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六盘山森林资源动态遥感与GIS监测及其马尔可夫链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两个时期遥感图像解译制图,在GIS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六盘山地区森林资源变化转移矩阵,并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未来森林资源演变趋势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122.
 The Alban Hills, a Quaternary volcanic center lying west of the central Apennines, 15–25 km southeast of Rome, last erupted 19 ka and has produced approximately 290 km3 of eruptive deposits since the inception of volcanism at 580 ka. Earthquakes of moderate intensity have been generated there at least since the Roman age. Modern observations show that intermittent periods of swarm activity originate primarily beneath the youngest features, the phreatomagmatic craters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volcano. Results from seismic tomography allow identification of a low-velocity region, perhaps still hot or partially molten, more than 6 km beneath the youngest craters and a high-velocity region, probably a solidified magma body, beneath the older central volcanic construct. Thirty centimeters of uplift measured by releveling supports the contention that high levels of seismicity during the 1980s and 1990s resulted from accumulation of magma beneath these craters. The volume of magma accumulation and the amount of maximum uplift was probably at least 40×106 m3 and 40 cm,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newer levelings with those completed in 1891 and 1927 suggests earlier episodes of uplift. The magma chamber beneath the western Alban Hills is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much of the past 200 ka of eruptive activity, is still receiving intermittent batches of magma, and is, therefore, continuing to generate modest levels of volcanic unrest. Bending of overburden is the most likely cause of the persistent earthquakes, which generally have hypocenters above the 6-km-deep top of the magma reservoir. In this view, the most recent uplift and seismicity are probably characteristic and not precursors of more intense activity. Received: 15 April 1997 / Accepted: 9 August 1997  相似文献   
123.
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南缘地区沙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高全洲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5,15(4):345-352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含风成砂地层广泛分布。由于受东亚夏季风降水尾闾摆动的影响,本区沙漠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演化中表现出微弱的波动性质。全球冰期气候波动主宰着本区沙漠的演化方向;青藏高原的隆起使该区变得更加干旱。  相似文献   
124.
论桐庐中生代火山岩岩浆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桐庐中生代火山侵入活动为同源多期喷发-侵出-侵入。矿物中岩浆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由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钙碱性岩浆,在火山岩浆房内已经发生明显分异。火山岩浆房的深度约为10—11km(上限值)。火山岩浆中含水4—6%(重量%)。在火山活动演化史中,岩浆房上部的酸性分异岩浆,fo_2相对较高,P总(H_2O)较低,先行喷出地表形成流纹质、英安流纹质灰流凝灰岩。层位稍下的中酸性岩浆稍后挤出地表或挤入近地表浅部,形成侵出相碎斑英安岩。岩浆房下部的中性分异岩浆,fo_2最低(10~(-13·29)Pa),P总(H_2O)最高(300—320MPa),最后上侵,形成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等浅成侵入体。  相似文献   
125.
滇中昆阳群刺穿构造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伟  钟维敷  田敏 《云南地质》2002,21(3):230-249
从昆阳群内刺穿构造时、究分布特征出发,详细研究刺穿体边界特征及其性质,体内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和变质变形特点。分析地质高孔隙流体作用在刺穿构造发生和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地层高孔隙流体压力的波动和局部作用是导致刺穿的重要因素,逆冲推覆断裂作用应是继因民组地层岩石水力破裂、破裂作用之后所发生。昆阳群刺穿构造经历了本区地壳岩石圈由拉张体制下的张性破裂、断裂(刺穿)过程向挤压体制下的缩短、增厚过程的转化演化。最后,建立了刺穿构造形成的构造物理过程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6.
密云水库入库径流变化趋势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运用回归分析和多种曲线拟合方法,对密云水库近几十年来的入库径流时间系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库径流总体上呈指数减少趋势,洪峰流量从绝对流量和所占比例两个方面都有大幅度的减少,而且洪水减少程度高于一般径流减少程度。同时,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分析认为,气候变化对入库径流减少的影响较小,而流域内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入库径流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7.
准噶尔盆地超压系统分布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孔友  查明  钟建华 《地质科学》2006,41(4):636-647
钻井揭示准噶尔盆地超压明显,且不同地区超压出现的深度和层位不同。本文将准噶尔盆地在纵向上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超压系统。上部超压系统顶界受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控制,底界受下白垩统胜金口组控制,构成压力封存箱。中部超压系统的封隔层为三工河组,构成顶封滞排型异常压力系统。下部超压系统发育在三叠系及以下地层之中,以白碱滩组为封隔层构成顶封滞排型异常压力系统。三者在平面上有不同的分布范围。白垩纪是准噶尔盆地超压形成的开始期,新近纪得到进一步加强。其中,下部超压系统开始形成于白垩纪早期,中部超压系统开始形成于白垩纪中期,而上部超压系统形成的最早时期应为中新世。  相似文献   
128.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29.
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差异演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设计了一种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进行地震定位的方法,并给出了反演结果的具体分析.利用有限差分算法计算速度模型的走时场,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量,加快计算过程.反演得到的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的震源参数可以直接用于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还可以利用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三维速度结构对地震重新定位,从而得到较为精确的震源参数.地壳速度模型的反演方法也可以用于三维速度结构的反演.  相似文献   
130.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油气输导体系类型与演化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李坤  赵锡奎  张小兵  叶斌 《地质科学》2007,42(4):766-778
阿克库勒凸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长期生烃、多期供烃的烃源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在分析输导路径、输导能力及作用的基础上,将输导系统分成断裂型、不整合型、输导层型及复合型4类。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恢复古构造格局,分析输导体系的演化及配置关系,认识油气运移的动态过程,指出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输导层和不整合面(中-下奥陶统顶面、奥陶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的叠置是油气侧向运移的关键因素,并且油气成藏关键时刻输导体顶面的几何形态,尤其是古构造脊线的展布特征,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的方向和路径。由断层—不整合面—岩溶网络组成的"层—面—网"复式输导系统相互匹配,沿构造脊线呈立体网状阶梯式运移是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最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