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至2005年底,已有地热井269眼,年开采量2564万m^3。但地热资源利用率最高为62.4%,地热尾水回灌率不到8%,是一种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笔者从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出发,针对天津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特征,在阐述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缺乏统一规划、地热利用率低和回灌量少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开采类型区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及保护目标,提出了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强度控制、利用方式控制和优化配置的保护原则,为有限、宝贵的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证;并提出地热资源必须走回灌开发道路,增加回灌井,提高回灌率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2.
卡拉塔格斑岩型铜金矿为哈萨克斯坦Kounrad、Aktogai—中国土屋、卡拉塔格、包古头—蒙古OyuTolgoi亚洲大陆内部最重要的斑岩金铜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区位处幔隆与幔凹过渡带和重磁变异梯度带,主要铜金矿和异常区分布于两组深大断裂交汇处,具备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金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类型岩、矿石的化学成分特点、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大离子半径元素特征等研究表明,火山、潜火山岩可能来源于上地幔,为岛弧环境下的产物。通过与土屋、Kounrad和OyuTolgoi典型矿床进行对比,它们的成矿地质环境、含矿岩体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矿床的主要特征等具有较多的相似性。结合区域化探异常和最新找矿成果,认为该区具备形成大型斑岩型铜金矿的条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3.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壳源型非生物(无机)成因CO2运聚成藏机制独特、分布规律复杂、资源规模及潜力巨大,根据目前勘探及研究程度,其CO2资源量逾万亿立方米,勘探所获地质储量超过2000亿m3,居中国探明CO2地质储量之首,在世界范围亦是罕见的,故具有颇大的资源潜力与综合开发利用前景。CO2具明显的多重性,其不仅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生产中,而且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如何综合开发利用这种储量规模巨大的CO2资源,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价值,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这是目前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34.
A correct knowledge of fracture patterns previous to quarrying is important for economical exploitation. This work compris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iscontinuities of 10 granite rock masses in NE Portugal. During the study some discontinuit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orientation, persistence, aperture, trace length and spacing were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ected granites were described, and the most important exploration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granites studied, most of the joints are oriented from N10°E to N50°E,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regional fracture pattern. Concerning joint termination, the XX type is common, while the RR type is rare; the persistence index ranges from 3.5% to 25.4%. Closed joints are predominant in the granites studied (> 72.4%), and openings of the others are about 1–2 mm as a result of superficial displacement of the granite blocks. The percentage of filled joints, usually by quartz and pegmatite, is different from one granite to another, but most are < 20%. The average joint length ranges from 11.1 m in post-tectonics granites to 4.6 m in syntectonic granites. Joint spacing varies from 0.98 to 2.8 m with higher values in post-tectonic granites. Joint-space distributions of the granites studied are close to log-normal an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s. Volumetric joint count (Jv) ranges from 0.8 to 2.1 joints/m3 and is used for categorizing the places of each grani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v and other joi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ngth, spacing and number of joint sets, were investigated. A Granite Fracturing Index (GFI) is introduced, computed on the basis of volumetric joint count, number of joint sets and true joint spacing. The GFI classification of studied places allows us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for profitable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35.
岩浆Cu-Ni-PGE矿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渊 《西北地质》2007,40(2):1-28
从全球视野分析研究了世界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大地构造分布和成岩成矿类型,特别是通过上世纪末新发现的加拿大Voisey′s Bay矿床与俄罗斯Noril′sk等世界级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突出强调了大火成岩省(LIPs)对大规模岩浆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意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审视了世界级岩浆硫化物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岩浆作用条件,为中国金川等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照背景。评述分析了当代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研究中,幔源岩浆中硫化物液相不混溶(熔离)的演化轨迹,对岩浆萃取地壳中的硫改变硫化物饱和度促成不混溶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进行了探讨,进一步讨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亲铜元素(Ni、Cu、Co、Pt和Pd等)进入硫化物液相成为金属硫化物或先期进入先结晶的橄榄石、辉石矿物成为氧化物的物理化学行为,并通过加拿大Sudbury陨石撞击构造成因矿床复合热液对硫化物矿体形成贡献的讨论,提出了热液作用对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可能贡献。分析判断了中国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特点和金川超大型岩浆Cu-Ni-PGE矿床外围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6.
玉溪市萝卜子地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炜 《云南地质》2007,26(2):242-248
萝卜子地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利用多年地下水动态及抽水试验资料上,进行基岩富水地段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以补给量作为该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合理。  相似文献   
37.
江西东乡火山岩地区,金矿成矿条件有利,除产有虎圩金矿床外,其南侧外围地区还发育有银丰源,欧家等多处金矿点,成因皆属与中生代燕山期火山-次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研究表明,无论是虎圩矿区还是其外围地区均有良好的找矿远景,并进一步指明了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8.
走向21世纪的矿产资源开发工作需引入绿色伦理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种种严重的全球性危机,世纪之交的人类正经历一场人地关系观念的变革,绿色伦理就是在这场变革中提出的一种崭新观念。本文试图对绿色伦理做深一步的探讨和阐述,并将人类社会的这一全新观念引入矿产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以绿色伦理为基础的矿产开发的新价值观、新考评标准以及目前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张进高 《福建地质》2010,29(2):83-88
永安丰门坑多金属矿呈似层状、层状、透镜状,贮存在寒武系林田组下段钙质碎屑岩中,矿床具明显的层控和热液叠加改造特征,为沉积-热液改造型多金属矿床。该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我省在寒武系林田组中寻找该类矿床提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0.
米仓山地区的金矿主要产在太古代—早元古代后河岩群绿岩和澄江期陆壳重熔S型花岗岩中,金矿化主要受SN、NE向的韧脆性剪切带所控制,发育多期次、多阶段的热液蚀变活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澄江期重熔花岗岩浆期后含金热液,还包括部分变质热液。米仓山地区金矿的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