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裂变径迹退火过程是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在一系列磷灰石裂变径迹室内退火实验基础上,研究者提出许多经验退火模型,其中扇型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最好,多组分退火模型将扇型模型的应用扩展到复杂物源成分的磷灰石,理论物理退火模型建立在原子尺度动力机制上,并经由实验数据确定具物理意义的未知参数,目前还不如经验模型成功,室内退火实验表明除了温度、受热时间,退火行为与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径迹与结晶c轴的方位关系、由Dpar定量表征的颗粒溶蚀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2.
从裂变径迹分析探讨房山岩体地质热历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翟鹏济  张峰  赵云龙 《地球化学》2003,32(2):188-192
测定了房山岩体内部相的花岗闪长岩中磷灰石和榍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自发和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根据磷灰石自发裂变封闭径迹平均长度和年龄对岩体热历史进行了模拟和探讨,长度分布模拟特征和参数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依据磷灰石和榍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封闭温度探讨了岩体的冷却和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133.
福建碧田Au-Ag-Cu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磷灰石的阴极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东  华仁民 《矿物学报》2003,23(2):129-135
碧田Au Ag Cu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的磷灰石在阴极射线激发下发明亮的黄绿色光 ,特征峰波长为 5 70~5 80nm。阴极发光 (CL)图像揭示了磷灰石的内部环带结构 ,不同环带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发光带w(MnO) >0 .4%、n(Mn) /n(Fe) >2、n(Mn) /n(La+Ce) >4;Mn2 + 为CL的主要激发元素。磷灰石晶体结构中以LREE3 + +Si4+ =Ca2 + +P5+ 为主要的元素替代形式。磷灰石微量与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表明 ,该矿床形成于近地表的低温热液体系 ,成矿流体在矿物共沉淀的晚期向富Si、Na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34.
135.
磷灰石结构替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作为重要环境矿物材料的磷灰石在钙位、四面体位和结构通道位置上类质同象替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替换离子的结构占位、替换形式和机理,并就替换对这种矿物在环境治理领域应用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6.
The Campanian-Maastrichtian phosphatic deposits in Egypt,called the Duwi Forma-tion,comprise a part of the extensive Middle East to North African phosphogenic province of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gene age.The province holds the greatest accumulation of phosphorites in the geological history,possibly in excess of 70 billion metric tons.The phosphate resources in Egypt alone exceed 3 billion metric tons.Two-third of these three billions occur only in the Abu-Tartur area.Among the phosphorite deposits in Egypt,the phosphorites of the Abu-Tartur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s of iron ranging from 3% to 7% with an average of 5%.The detailed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Abu-Tartur phosphorites revealed that iron is found in the form of pyrite,ankerite,clay minerals,microinclusions,and iron oxide.Pyrite,which is the major fraction,occurs as filling cement and partial to complete teplacement of phosphatic grains and confined to the fresh phosphorites while iron oxide occurs as cryp-tocrystalline aggregates of red to brown particles and is confined to the weathered outcrops.Ex-clusive relations between pyrite in the fresh phosphorite samples inside the Abu-Tartur mine and iron oxide in the equivalent horizon of the weathered exposure indicated that iron oxide was formed by the oxidation of pyrite as a result of weathering.All of these forms harm the quality of ore,manufacturing processes,and the produced phosphoric acid and fertilizers.  相似文献   
137.
对出露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地区那木拉峰的片麻岩进行了系统垂向上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取样分析,在3393~4537m取样高程内的10个样品获得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中值年龄在0.64~1.58Ma之间,平均封闭径迹长度在14.0~15.2μm之间,标准偏差在1.0~3.5μm之间。其中,径迹长度数据为这一地区的首次报道,可以为数据分析的可靠性提供重要保证。通过利用裂变径迹的"香蕉图"模式分析,在这批年龄结果中进一步区分出了代表混合年龄的样品组分和代表事件年龄的样品组分。事件年龄揭示这一地区在更新世有两期抬升-剥露事件的记录,时间分别为1.10±0.24Ma和0.65±0.08Ma。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剖面线上的空间分布显示山体内部的高海拔地区年龄较新,向边缘低海拔地区逐渐变老的趋势。这种分布特征与早期多雄拉-那木拉褶皱构造变形无关,是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正处于快速抬升-剥露过程中的一种指示。据地温梯度30~40℃/km推算的1Ma以来的平均视剥露速率约为2.43~3.24mm/a。而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这一地区快速地抬升-剥露过程可能自3Ma已发生。东喜马拉雅构造结1.10Ma和0.65Ma的抬升-剥露事件可以与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周缘地区的"昆黄运动"、气候转型和沙漠化等同期响应事件在年代学上建立联系。青藏高原的周缘隆起在更新世时期表现出的活动响应具有准同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8.
柴西新生代沉积源区及盆地热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西岔沟剖面10件新生代砂岩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析和年龄-温度热演化史的模拟,研究了柴西新生代碎屑沉积岩源区及盆地的热历史.磷灰石样品大多未退火,来自不同的物源区.裂变径迹颗粒年龄分组显示,盆地经历了23.5,29.6,35.8 Ma 3次构造热事件;沉积物源区在42.0~40.5,39.0-37.5,14.0-11.5,6.0~4.5 Ma 发生了明显的构造活动,源区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特别是12 Ma左右的构造活动,导致下油砂山组顶部物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40.5~39.0,16~14,11.5~6.0 Ma沉积物的源区发生了明显的升降运动,导致剥蚀速率加快;平均围限径迹长度为9.4~11.7μm.总体来看,干柴沟地区及周缘山系在37~15 Ma近22 Ma的地质时期内一直比较稳定,30 Ma左右的热事件在盆地或周缘山系都有较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9.
拉萨地块南缘记录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岩浆作用,其中晚白垩世的岩浆作用对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拉萨地块南缘100Ma的角闪辉长岩和68Ma花岗斑岩的锆石、磷灰石、榍石为研究对象,利用背散射、阴极发光(CL)、电子探针(EPMA)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等方法,查明锆石、磷灰石、榍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进一步反演岩石源区性质、结晶历史及结晶条件,并对岩体含矿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探讨冈底斯成矿带晚白垩世岩浆成因机制和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锆石初始饱和温度为598~626℃,锆石Ti结晶温度为645~758℃,磷灰石饱和温度为690~819℃,榍石Zr温度为602~778℃;磷灰石具有中等-弱的负铕异常(δEu=0. 67)、富集LREE,早期高温阶段锆石的结晶主要受到磷灰石结晶影响,随着温度降低,受到少量榍石结晶的影响;角闪辉长岩中的锆石在低的Hf、温度较高时却具有较高的Th、U含量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更多俯冲板片出溶流体的影响,磷灰石具有较高的(La/Sm)N值以及Sr含量低于主岩,显示岩浆源区均一、熔体富Cl特征。花岗斑岩的锆石初始饱和温度为704~736℃,锆石Ti温度为630~799℃,磷灰石饱和温度为846~891℃,结合锆石的Ce/Sm、Yb/Gd以及磷灰石较大的负铕异常(δEu=0. 29),显示花岗斑岩中的锆石从高温到低温阶段都受到磷灰石和榍石的共同结晶影响,磷灰石的结晶受到斜长石影响;花岗斑岩中大部分锆石Ti结晶温度高于其初始饱和温度,磷灰石Sr-Ap/Sr-WR为0. 78~1. 45,具有较高的F/Cl(32. 87~67. 60)、低的(La/Sm)N,指示花岗斑岩岩浆源区不均一,受到多期岩浆熔体的脉冲式灌入并加入了更多镁铁质的岩浆熔体,其熔体具有低的Cl。此外,花岗斑岩锆石具有较高的Ce~(4+)/Ce~(3+)、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_3、熔体中更富S,指示花岗斑岩具有高的氧逸度和成矿潜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锆石、磷灰石和榍石微量元素特征可有效指示岩浆岩的源区组成、结晶历史、结晶条件以及成矿潜力,为岩石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0.
陈方远  曾令森  梁凤华 《地质学报》2006,80(12):1930-1934
在不同类型变质岩和超基性岩的造岩矿物(如橄榄石、石榴子石、绿辉石等)中都发现了大小不一的固态出溶体。对大小仅为几个微米的出溶体,利用常规方法,电子探针、拉曼光谱等很难定量地确定它们的化学组分,严重地限制了对这些出溶体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意义的认识。在最近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榴辉岩中磷灰石含大量的出溶体,这些出溶体是平行于磷灰石C轴出溶的含铁、铜、铅等元素的硫化物。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EDS)的点分析和线扫描技术,确定出溶体的主要组成元素,然后通过扣除磷灰石对所分析出溶域的贡献,能较准确地确定这些出溶体的化学组分,主要为FeS和FeS2。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扫描电镜的能谱分析(EDS)技术,通过点分析和线扫描,能够较精确地测量与母矿物之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的出溶体的化学组成。本文所提出的处理方法也适用于电子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