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托斯巴斯陶闪长岩体位于东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区内.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ω(Na2O+K2O)=6.68%~9.57%,高钾,大多数样品K2O/Na2O=1.12~1.31,富集Ba,Sr,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P和Ti,Eu异常不明显(δEu=0.87~1.09),显示准铝质钾玄质碱性系列岩石特征.母岩浆来源于受钾质流体交代的幔源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混合物,演化过程中经角闪石与辉石分离结晶作用,其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并对老山口铁铜金矿的形成具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2.
阿北银铅矿位于阿尔金北缘断裂南侧,矿体产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中的偏脆性断裂破碎带中,呈脉状、透镜状、带状沿断裂构造及裂隙产出.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硫源可能为海相沉积岩来源硫与岩浆来源硫的混合,铅同位素组成显示其来源于上地壳.该矿床为受断裂裂隙控制、与石炭纪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3.
斑岩铜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铜矿不但形成于环太平洋成矿域,还形成于特提斯成矿域和中亚成矿域(古亚洲洋成矿域)。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经过“洋壳一地幔熔岩流”、“原始岩浆”、“浅部富矿岩浆”和“岩浆结晶一成矿”4个阶段,其中在“原始弧岩浆”阶段,通过MASH过程,有大量成矿物质和能量的聚集。成矿流体为富H2O、高温、高压、高盐度、强氧化性、高氧逸度的富矿气液相流体,这些特点有利于成矿物质在岩浆一热液分离过程中向流体富集,并以氯络合物的形式运移。随着成矿流体的上侵,温度和压力的降低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影响因素。磁铁矿的结晶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大量的S2-离子,也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斑岩型蚀变带从里向外为石英内核、钾化带、SCC带和泥化带,铜矿化主要发育在矿化带外围以及SCC带。目前,斑岩铜矿成矿模型主要有经典模型、系统模型和多阶段叠加模型。  相似文献   
144.
河北省承德县磴西—烟筒山一带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温家沟—东山断裂带内,区内已知有姑子沟银铅锌矿、富豪银矿,以及新发现的富含金银的锌多金属矿.矿体多为隐伏矿体,受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呈单脉、复脉状产出,有分支复合特点,银-铅锌-金等多金属矿共生;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元素、硫和热液主要为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145.
多种再分析资料中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7套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GPI),分析了GPI对西北太平洋区域台风盛季(7—9月)热带气旋生成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虽然这些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的GPI的空间分布与观测的热带气旋生成特征都比较一致。但是,在时间变化上7套再分析资料计算的GPI对观测热带气旋生成的表征能力差异较大,其中ERA-40(欧州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和MERRA(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研究和应用再分析资料)的GPI与观测的相关系数较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套资料GPI之间时间变化的差异主要来自相对湿度,而ERA-40和MERRA的GPI与观测值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也与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6.
The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Potential Index (GPI)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The outputs of 20th century climate simulation by eighteen GCM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odels’ ability to reproduce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via the GPI. The GCMs were found in general to reasonably reproduce the observ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nesis. Some of the models also showed ability in capturing observed temporal vari...  相似文献   
147.
通过对塔木铅锌矿手标本和显微镜下光薄片的观察,矿石管状构造特征尤其是闪锌矿等硫化物分布形成的轴对称性管脉,为溶蚀-交代和空隙充填作用的产物,表现为硫化物沉淀伴随白云岩化灰岩溶解而发生,暗示硫化物与溶蚀-交代及孔洞充填这两个过程有关。脉动成矿流体运动成了更为复杂的轴对称性管脉。  相似文献   
148.
Space probes entering planetary atmospheres are used for in situ study of their physical structures. During the entry phase aerodynamic forces exerted on the probe depend on atmospheric density. As a consequence accelerations measured by on-board sensors can be used to derive probe trajectory as well as atmospheric density,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this work acceleration data acquired by the Huygens Atmospheric Structure Instrument (HASI) have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probe trajectory and the Titan's atmospheric structure from down to of altitude. An accurate six degree of freedom model of Huygens during the entry phas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 new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Kalman filtering is presented. This technique estimates simultaneously the probe trajectory, the attitude profile consistent with measured data and the atmospheric density,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49.
八达岭花岗杂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1,他引:23  
王焰  张旗 《岩石学报》2001,17(4):533-540
北京地区八达岭花岗杂岩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按照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本文将其分为3类第1类由辉长-闪长岩组成,富Fe、Ti和P,Th/Ta比值近似等于1(0.7~1.2),ISr和εNd(t)值低(分别为0.705和-8~-11),产于板内环境,推测是大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代表了燕山期时底侵到加厚陆壳底部的玄武质岩浆.第2类为八达岭花岗杂岩的主体,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为SiO2>57%,K2O>2.7%,Na2O/K2O=0.9~1.7,Al2O3在16%~14%之间,LREE富集,(La/Yb)N=25~41,HREE亏损(Yb<1.32μg/g),无或有弱的负铕异常(Eu/Eu*=1.0~0.9),富Sr(354~1191μg/g),贫Y(<16μg/g),Sr/Y比值高(45~156).上述地球化学特征除了K2O含量偏高和Al2O s含量偏低外,大体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石的性质,表明岩浆的源区很深,与石榴石处于平衡,暗示其来源于燕山期华北加厚的陆壳底部,可能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第3类由碱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Na2O+K2O>9%,贫Sr、Ba,富Rb,LREE富集,有明显的负铕异常(Eu/Eu*=0.4~0.5),属于A型花岗岩,是由于第2类埃达克质岩石形成之后,引起了岩石圈拆沉,造成地幔上涌至减薄陆壳的底部,引起壳幔过渡带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该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消减作用无关,是板内伸展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0.
张加桂 《地质科学》2002,37(3):288-294,319
泥灰质岩石区岩溶地貌是地貌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以三峡地区为例,提出了该区泥灰质岩石分布区广泛发育的漏斗状沼泽凹地、脖颈状岩溶地貌、两沟之间的槽状谷地和溶蚀台地 4种地貌形态,探讨了这些地貌的成因,并指出各种岩溶地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叠加。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岩溶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研究对泥灰质岩石区的工程建设,特别是三峡移民迁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