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周斌 《水科学进展》2017,28(3):472-47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该专项立足中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和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提升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能力为目标,通过全链条创新和全景式布局,凝练了现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领域亟需解决的重点研究任务。深入分析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科学目标、主要任务和立项情况,剖析了2016年和2017年项目立项和申报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讨论了下一步支持的重点任务方向,对于加强重点专项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管理,保障总体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
上海外资生产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新正  宁越敏  魏也华 《地理学报》2011,66(10):1390-1402
利用2004 年经济普查数据对上海制造业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研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上海外资企业在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郊区化和向近郊区局部地区(尤其是园区和新城) 集聚的特征,并形成了沪西南、浦东和沪西北3 大集聚区;制造业外资企业的分散和集聚推动了上海外资生产空间的郊区化重组。对制造业外资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上海制造业外资企业区位选择是经济全球化与地方政府互动的过程;具体来说,传统区位因素作用在逐渐减弱,制度因素和集聚因素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制度因素内部产业优惠政策对外资的吸引力强于空间优惠政策,而国家级园区优惠政策对制造业外资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外资企业) 的吸引力则强于市级园区,上述研究对上海未来的产业及外资引进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3.
金融危机下国家大规模投资政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翊  朱艳鑫  王铮 《地理研究》2010,29(5):789-800
构建了一个中国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MReCGE-C),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规模投资政策。MReCGE-C根据城乡属性和年龄结构对居民进行了分组,放松了要素流动的限制,使劳动力和资本可以同时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居民终生效用的区域均衡机制,通过区域差距变量可以调控和测度区域差距。最后利用MReCGE-C模型针对国家大规模投资计划下的3种典型投资方案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等量新增投资下,针对中部地区投资方案的GDP增长率高于针对中西部和全国投资方案的GDP增长率,同时针对中部地区投资方案对于城乡就业的拉动也要优于其余两种投资方案,而且可以实现缩小区域差距的目标。综合比较,目前国家大规模投资的优势应该指向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74.
林雄斌  杨家文 《地理研究》2016,35(9):1727-1739
交通运输投资是区域规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内容,但交通运输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仍存在较大争议。在总结交通成本、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建立1997-2013年省级尺度的交通运输投资、劳动力和经济总量的面板模型,综合评估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多尺度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 全国层面上看,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引导效应,其弹性系数为11.4%,但在不同地区这一弹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在城市化水平和社会基础较好的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运输投资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② 在时间尺度上,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扩大,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逐渐增强。③ 在考虑交通投资和经济总量时间滞后性之后,在全国层面上,当期交通投资和前期交通运输投资对经济的增长作用程度大致相同,但相对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当期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更加显著。考虑到交通运输投资的这种时空差异,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谨慎地投资策略以强化对经济增长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5.
Investment returns are produced by combining financial assets with human capital, the decision-making protocols of investment houses, and the electronic infrastructure that supports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bout investment. At the center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tand senior managers; their power and authorit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fundamental to the performance of investment organization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odel of the production of investment returns in financial centers and spatially extensive financial markets. We begin with Coase's theory of the firm but go beyond models of the firm that represent commodity-producing industries. Having substantiated the model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it is applied to institutions that seek investment returns in geographically extensive financial markets. Operating in financial markets at a distance from home jurisdictions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pect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Given recent turmoil in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houses have sought higher rates of return from markets in which they have little direct experience. At issue is how different types of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large and small, growing and declining) produce investment returns in this new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6.
Basic contemporary portfolio models are applied to an interregional economic analysis of U.S. Census Regions during 1963-1978. The models are well suited the type of analysis that partitions a region's economic cycle into national and local components. Portfolio theory provides a logic for interregional cross investment;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test indicate portfolio theory may be superior to simple neoclassical theory in explaining spatial patterns of capital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77.
78.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整合的态势,全球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温州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快速发展,被商务部称为“走出去”的“温州模式”。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建立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优势拓展因素、制度利用因素和优势寻求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温州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优势拓展因素仍起到重要作用,优势寻求型的技术创新资源、市场营销渠道、市场信息资源是区位选择新的重要因素,但制度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urge in land investments, primarily in the African continent, but also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This increase in land investment was driven by the food pricing crisis of 2007–2008. Land investors can be identified from a variety of sectors, with actors ranging from hedge funds to national companies. Many water-scarce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MENA) are among these financiers, and primarily invest in Africa. Recognizing the potential for “outsourcing” their food security (and thereby also partly their water security),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such as Jordan, Qatar and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have invested in land for food production in Africa.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is happening is still unclear, as many contracts are not yet official and the extent of the leases is vagu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and investments and acquisitions by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It also seeks to analyse what effect, if any, these investments can have on the potential for conflict reduction and subsequent peacebuilding in the Middle East region as the activity removes pressure from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EDITOR D. Koutsoyiannis ASSOCIATE EDITOR K. Aggestam  相似文献   
80.
西安地铁四号线沿线地裂缝的灾害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地质灾害现象。目前西安共发育有14条地裂缝。地铁四号线将穿越13条,给隧道施工造成了诸多考验。文章选取西安市地铁四号线沿线的地裂缝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裂缝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因素和致灾特点、以及相关的评估理论方法。最后针对地裂缝灾害特征以及工程特点提出若干防治措施,对于科学研究地裂缝的灾害特点、合理防治地裂缝的灾害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