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235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81.
针对当前空间填充曲线(Space-Filling Curve,SFC)类NoSQL空间索引对复杂几何索引支持较差、字典序映射成本较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NoSQL的分布式R树空间索引.基于NoSQL的分区存储模式,通过优化后的STR(Sort Tile Recursive)均衡策略配置分布式R树,借助R树路径实现索引、数据的编码存储,并提出批处理模式的索引并行构建方法;借助NoSQL的SSPT(Server-Side Scripts)计算框架构建查询、应用并行处理机制.选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索引的平均构建耗时为GeoMesa的30.0%,500万量级下耗时仅为GeoMesa的18.6%;执行MBR查询、多边形几何查询、最邻近查询的平均耗时分别为GeoMesa的26.5% 、53.4% 、52.3%;执行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合规性审查应用的平均耗时分别为ArcGIS、GeoMesa的10.6% 、72.7%.该索引在构建性能、空间查询性能以及应用性能方面均具有优越性,能为基于NoSQL的海量空间数据高性能存储、检索与应用提供一种优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大鼠肾脏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HMGCS2)表达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断乳Wistar 雄性大鼠27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高脂组(HFG)、绿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GTPs)组(G)。CON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HFG组及GTPs组给予高脂饲料,GTPs组同时自由摄食绿茶多酚浓度为1.6g/L水溶液。2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免疫印迹法测定肾脏HMGCS2和Sir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HFG组大鼠体重和脂肪系数升高,血清FPG、TC、TG、LDL-C/HDL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G组比较,GTPs降低大鼠体重和脂肪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Ps组血清FPG、TC、TG、LDL-C/HDLC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肾脏组织HMGCS2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G组比较,GTPs组增加肾脏HMGCS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正常饮食和GTPs干预后,大鼠肾脏组织Sirt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脂饮食可降低肾脏组织HMGCS2表达,绿茶多酚可逆转此效应;高脂饮食及绿茶多酚对肾脏组织HMGCS2表达的调控不经Sirt3途径。  相似文献   
83.
对硫磷对扁藻和杜氏藻膜脂的过氧化与脱酯化伤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4-1995年,运用急性急性实验及生化方法对扁藻和杜氏藻的对硫磷毒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硫磷对扁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杜氏藻,在对硫磷的胁迫下,两种微藻细胞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相对含量上升,膜透性增大,微粒体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同时,扁藻微粒体膜的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4.
基于尺度空间的分层聚类方法及其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骆剑承  梁怡  周成虎 《测绘学报》1999,28(4):319-324
基于尺度空间的分层聚类方法(SSHC)是一种以热力学非线性动力机制为理论基础的新型聚类算法,是视觉松驰化过程的模拟。与传统基于统计方法的聚类算法相比较,SSHC具有样本空间可服从自由分布、通过规则可获取最优聚类中心点及类别、可在聚类过程中融合后验知识等优点。本文从聚类和热力学运动机制和视觉模拟过程出发,对SSHC聚类算法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如何生成聚类树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邮通过融合点的部分自由能进行  相似文献   
85.
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基本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震后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使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了崩塌滑坡密度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受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坡度、植被条件等的影响,其中,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及坡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崩塌滑坡易发生在结构破裂区及坡度为38°~50°的区域,其分布密度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小;利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的模型体现出崩塌滑坡分布与其影响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实际关联函数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8,因此,可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  相似文献   
86.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植物共计7门29科48属,其中硅藻为优势浮游藻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尼洋河中游(尼洋河下游)最高,其他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假说.尼洋河沿程浮游植物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夏季的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其他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夏季总丰度与秋、冬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春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均匀度指数与其他3个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浮游植物季节演替依赖于外源性水源补充,沿程演替则与河道底质有着很大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硅藻门舟形藻科的藻类与理化因子铵态氮、表层pH、表层水温相关,部分蓝藻以及绿藻与水质理化因子也存在着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总丰度和均匀度指数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低于8.0的水域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比pH值高于8.0的水域大,尼洋河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受到河道底质影响较大,底质为黏土的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底质为砂石的大.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浮游植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7.
在具体研究了现代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基础上,将其中的事故树法、智爆法及风险指数致命度分析法相结合,利用模糊评价理论,建立了海洋工程采办过程风险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曹妃甸11-1/2(CFD11-1/2)”项目的采办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得到了采办过程中的风险事故树及风险指数排序,并对风险指数较大的风险点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对工程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8.
采用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同培养的实验方法,追踪测定微囊藻的生长量、光合速率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观察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研究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藻细胞生长量显著降低,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性损伤直至细胞解体,藻体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急剧下降,呼吸速率、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与膜的损伤程度相一致.在黑藻养殖水中初步分离得到黑藻分泌的抑藻物质.  相似文献   
8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面临着数据量膨胀和计算量高速增长的双重挑战,为了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速度慢的问题,本文针对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点数据,从数据并行的角度,以保持数据的空间邻近性及保证数据分组后各组数据量负载均衡为目标,提出基于N-KD树(Number-K Dimension Tree)数据动态分组的方法,其是一种面向实时变化(数据量和数据空间范围变化)的空间数据动态分组方法。该方法借鉴K-D树的创建和最临近点搜索的思想,通过方差判断数据分布稀疏程度,利用最临近点搜索方法处理边界点,实现空间范围的不均等切分,保证数据分组后各组数据量基本均衡。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动态分组效果与较高的计算效率;支持各种分布状态的空间点数据的分组;分组后各组数据量负载均衡;分组算法本身有支持并行、支持分布式协同工作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
海量激光点云数据的快速显示是目前一个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D树的点云数据自适应屏幕精度的高效显示方法,采用类似LOD的技术将点云进行KD树的组织,在KD树节点上引入屏幕精度的概念,在点云数据显示的时,计算KD树节点在屏幕上的投影范围,进而决定其是否显示点云细节。经实验证明,该算法在显示大规模点云数据时,由于通过KD树自适应屏幕精度调度点云数据使绘制点的数据量大大减少,从而大大加快了点云的显示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