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4篇
  免费   2563篇
  国内免费   4490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331篇
地球物理   1115篇
地质学   13968篇
海洋学   1248篇
天文学   5148篇
综合类   623篇
自然地理   679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719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835篇
  2015年   810篇
  2014年   1008篇
  2013年   1103篇
  2012年   1087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1195篇
  2009年   1502篇
  2008年   1377篇
  2007年   1340篇
  2006年   1195篇
  2005年   1023篇
  2004年   842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495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5篇
  1877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张宝成 《湖南地质》1990,9(4):15-22
垭头铀矿床位于湘西沅麻盆地东北缘,产于下白垩统洞下场组下段岩层中,含铀层为一套冲积相组成,由下至上可分为冲积扇亚相、网状河亚相、河湖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铀矿化赋存于网状河与河湖三角洲亚相中,与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的砾岩、砂岩有关。含铀岩层为灰—灰黑色,无矿岩层为紫红—杂色。含铀岩层中Mo、V、Ba、Cu、Pb等元素比无矿层高几倍至几十倍。矿床属沉积—成岩成因。  相似文献   
972.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1,(2):120-128
辽南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中多层位宏体化石的发现,使序列更完善。根据化石生物机体的复杂程度,可列入前冰期的辽南系,它介于震旦系和青白口系之间。其南关岭组的宏体化石组合类似淮南地区的九里桥组,提高了两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度。复州湾沙山村赵家坎子剖面再次证明大连市南、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史发育的一致性及原区调队等单位对地层叠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73.
雷州半岛局部地热异常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州半岛地热场主要受基底构造格局的控制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隐伏花岗岩体放射性元素生热对盖层地温的贡献不可忽视,第四纪更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岩浆余热已几乎完全散失,岩浆体和围岩温度已趋于平衡。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雷北螺岗岭和雷南石峁岭两个玄武岩台地,为半岛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由于冷水流下渗的地温效应,新生界盖层浅部地温梯度<3℃/100m,呈现地热负异常。在以传导传热为主的区域,地热场特点与华北盆地相似,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与基底岩面的埋深密切相关。由于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若干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为4—5℃/100m,呈现地热正异常。某些控制凸起区的边界断裂,当深层热水沿其上涌,造成附加热源,和传导传热相叠加,盖层地温梯度可高达5—8℃/100m,形成更鲜明的地热正异常。  相似文献   
974.
刘金山 《湖南地质》1991,10(1):33-38,67
葫芦磷矿床位于古丈背斜南西端,含磷岩系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下部,总厚度10m、分为A—B—C—D—E—F沉积序列。矿体呈层状,产状稳定,平均厚1m。P_2O_5平均品位氧化矿石为27%;原生矿石为20%,主要由胶磷矿(氟磷灰石)和隐晶石英、以及有机碳和黄铁矿组成。磷矿形成于陆棚至陆坡的静水环境。成矿物质来自海底岩石溶解、地壳深部、海底火山和海洋生物的磷质,它们在盆地中浓缩,在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下,磷质局部富集、沉淀成矿。矿床被认为是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975.
钟建华 《湖南地质》1991,10(1):68-73
保和堂大冶灰岩中发育丰富的沉积构造,对之研究有助于保和堂、乃至整个湘中的大冶灰岩形成环境的探讨。其第一段岩石发育了丘状波痕、丘状交错层理及粒序层理,是风暴作用的反映;泥裂、水雹痕属于暴露环境。说明大冶灰岩沉积的早期仍属潮上或潮间碳酸盐台地相。中期海水加深,发育了水平层理、变形层理及包卷层理等,近于台地边缘斜坡相。晚期的粒序层理、虫迹等构造,反映了海水再度变浅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6.
Echassiares石英网脉中的黑钨矿主要系钨锰矿一钨铁矿系列中的铁端员矿物一钨铁 矿,富泥但贫担,当其与妮铁矿共生时,钨铁矿可含8.91% Nb205。在该矿物中常见的元素置换 有:(1)Fe2+→Mn2+;(2)Wg6+Fe2+→Nb5+ +Fe+3 (3) 3W6+ +Fe2+ →4Nb5+。 妮铁矿呈它形,富含Ta. W,Ti。钨铁捉矿以枝状形态位于钨铁矿和妮铁矿之间,形成完整的矿物组合。Beauvoir花岗岩的侵位带入的热液交代钨铁矿是形成这种矿物组合的主要原因。同时,铅钨铁矿中的裂隙带或其边部还局部发生钨锰矿化。  相似文献   
977.
铜陵地区位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具工业价值的金矿床多赋存于地洼期次一级构造以及它们的交汇处,这是本区构造控矿的特点。近矿围岩以地台型碳酸盐岩为主,矿体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与矿化有关的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地洼期(燕山早、中期)。岩体形成后叠加了成矿热液的多次活动。金的成矿作用及金矿床的形成,通常与含金丰度相对较高的地台构造层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们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可认为是矿源层(Source beds)。本区各主要矿床是以地洼型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为主的多因复成层控含金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78.
In the peak over threshold model resulting in the Extreme-value distribution, type I, (EV1) the firste of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based on the Poisson number of exceedances, and the seconde arises from the Exponentially distributed magnitudes.This paper, on the one hand, generalises the Poisson model 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Binomial distribut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is generalised to the Generalised Pareto distribution. Lack of fit with respect to the Poisson an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is measured by statistics derived from those which would be locally most powerful if the estimates of the location and scale parameter were equal to the true parameter values. Ways of combining both statistic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79.
A profundal sediment core from Höllerer See frozen in situ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diatom, microstratigraphical tape peel and pollen analyses. Varved sequences reflect eutrophication during mediaeval settlement and according to varve counts a recent eutrophic phase since the 1970's. Mesotrophication in-between coincides with regrowth of forests near the lake.
  相似文献   
980.
新疆昆仑山乌斯腾塔格—喀拉米兰地区晚三叠世植物群Drepanozamites nilssoni-Otozamites indosinensis-Thinnfeldia nordenskioldi-Glossophyllum sheisense等的首次发现,揭示了该地区中国南方型晚三叠世植物群的面貌.对研究新疆南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国地层区划及晚三叠世植物群地理分区、以及板块构造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