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830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东天山是中国最重要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带之一,产有黄山东、黄山、香山、葫芦等大中型铜镍矿床。图拉尔根、白石泉两处镍铜矿床为近年来在新疆地区铜镍找矿中的重大发现,两者均属于与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有关的岩浆熔离-贯入型矿床。矿物共生组合以磁黄铁矿 镍黄铁矿 黄铜矿为特征,磁黄铁矿系矿石中最主要组成部分。文章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并辅以常规显微镜,查明这些矿床中磁黄铁矿均系Co、Ni的最主要载体矿物,Co、Ni元素主要以游离状态的硫化物(或硫砷化物)形式存在,如镍辉砷钴矿、钴辉砷镍矿、镍黄铁矿及紫硫镍矿等矿物。它们多以微细包裹体或出溶体形式随机地分布于磁黄铁矿内部,而少量的Co、Ni元素则以类质同像方式存在于磁黄铁矿晶格之中。图拉尔根、白石泉、葫芦三矿床中磁黄铁矿在多型结构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系由两矿床容矿岩石基性程度及成矿温度之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72.
青海省元石山铁镍矿床产于超基性岩体中,其成矿元素赋存状态与典型的岩浆型矿床有很大差别。成矿元素N i不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而是呈氧化态被铁吸附成凝胶状态存在。本文主要对矿床成矿元素及伴生有益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3.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伴生元素金和银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Au平均含量0.25g/t,Ag为2.56g/t,Cu为0.30%,属于富金斑岩铜矿。伴生金和银矿化作用有两期:早期为斑岩矿化,形成了Cu-Mo-Au矿化组合,是主矿化期;后期叠加了Cu-Au-Ag-Te-Bi矿化,规模不大,出露于矿床的局部部位,但对矿石起到了加富作用。通过对钻孔薄片和光薄片的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早期矿化中Au和Ag主要呈固溶体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不出现独立矿物,Au含量明显高于Ag;晚期矿化形成了复杂的Cu-Au-Ag-Te-Bi矿物,矿石呈浸染状和脉状叠加在早期矿化之上,以银矿物为主,与多种碲铋类矿物共生,主要银矿物有碲银矿、铋-碲银矿(?)、银-辉碲铋矿(?)、银-硫铋铜矿、银金矿等。晚期矿化规模不大,但对于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闽西南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小陶、古田、华家、蛟洋和姑田等单元组成。小陶、古田和华家单元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蛟洋和姑田单元是含角闪石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小陶和古田花岗岩以高 SiO_2(>71.77%)、K_2O(>4.67%)和低 CaO(<1.71%)为特征,属于弱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它们含高的 Rb、Nh、Ta、Th、U 和低的 Sr、Ba 含量;稀土(REE)含量和轻重稀土分异((La/Yb)_N)变化大,分别变化于143×10~(-6)~548×10~(-6),和3.3~26.5,Eu 亏损中等到强。姑田和蛟洋单元都以低SiO_2(62.88%~66.38%)和高 Al_2O_3(15.44%~16.51%)为特征。姑田单元的 REE 总量低而蛟洋单元的 REE 总量高,但两者的 Eu 负异常都不明显。华家单元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两组花岗岩之间。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显示小陶花岗岩形成于222±3Ma,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161±1Ma。小陶、古田和姑田花岗岩具有相似的~(87)Sr/~(86)Sr 初始比值(0.7089~0.7099)和ε_(Nd)(t)值(-11.1~-11.5),而且古田和小陶花岗岩的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也相似,表明它们起源于相同的源区。地球化学和 Sr-Nd-Hf 同位素指示它们的源区物质是具有1.73~1.5Ga 平均地壳存留年龄的变质沉积岩。而位于杂岩体南部的华家花岗岩显示明显高的~(87)Sr/~(86)Sr 初始比值(0.7310)和更低的ε_(Nd)(t)值(-16.4),指示它的母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暗示杂岩体南北基底组成可能不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而小陶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时代岩石组合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其最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5.
分散元素铊成矿作用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矿床中铊的赋存状态研究仍有待深入.香泉独立铊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侧的皖东地区,该矿床中铊的赋存状态研究对拓展铊元素成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矿相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电子探针分析和X射线粉晶分析等方法,确定了香泉铊矿床中黄铁矿是铊的主要载体矿物.铊在黄铁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纳米级、次纳米级铊矿物颗粒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76.
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原医及防治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田河流域棉蚜越冬基数、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及发育期、防治措施、品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与棉蚜大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作物布局及发育期和防治措施也是棉蚜泛滥成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棉蚜防治的各项技术措施与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77.
根据15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灰色预测、干支60周期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江苏—南黄海地区未来3~5年地震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区目前处于本世纪第2活跃幕中后期,未来几年内依然存在5~6级地震的危险性,至2000年7月,累积发震概率将达到0.7~0.8,1999—2000年、2002—2003年均有可能发生5级以上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以表格形式列举了1993年1月至1993年12月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并在各国矿物学杂志上发表的42个新矿物的中文英文名称、化学式及其他数据。数据依次为:矿物的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I、hkl)、物理性质(晶形、颜色、条痕、光泽、解理、发光、硬度、密度等)、光学性质(一、二轴晶,正、负光性,折光率,反射率,双反射,2V,色散,吸收性,多色性等)、产状、共生矿物等。  相似文献   
79.
贵州织金地区稀土磷块岩矿床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稀土磷块岩矿床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质谱法研究了3个代表性样品的基本化学组成,分析了40多个元素的含量,确定了矿物质量分数和赋存状态,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其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97%以上的稀土元素呈类质同象状态部分置换磷灰石晶格中的Ca2 存在,只有小于3%的稀土元素呈被粘土质等吸附状态或离子交换(吸附)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8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numerical estimations of seismic amplifications of waves traveling from offshore to shore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a floor configu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s were used to irradiate waves and density force can be determined for each element. From this hypothesis, Huygens’ Principle is implemented since diffracted waves are constructed at the boundary from which they are radiated and this is equivalent to Somigliana's theorem. Application of boundary conditions leads to determine a system of integral equations of Fredholm type of second kind, which is solved by the Gaussian method. Various numerical models were analyzed, a first one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and some other models were used to show various ideal sea floor configurations to estimate seismic amplifications. Once the formulation was validated, basic slope configurations were studied for estimating spectra of seismic amplifications for various sea floor materials. In general terms, compressional waves (P-waves) can produce seismic amplifications of the incident wave in the order of 2–5. On the other hand, distortional waves (S-waves) can produce amplifications up to 5.5 times the incident wave. A relevant finding is that the highest seismic amplifications due to an offshore earthquake are always located near the shore-line and not offshore despite the seafloor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