面特性及城市内建筑分布误差引起。2)BEP+BEM方案较好地模拟出了重庆地区的热岛分布的空间和时间特征。重庆市温度的分布受地形和城市下垫面的双重影响,越靠近城区,温度的分布受城市化影响就越大,在海拔低处,温度就越高。3)城区立体三维表面对辐射的陷阱作用导致城市表面总体反射率小,向上短波辐射小于郊区约20 W/m~2。城市表面以感热排放为主,而郊区则表现为潜热的作用占主导。夜间城市地表储热以及空调废热向大气释放,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4)模拟区域背景风场主要为东南风,局地环流呈现出越靠近山区风速越大、城市区域风速较小的特性,体现了城市密集的建筑群对低层大气流场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以及复杂山谷地形的山谷风环流特性。在市区的西侧和东南侧均有高大山脉阻挡,山脉对城市出流的阻碍作用、气流越山与绕流运动对城市热岛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4.
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汊河运用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河河口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内不同汊河的形成、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围绕汊河不同运用方案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表明: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内的汊河运用方案不适用于多汊河轮流行河模式、同时行河与轮流行河联合模式和同时行河模式,而采用单一汊河轮流行河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海洋输沙动力,保证河口海域向外海的较大输沙量,对延长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更有利,更为科学和经济合理。在现行清8汊河达到改道标准后,应优先使用老河道汊河,该方案不仅有利于未来海岸线的均衡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55.
为了进一步评估和提高区域模式对西南地区东部高分辨率气候的模拟能力,利用 WRF模式,采用 多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下称“不同方案”)对西南地区东部 1998—2019年夏季降水和气温进行双重嵌套模拟 (外层为D01,内层为D02)。对比不同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多年平均降水量在D01中基本为湿偏差;D02中在四 川盆地和重庆低海拔地区为干偏差,湿偏差主要位于贵州和重庆的城口、石柱和武隆一带的地形复杂区;总体 上D01中ACM2方案误差最小,D02中MYJ方案误差最小。对多年平均气温的模拟在D01中除了四川盆地一 带为暖偏差外其余大部地区基本为冷偏差,D02 中大部地区为暖偏差;总体上 D01 和 D02 中 MYJ方案误差最 小,YSU方案最大。对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模拟技巧在D01和D02中相对较高的地区均集中在重 庆中西部和湖北大部地区;降水量总体为 YSU 方案最高,MYJ 方案最低;平均气温总体为 MYJ 方案最高, ACM2方案最低。因此,提升模式分辨率至对流尺度后对不同气象要素模拟技巧最优的方案存在差异,需根据 业务情况选择适合本地的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56.
小区域消费级无人机倾斜摄影像控点布设及建模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控点布设是无人机倾斜摄影施测阶段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后期三维实景模型的精度。本文面向校园等小区域环境,利用消费级单镜头多旋翼无人机航摄系统获取影像数据,重点设计了不同像控点布设方案,基于全自动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空三加密及三维模型的构建,并对模型成果进行精度分析,为实际工作中小区域像控点的布设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7.
胶州湾潮汐潮流动边界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通过干湿网格判别法引入潮汐潮流的漫滩过程,考虑M2,S2,K1,O1,M4和MS4六个主要分潮,建立了胶州湾潮汐潮流数值模拟和预报模型,研究了该海域潮汐潮流特征,并讨论了漫滩对潮流模拟的影响。与实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式能够对胶州湾的潮汐和潮流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给出了胶州湾潮汐、潮流、余流等分布特征,模拟的潮流场以及余流场涡旋等现象与观测符合良好;计算了潮波能通量,从能量角度探讨了潮波的传播特性;对潮位与潮流场演变规律,以及潮能通量的分析表明,胶州湾内的潮波以驻波为主。通过数值试验发现,漫滩过程的引入对胶州湾潮流速度的模拟至关重要,不考虑漫滩过程的模式会夸大或者低估潮流流速。对于滩涂面积广阔的海域来说,潮流数值模式中考虑漫滩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8.
A numerical scheme for solving the class of extended Boussinesq equations is presented. Unlike previous schemes, wher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integrated through time using a fourth-order method, a second-order Godunov-type scheme is used thus saving storage and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The spatial derivatives are discretis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inite-volume and finite-difference methods. A fourth-order MUSC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compute the values at the cell interfaces for use in the local Riemann problems, whilst the bed source and dispersion terms are discretised using centred finite-differences of up to fourth-order accuracy.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ass of extended Boussinesq equations can be accurately solved without the need for a fourth-order time discretisation, thus improving the computational speed of Boussinesq-type numerical models. The numerical scheme has been applied to model a number of standard test cases for the extended Boussinesq equations and comparisons made to physical wave flum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59.
为了获取常用超短波信号的特征参数,采取一种非线性变换的方法。根据信号参数的分布信息,对信号特征不够明显的参数进行二次变换,使所有信号的特征参数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并利用BP网对这些特征参数进行识别。大量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参数提取容易,计算量较小,在较低信噪比下能够较好地识别常用的超短波信号。识别的信号为2FSK、MSK、QAM、DPSK和FM。  相似文献   
60.
经典选权迭代法研究与两步抗差估计的提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权函数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抗差估计方法,相应不同的抗差估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或者缺陷。详细地论述了几种经典的选权迭代抗差估计方法的不足,并从理论出发,提出了两步抗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