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We found active faults in the fold and thrust belt between Tunglo town and the Tachia River in northwestern Taiwan. The surface rupture occurred in 1999 and 1935 nearby the study area, but no historical surface rupture is recorded in this area, suggesting that the seismic energy has been accumulated during the recent time. Deformed fluvial terraces aid in understanding late Quaternary tectonics in this tectonically active area. This area contains newly identified faults that we group as the Tunglo Fault System, which formed after the area's oldest fluvial terrace and appears at least 16 km long in roughly N–S orientation. Its progressive deformations are all recorded in associated terraces developed during the middle to late Quaternary. In the north,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wo subparallel active faults, the Tunglo Fault and Tunglo East Fault, striking N–S and facing each other from opposite sides of the northward flowing Hsihu River, whose course may be controlled by interactions of above-mentioned two active fault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Tunglo Fault, to the west of the river, is a reverse fault with upthrown side on the west; conversely the Tunglo East Fault, to the east, is also a reverse fault, but with upthrown side on the east. Both faults are marked by a flexural scarp or eastward tilting of fluvial terraces. Considering a Quaternary syncline lies subparallel to the east of this fault system, the Tunglo Fault might be originated as a bending moment fault and the Tunglo East Fault as a flexural slip fault. However, they have developed as obvious reverse faults, which have progressive deformation under E–W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 of Taiwan. Farther south, a west-facing high scarp, the Tunglo South Fault, strikes NNE–SSW, oblique to the region's E–W direction of compression. Probably due to the strain partitioning, the Tunglo South Fault generates en echelon, elongated ridges and swales to accommodat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Other structures in the area include eastward-striking portion of the Sanyi Fault, which has no evidence for late Quaternary surface rupture on this fault; perhaps slip on this part of Sanyi Fault ceased when the Tunglo Fault System became active.  相似文献   
82.
周爱其  徐伟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4):215-216,F0003
概括了国内目前连体高层建筑(群)的类型、平面布置、结构型式及受荷特点,从工程勘察的角度分析了该类建筑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着重阐明了拟采用桩基础条件下应重点把握的勘察要点,可供同类建筑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从最小能量原理出发,探讨隧道围岩岩爆的刚度判据问题,并应用于滇藏铁路玉峰寺隧道工程。在滇藏铁路玉峰寺隧道代表性围岩岩样全应力应变刚压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应力测量资料和数值模拟,分析玉峰寺隧道3种岩性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变形破坏过程,得到隧道塑性破坏岩体和弹性岩体的刚度曲线,利用刚度判据,分析评价玉峰寺隧道3类岩体发生岩爆的危险性,玄武岩岩爆烈度最高,灰岩次之,砂岩最低,为隧道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4.
大洋和大陆边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分布在 (45 0± 15 0 )℃等温面内 ,并且随着加载时岩石圈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大洋岩石圈的挠曲刚度强烈地依赖岩石圈的热结构。一些海隆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降低 ,可能是岩石圈经历过热活化 ,岩石圈热年龄降低的结果。大西洋一些群岛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小于理论值 ,则反映了岩石圈结构的不同。在海沟 ,板块的挠曲也是影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因素 ,它降低了岩石圈的强度。在被动大陆边缘海陆岩石圈交界处 ,向陆的方向 ,岩石圈弹性厚度比同年龄的大陆或大洋岩石圈的小 ,表明强度明显降低 ;向大洋方向 ,岩石圈的弹性厚度与正常的大洋岩石圈弹性厚度吻合。在活动大陆边缘的挠曲前陆盆地和造山带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变化较大 ,部分地区受先前的岩石圈低强度影响 ,而表现出岩石圈强度的弱化。同时 ,这种方法还广泛地用于大洋中脊岩浆侵位、地幔流动、南太平洋超级海隆的动力学机制、大陆边缘的变形和构造演化、新生岩石圈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
桥梁高阻尼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前高阻尼橡胶支座在国内桥梁工程建设中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了该支座的竖向刚度、水平刚度、阻尼比及水平剪切大变形等。该支座的推广应用,将使桥梁结构在地震(中震、大震)时降低地震作用力,对整体结构能进行限位,有效地控制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桥梁结构隔震减震的目的,弥补我国桥梁结构中现在所用支座之不足,同时可降低成本,节省使用空间,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86.
通过拟静力试验,分别对节点核心区无箍筋、柱内核心区有钢筋网片和柱内有小型钢柱三种不同构造的混凝土柱-钢梁边节点的破坏特征、破坏机理以及抗震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小型钢柱并在节点核心区内配置箍筋的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耗能性能;节点配箍率对其极限荷载影响不大,但能影响试件在达到极限荷载后的延性。  相似文献   
87.
顾士坦  赵同彬 《岩土力学》2007,28(Z1):673-676
考虑水泥土与型钢的相互作用,对SMW工法组合梁进行分项刚度计算,得到了弹性阶段SMW工法组合梁的刚度。基于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导出了SMW工法型钢水泥土简支组合梁双集中力下的荷载-跨中挠度方程。利用分项刚度计算与荷载-挠度方程对两种截面形式的SMW工法组合梁进行抗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与数值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8.
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挠曲类盆地演化与碰撞造山过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少峰  张国伟 《地质科学》1999,34(3):336-346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是3 个板块沿两条缝合带俯冲碰撞而形成的近东西向不对称的反向多层次构造叠置的复合型造山带。在泥盆纪至三叠纪板块构造阶段中不同陆块间由于俯冲碰撞作用形成了多种挠曲类盆地。盆地时空演化充分体现了商丹古洋盆俯冲消减过程、北秦岭弧后区弧陆碰撞过程以及勉略古洋(海)盆斜向的、由东向西的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89.
SM98瑞雷波仪是一种多功能岩土体弹性波速度测试仪器 ,具有现场测试快速、轻便、精度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仪器的性能、原理及在高速公路路基压实检测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评价 ,砼结构强度测定 ,场地土抗震性能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0.
蒋良潍  黄润秋  许强 《岩土力学》2008,29(5):1188-1194
分析探讨了锚索桩设计计算的几个力学问题及有关概念。传统上对于桩身嵌入段的计算,须根据桩身与桩周岩土的相对刚度划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并各自对应不同的算法及计算公式,通过对两种模型计算式的数学极限分析表明,刚性桩模型算式仅为弹性桩计算法中将嵌入段的桩身刚度取很大值下的特例,两种模型算法在力学本质上是统一的。由锚索桩嵌入段分别按弹、刚性桩模型算式的位移、转角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弹性桩模型计算出的锚索受力大于按刚性桩模型,以弹性桩模型进行锚索设计偏于安全,而嵌入段的换算长度取1.3(“m法”)或0.8(“常数法”),从工程设计角度方可作为刚/弹性桩模型的划分判据,此时两种模型的最大位移或转角差别才小于5 %。桩上锚索倾角的力学效应除矢量分解作用影响水平锚拉力大小外,更重要的是将影响锚拉点处的水平约束刚度,进而改变锚索桩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担,因此锚索最优倾角的选取可使较好地控制桩身位移且降低锚索初拉力得以兼顾。力图令桩身正负弯矩峰值大致相等的所谓“平衡设计原则”实际上具有较强条件性,须依赖于锚索既要初拉力合适又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具备足够大的锚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