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天水-定西公路工程通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环境地质安全如果不加以重视,易造成道路的地质灾害,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根据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共发育80处;此外尚有黄土湿陷、软土等工程地质问题.其中,发育滑坡32处,现状评估稳定性好的21处、较差的7处、差的4处,处于危险性中等的2处,危险性小的30处;崩塌13处,现状评估稳定性差的8处、较差的5处,处于现状危险性中等的1处,危险性小的12处;泥石流沟谷35条,现状评估中易发12条、低易发23条,处于危险性大的2条,危险性中等的11条,危险性小的22条.区内黄土丘陵和河谷区黄土广布,黄土湿陷性普遍存在;软土在雨水和施工机械联合影响下,会造成路面翻浆变形,但易于清理,其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32.
毕威高速K103+240~580段路基开挖中边坡出现滑坡。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方面查明滑坡的区域环境。并勘查滑坡的边界条件、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边坡变形破坏的成因机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并依据这些研究和地质条件提出边坡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3.
蒙阴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破损山体治理模式,对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破损山体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该文详细介绍了植生穴绿化技术、植生盆绿化技术和雕刻美化治理技术在蒙阴县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破损山体治理中的应用,以及生态修复技术在日后养护中的注意事项,并探讨了治理工程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应用绵西高速公路(S32)交通管制台账资料、沿途气象观测站数据、通过统计学、GIS区划、专家打分等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绵西高速公路道路管制情况、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下交通管制情况分布特征、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等级:1)绵西高速公路运营以来至2021年,受灾害性天气及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交通管制占比77.7%,主要原因是大雾天气、强降水及引发的路面积水;季节天气影响交通管制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夏、秋、春。2)2019至2021年绵西高速公路由大雾造成交通管制的平均时长较强降水更长,发生时段更集中。大雾造成交通管制持续时间平均时长为5小时,管制开始时间主要集中在00至08时,解除时间在07至11时;强降水直接造成交通管制持续时间平均时长为3小时,管制开始时间为08至10时和15时至21时,结束时间在10到17时。利用成果能为交通运维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意见,有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害性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发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护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常用护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将工程护坡和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思想。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特别适用于膨胀土边坡的生态防护方法锚杆框架梁护坡,并对这种防护的护坡原理、力学机制、施工工艺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6.
麻尾至驾欧高速公路是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的依托工程.本文根据麻驾高速公路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分类及处治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岩溶地区公路建设中“发现岩溶、评价岩溶、利用资源、处治病害、保护环境”等关键技术应用于本项目中,对岩溶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三(明)-福(州)高速公路三明段为国道G104主干线京-福高速公路在福建省三明市境内的一期工程。是一条在山岭重丘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三-福高速公路三明段SA7合同段K196 425~ 640段路堑右侧边坡原设计为6级半高边坡,并在第2和第3级设计了锚索地梁锚固。待施工至第1级时,高边坡产生较大规模滑坡,估计体积约12.5万m3。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坡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其次是源于区内连续降雨。再其次是设计锚固深度不足。后经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论证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包括刷方减载、放缓边坡、加宽平台、分台整治、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仰斜坡体排水孔疏水以及地表完善的截排水系统等综合治理方案。所有加固工程完成后,在该高边坡共布置监测断面6条。至今已分别进行了4次深孔位移监测,并经1a多的检验,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8.
合徐高速公路南段膨胀土矿物成分及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化学全量分析等方法,对合徐高速公路南段膨胀土的矿物组分及微结构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探明其特殊的工程性质不仅与膨胀土的矿物组分、阳离子交换量有关,更与其微结构密切相关,特别是其结构联结特征;膨胀土的胀缩特性随着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大,特别是蒙脱石、阳离子交换量能力的增强而增强;土的微结构是控制膨胀土胀缩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粘土基质中的卷曲片状物质的增多而增强,而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膨胀土粘土颗粒之间的结合连接程度。  相似文献   
39.
陈希祥  黄永忠 《江苏地质》2007,31(3):218-222
研究场区为"覆盖型"岩溶区。为提供公路选线、桥梁设计施工战略决策依据,为今后类似勘察区积累经验,在补勘资料基础上,对场区岩溶分布、形态、制约因素及其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重点提出岩性、构造、地貌及彼此间最佳组合状态是岩溶发育的关键。结论是场区岩溶的发展已处于衰亡期。  相似文献   
40.
四川西-攀高速路山神庙1号隧道进口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连续降雨突发滑坡灾害,滑坡掩埋了左洞口及下方道路,并对右洞造成危害。由于与隧道的干扰、密切相互作用关系,使该滑坡的治理有别于其它一般的滑坡。在整治设计思路上,综合分析得出对其治理原则,即首先采取抢险工程措施使滑坡暂时稳定,不再发展。后期治理不仅要使滑坡彻底稳固,同时要控制变形,避免对隧道的影响。在工序上应先治理滑坡,再对隧道进行整治和恢复。处治方案上,抢险工程以锚索钢管桩为主,同时采取反压护道、截排水等辅助措施,使滑坡得到了控制。再根据地勘资料和计算,设置了锚索抗滑桩,使滑坡得到稳固。最后对仰坡不稳定坡面设置了框架锚索和锚杆并植草,避免对隧道危害。设立了处治各阶段及长期的监测系统,监测处治效果和变形情况。监测结果反映综合处治效果良好。论文介绍了对该滑坡进行动态综合治理的全过程。对设计治理方案按抢险工程、滑坡稳固工程、仰坡治理工程和监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