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1篇
  免费   964篇
  国内免费   2316篇
测绘学   253篇
大气科学   1370篇
地球物理   877篇
地质学   3117篇
海洋学   2114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64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浅海和俯冲海沟等海域,不仅是矿产和油气资源主潜力区,也是构造地震频发区,其浅表热流和深部温度信息对于了解板块俯冲和岩浆活动等过程至关重要.这些区域浅层地温场和热流场受到底水温度波动(BTV)强烈扰动,其背景热流需由长期观测来获取.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技术特点后,我们提出了系缆式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方案,201...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利用ITRF2005框架速度场以及IGS参考站近两年观测数据解算所得速度场对南美板块的运动及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美板块整体以约12.4mm/a的速率向北西方向运动,其欧拉矢量参数与NNR-NULVEL1A模型基本一致。形变特征表现为中南部区域西缘因纳兹卡板块俯冲向东凹陷,东侧受大西洋中脊海底扩张推力向西运动,东西向的挤压使其约以22mm/a的速度收缩并阻碍其北向运动。板块南端则受南极洲板块挤压向北西运动。  相似文献   
993.
结合位置服务技术与通信技术,针对林区移动信号覆盖不全的特点,以GPS车载定位终端、GPS手机、GPS无线对讲机、北斗定位终端为定位与通信介质,建立基于多终端定位与通信的森林防火应急调度系统,解决林区因信号覆盖不全而引起通信与信息传输受阻的问题,为森林防火应急指挥调度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4.
南海主权争端的战略态势及中国的应对方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海作为一个具有战略通道功能和能源基地功能的特殊区域,在中国这个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地缘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地位。南海形势的持续紧张固然有其历史成因,但亦反映出当今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地缘环境趋于复杂的残酷现实。本文首先从南海地理概况、南海问题的历史沿革、国际社会对中国主权的认同三个方面辨析南海疆域地理格局和南海问题的动态演进;其次通过对南海权益争端脉络的梳理,指出南海问题在本质上已从中国与东盟当事国之间纯粹的资源争夺和领土争端,异化为西方大国阻击中国和平崛起的空间战场和历史节点;然后根据中国在"崛而未起"阶段特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指出能力和意愿的不足是导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战略被动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南海局势的基本思路:在坚持"区内问题区内解决"原则,力争在双边或多边制度框架内和平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同时,要树立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防范个别国家出现战略误判,并加大对该地区的战略资源投放,逐步强化对争议海域的有效管理和实际控制。  相似文献   
995.
南海问题的大周边地缘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海的西沙、南沙等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如今海洋国土存在重大争议,南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紧张的水域之一,南海周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缘环境也越来越为复杂。本文以南海问题为切入点,基于南海地理区位中的要素联系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环境进行探讨。结果得出:南海问题是涉及多元利益和跨国机构关联的复杂问题,南海周边是一个包含域内争端国家、域外干涉国家和具有复杂组织机构关联的"大"周边,南海周边地缘环境是超出地理毗邻的"大"地缘环境,中国南海的维权维稳势必要在域内双边地缘环境、域外多边地缘环境、国际多元多边地缘环境等构成的大周边地缘环境下做出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当前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中存在的单机可视化数据量有限、从底层开发并行可视化系统难度大等问题,该文基于分布式环境和VisIt,提出了一种简便、开放而又有效的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可视化方法。介绍了VisIt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机制,给出了自定义数据的并行可视化方法;并基于NCEP数据集及全球空间格网,在小规模集群环境下实现了小粒度适应性球体退化八叉树格网(SDOG)下的全球大气温度场的并行可视化。VisIt的并行可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计算节点,VisIt能有效摆脱传统单机可视化对数据量的限制,可实现大规模全球科学数据的并行可视化。  相似文献   
997.
基于QTM的海平面上升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平面上升影响范围分析与模拟这一国际前沿问题,通过研究基于球面四元三角网(QTM)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复杂拓扑关系计算、LOD剖分、球面水淹分析、基于QTM的多分辨率的DEM数据组织方法和分析精度的相关性评定等,以.Net和Direct3D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了基于QTM的海平面上升影响范围评估模型。该研究结果可为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并推动了球面数据模型和球面格网拓扑分析的理论成果在全球变化预测相关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98.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4-5):213-227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ggests how teachers can approach the Internet conceptually and use it practically as they teach about the American South. Because of it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the Internet represents a “place” whe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appraise the South from multiple,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The article offers lesson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both on-computer and off-computer classroom settings. By finding the southern part of cyberspace,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at regions can and do have a place in a medium often represented as spaceless and devoid of geographic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999.
张耀光  刘锴  刘桂春 《地理科学》2012,(9):1033-1040
南海诸多岛礁是中国最早发现的领土,南海九条断续线是中国海域疆界线。南海九条断续线的形成与演进,既是重要的海洋地缘政治问题,也是维护国家主权权益和岛礁保护与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南海断续国界线形成的历史线索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尚未拓展的领域。地图是国际上确认领土的一种证据,除了用文字进行阐述外,着重利用地图本身特有的功能来反映这条界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条疆界线的形成分为雏形期、形成期、成型期3个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出现在南海的中国海上疆界线的时期,为疆界线形成的雏形期;20世纪30年代为南海疆界线的形成期;20世纪40~50年代,为南海海域疆界线的成型期。从以上时期的地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到这条海上疆界线的"连续线"和"断续线"2种画法。同时从地图发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条疆界线由11条线演变成为现今的9条线。这条海域疆界线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说明了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内的岛礁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是中国海上国界线。  相似文献   
1000.
Based on the ERA-40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the 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s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CMAP),and the fifth-generation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version 3(MM5v3),we defined a monsoon intensity index over the East Asian tropical region and analyzed the impacts of summer(June-July) South China Sea(SCS) monsoon anomaly on monso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LRYR) using both observational data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The results from the data analysis show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tropical monsoon over the SC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uthwesterly wind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LRYR during June-July.Corresponding to stronger(weaker) tropical monsoon and precipitation,the southwesterly winds are weaker(stronger) over the MLRYR,with less(more) local precipit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further exhibit that when changing the SCS monsoon intensity,there ar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of monsoon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LRYR.The simulated anomalies generally consist with the observations,which verifies the impact of the tropical monsoon on the monso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LRYR.This impact might be supported by certain physical processes.Moreover,when the 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s stronger,the tropical anomalous westerly winds and 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usually maintain in the tropics and do not move northward into the MLRYR,hence the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toward southern China is weakened and the southwest flow and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 are also attenuated.On the other hand,the strengthened tropical monsoon may result in the weakening and southward shif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hrough self-adjustment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leading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monsoon flow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LRY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