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0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992篇
测绘学   721篇
大气科学   1485篇
地球物理   961篇
地质学   1432篇
海洋学   495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12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使用1982-2006年GIMMS AVHRR NDVI数据集与同期的CI、K、Pa、SPI、Z、PDSI等干旱指数做了对比分析, 讨论了河南省植被状态指数VCI对气象干旱的滞后效应及干旱监测能力. 结果表明: VCI指数与气象干旱指数的相关性受不同下垫面的影响较大, 农地的VCI与气象干旱指数相关性要明显高于林地, 农地VCI与气象干旱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 在河南省不同的作物生长阶段, VCI对气象干旱有着不同的滞后效应, 其中, 3-5月份冬小麦生长期VCI对气象条件的反应滞后1~3个月, 7、9月份夏玉米生长期VCI对气象条件的反应滞后1月. 总体上看, 结合前期的气象数据, VCI对河南省气象干旱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2.
首先采用150~100 hPa气层20 °W~180 °,15 °S~35 °N区域的平均东风和单位面积东风贡献的动能两种办法定义了热带东风急流(TEJ)指数,并分析了1948—2010年TEJ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平流层10 hPa绕极反气旋和波动的差异。分析表明,在急流显著偏强期平流层10 hPa 40 °N以北的绕极反气旋偏弱,而急流显著偏弱期则偏强,差值约为100~150位势米。45 °N以北1波占绝对优势,1波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与TEJ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急流显著偏强期1波的季节性调整早于显著偏弱期。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相比,极区65~85 °N 1波平均槽脊位置有较大差异。45~60 °N纬带1波在急流显著偏强期振幅明显加强,变化相对稳定,而急流显著偏弱期1波振幅和位相的变化要强烈得多。   相似文献   
993.
1960-2011年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长江流域123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 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 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 TFPW-MK、 R/S等方法分析了全流域潜在蒸发量变化的时空变化、 趋势性和持续性, 并探讨了影响潜在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 年潜在蒸发量自1960年以来至2002年呈波动减少趋势, 2003-2009年呈显著增加趋势, 整体为增加趋势; 其中, 上游高原区、 上游盆地区、 下游区年潜在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中游区呈下降趋势, 增幅最大的是上游盆地区.四季中, 春、 夏、 秋季和年潜在蒸发量具有持续性, 未来将持续增加.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是影响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增加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4.
孙闯  张向东  刘家顺 《岩土力学》2013,34(10):2954-2960
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及量化GSI围岩评级系统,分析岩体强度弱化行为,总结出确定岩体峰值及峰后强度参数的方法,提出应变软化模型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以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为工具,采用收敛-约束法对深埋大断面隧道支护结构及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出支护结构安全系数。通过分析得出:随着围岩应力释放,岩体软化参数随之减小,岩体强度弱化行为突出;高地质强度GSI指标(GSI=75)的岩体虽然强度弱化程度较大,但围岩的变形量仍然较小,而低GSI指标(GSI=25)的岩体表现出了理想弹塑性行为;提出的简化Hoek-Brown应变软化模型适合应用于隧道中岩质相近区段围岩的研究;采用收敛-约束法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为隧道工程的初期支护优化设计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王绪民  赵灿  陈善雄  庄心善 《岩土力学》2013,34(11):3134-3140
采用二次掺水法制备氧化钙胶结砂样,为加速碳酸化将试样放置在充满干冰的养护箱中养护,养护完成后对不同氧化钙掺入比的试样进行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和碳酸钙定量化学试验,分析了氧化钙掺入量对胶结砂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定义了反映胶结物生成量的化学指标 ,利用 修正了摩尔-库仑强度理论。结果表明:二次掺水法可有效控制人工胶结砂的初始含水率,CaCO3胶结物的形成对试样物理力学特性有极大影响。在不同围压下,试样均表现出应力软化。随氧化钙掺入比的增加,试样应力软化现象逐渐增强,并且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增量逐渐增大。胶结砂具有压硬性,围压、氧化钙的掺入比对试样剪胀有抑制作用。随着 的增加,试样黏聚力、摩擦角增量均有明显提高,通过试验数据得到了 与试样黏聚力、内摩擦角增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对摩尔-库仑强度理论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能够反映胶结物的形成对胶结砂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加拿大北方森林火烧迹地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是加拿大北方森林地区最主要的扰动因素,对北方生态系统起着主导作用。基于MODIS数据,采用全球扰动指数算法(MGDI),对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和亚伯达省2004-2011年的森林火烧迹地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与MODIS标准火烧迹地产品以及加拿大林业局数据进行比较,扰动指数算法检测的火烧迹地面积比MODIS标准产品更接近于林业局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在2004-2011年间,由于火灾原因,整个研究区森林面积平均每年减少76.36万hm2,占该区域森林总面积的3.36%。萨斯喀彻温省平均每年燃烧的森林面积为46.83万hm2,亚伯达省为29.53万hm2。其中,2006、2008、2010和2011年是火灾的高峰年份。火烧迹地主要集中在生态交错带的北方保护区、针叶林保护区、针叶林平原区,以及北方平原东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森林保护区。  相似文献   
997.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遥感反演的关键参数。盐碱地植被覆盖度的准确测量对研究地表植被蒸腾、土壤水分蒸发及土壤退化、盐碱化等具有重要意义。过绿指数(Excess Green index,ExG)对绿色植被比较敏感,能突显植被信息,去除土壤、阴影的干扰。通过对吉林西部盐碱地玉米、高粱、绿豆、杂草、土壤数字图像特征分析,利用改进过绿指数(Modified Excess Green index,MExG)算法计算植被和土壤的MExG值;并确定区分植被和土壤的MExG阈值为40,进而计算植被覆盖度。本文采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法对比验证MExG自动提取结果,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的玉米、高粱、绿豆和杂草的覆盖度,分别进行目视判读和t检验。研究表明,MExG自动提取方法具有客观性强,处理时间短,分类精度高等优点,是计算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全张量探测技术以其信息量大、精度高、干扰小等优点在地球物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采用张量局部波数法来进行位场全张量数据的解释,首先给出了张量局部波数的定义,然后推导出利用张量局部波数法进行反演的基本公式.本文方法在进行张量数据反演时无需事先知道场源体的类型(构造指数)即可获得场源体的位置信息,且可根据位置参数对场源体的类型进行估计.通过理论模型证明张量局部波数法可以很好地完成位场全张量数据的反演工作,并将其与常规局部波数法进行对比,证明全张量局部波数法的反演结果更加准确,即使在测点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下,张量局部波数法仍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最后应用张量局部波数法对美国得克萨斯州实测重力数据进行了反演,其反演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9.
《水文科学杂志》2012,57(2):169-182
ABSTRACT

A combination of geospatial, geophysical and statistical models using satellite data, the weighted index overlay (WIO) method and two-dimensional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2D-ERT) is applied to generate the highest potential groundwater area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groundwater in Dehradun, Ind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of 19.7 km2 total basin area, 0.26% falls under the “poor” category as a prospect zone for groundwater, 4.3% is “moderate”, 10.10% “moderately good”, 4.9% “good” and 0.17% “very good”. In addition,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geophysical survey is presented, in which Purkal Youth Society Division (PYSD) site is categorized as a shallow aquifer zone and the Guru Nanak Fifth Centenary School (GNFCS) site is a deeper aquifer zone. Our study emphasizes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geophysical survey to support prospecting the most probable area and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1000.
杨马陵  塔青 《内陆地震》2012,26(1):10-16
使用1900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数据,统计分析了其与新疆地区MS≥6.6强震的关系。结果显示:新疆地区69%的MS≥6.6和86%的MS≥7的地震,发生在黑子数月均值≤35的时段内。以黑子数月均值≤20和≤35的时段作为MS≥6.6强震的预测指标,报准率分别为71%和64%;以黑子数月均值≤35的时段作为MS≥6.6强震的预测指标,报准率为69%。R值评分检验表明,上述预测指标是有效的。最后使用这些统计关系和指标对新疆未来几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