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49篇
  免费   8270篇
  国内免费   14339篇
测绘学   1020篇
大气科学   1358篇
地球物理   4612篇
地质学   43730篇
海洋学   2721篇
天文学   297篇
综合类   2854篇
自然地理   1866篇
  2024年   365篇
  2023年   1300篇
  2022年   1489篇
  2021年   1725篇
  2020年   1465篇
  2019年   1767篇
  2018年   1347篇
  2017年   1322篇
  2016年   1520篇
  2015年   1717篇
  2014年   2471篇
  2013年   1947篇
  2012年   2288篇
  2011年   2393篇
  2010年   1985篇
  2009年   2043篇
  2008年   1975篇
  2007年   1894篇
  2006年   1891篇
  2005年   1758篇
  2004年   1754篇
  2003年   1636篇
  2002年   1688篇
  2001年   1846篇
  2000年   1570篇
  1999年   1571篇
  1998年   1569篇
  1997年   1501篇
  1996年   1436篇
  1995年   1360篇
  1994年   1320篇
  1993年   1094篇
  1992年   1409篇
  1991年   1319篇
  1990年   1126篇
  1989年   833篇
  1988年   208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13篇
  1954年   12篇
  194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基于薄片观察和岩矿学研究,探讨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首先对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多期捕获和后生变化进行了精细的鉴别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岩自生矿物微量元素、包裹体相组成、均一温度、初熔温度等参数鉴别多期演化的油气充注。通过烃类包裹体化学成分初步鉴别出煤成气和油型气。根据烃类包裹体的相组成鉴别有机质可能来源于腐泥型源岩还是腐殖型源岩。最后根据同期包裹体生物标志物确定某一期次的油气所对应的烃源层。结果表明研究成果符合地质实际,为传统的油气源追踪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流体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归纳出了一种利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确定流体势的方法,并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方解石脉中包裹体进行了流体势计算,推算出了古流体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内蒙古喀喇沁早白垩世橄辉云煌岩岩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寻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口,是大陆岩石圈研究所感兴趣的,它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岩石圈深部信息。本文报道的是在内蒙古喀喇沁黑龙潭火山颈中发现的橄辉云煌岩,其K-Ar同位素年龄为124Ma。火山活动明显受到中生代构造活动控制。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在源区存在陆壳的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河南熊耳山区的铁炉坪银矿定位于高级变质基底中的NE向断裂带中,是熊耳山脉状造山型金、银、铅锌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作用包括了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形成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脉3类矿物组合。早阶段成 矿温度大约为373℃左右,成矿流体δD=-90‰,δ~(13)C_(co_2)=2.0‰,δ~(18)O=9‰,来源较深;晚阶段流体温度<203℃,δD=70‰,δ~(13)C_(co_2)=-1.3‰,δ~(18)O=-2‰,属于浅源大气降水热液;中阶段流体均一温度210~249℃,δD=-109‰,δ~(13)C_(co_2)=0.1‰,δ~(18)O=2‰,是深源与浅源流体的混合。对比讨论表明,熊耳山区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熊耳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的三者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均无法提供具有早阶段流体D-O-c同位素组成(高δ~(18)O和δ~(13)C,低δD)的成矿流体,表明早阶段流体来自栾川群和管道口群的碳酸盐-页岩-硅质岩建造的变质脱水作用。矿石硫同位素组成较低,铅同位素比值较高,同样不可能来自熊耳山的主要地质体,更不可能来自其下伏的地幔和下地壳,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应主要来自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尽管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地层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尚待补充,铁炉坪银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似乎只能借助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才能合理解释。即华南与华  相似文献   
995.
胶东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胶东四类金矿床(盆地边缘砾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相对应,山东金矿床可能有亲岩浆岩和亲沉积盆地两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前者包括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三类金矿床,后者指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二者具有不同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山东亲岩浆岩系列的金矿床,其锶-钕同位素与同时代的幔源岩浆岩一致,碳同位素显示幔源碳和岩浆碳的特征,氧同位素则显示初生水与大气降水不同比例混合的可能性,因此有可能是以CO2为主、富合成矿金属的地幔流体与浅部下渗大气降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主要受盆地边缘断裂控制的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其碳-氧和锶-钕同位素组成均较分散,可能主要与地壳浅部下渗大气降水对上地壳各种岩石淋滤萃取演化而成的成矿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996.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一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均位于上地壳铅演化线附近,说明成矿流体中铅具有稳定的上地壳来源。各矿床由于赋矿层位不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一定差异,如由兰坪盆地侏罗纪地层中的金满矿床到思茅盆地二叠纪地层中的白龙厂矿床,铅同位素比值(^207Pb/^204Pb)呈增高趋势,这表明这类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且地层越老,提供的铅就相对富含放射成因铅。矿床中脉石矿物重晶石、铁白云石等的锶同位素组成也表明,金满矿床成矿流体的^87Sr/^86Sr比值较高(0.70874—0.71232),而白龙厂矿床的^87Sr/^86Sr比值较低(0.70829—0.70938),接近于围岩灰岩的值(0.70755)。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满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大,为-20.5‰- 7.0‰。水泄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小,为-0.1‰- 4.2‰。而白龙厂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4.3‰--3.6‰。水泄和白龙厂矿床中重晶石的δ^34S值分别为 12.3‰- 19.0‰和 13.1‰,它们与盆地中蒸发岩层中石膏的δ^34S值( 10.8‰- 15.7‰)相近。分析表明,兰坪-思茅盆地中脉状铜矿的硫源主要来源于盆地热卤水萃取的地层中蒸发岩硫酸盐,它们通过有机质的热分解反应还原为沉淀硫化物所必需的低价硫。各矿床独特的硫同位素组成还表明它们的硫源受局部地层硫源和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所控制。本文提出大气降水起源的盆地热卤水通过对围岩中新生代地层的淋滤和萃取,获得了成矿所需的金属和硫,并在构造薄弱部位沉淀形成了本区的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997.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原油同位素类型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 ,发现整个东部凹陷原油及其组分的碳同位素值偏重 ,指示其源岩有机质中藻类和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少 ;饱和烃—芳烃的碳同位素值关系揭示东部凹陷大部分原油样品与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的特征相近 ,而南部和北部地区少数样品表现出负的碳同位素异常 ,与该区中生界源岩样品的接近 ,推测原油中可能混入了中生界来源的油气。南部地区各样品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和单体烃的碳同位素曲线均相似 ,揭示了两者具相同的油气来源。北部地区各原油样品的单体烃的碳同位素类型曲线间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茨榆坨地区的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值比牛居地区的系统偏轻 ,可能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引起的 ,表明茨榆坨地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的特征。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研究油气来源和成藏特征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8.
保山卧牛寺组玄武岩为低钛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总体与蛾眉山玄武岩中的低钛玄武岩相似。其分异程度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Zr和Hf正异常,Eu无异常或弱负异常。该玄武岩由3个大喷发旋回形成3个岩石单元,其中下部早期第1单元由致密块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和凝灰岩组成,第2和第3单元中见少量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以及辉绿岩脉。有较高的^86Sr/^87Sr值(0.705966—0.706657)、较低的^143Nd/^144Nd值(0.512212—0.512283),εNd(t)多为负值,源区为介于EMI和EMⅡ端员之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上述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均可与蛾眉山玄武岩下部低钛拉斑玄武岩对比,表明该期岩浆作用可能同为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并暗示蛾眉山大火成岩省向西有很大的延伸。  相似文献   
999.
四川盐边冷水箐岩体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四川盐边冷水箐岩体主要由辉长岩组成,它侵位于中元古代盐边群上部岩系中,盐边群接触变质作用发育,岩体分带清楚,是一个典型的同心环状侵入体。因此,它不属于蛇绿岩套范畴,锆石U-Pb年龄为936±7Ma,表明它是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拉斑玄武质分异趋势;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LREE轻微富集((La/Yb)_N=1.19~4.28),分配型式略呈右倾型;ε_(Nd)(t),(~(87)Sr/~(86)Sr)_i和δ~(18)O值分别为3.0~4.3,0.70446~0.70452和5.9‰~7.5‰;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它们都投影子岛弧拉斑玄武岩区域内。上述特征表明,冷水箐岩体可能是在一个相对原始的岛弧环境中形成,岩浆源区已受到俯冲组分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富集。  相似文献   
1000.
分布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西南侧的金坪上二叠统玄武岩属于低钛拉斑玄武岩(LT)(Ti/Y<500)。其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根据其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将其划分为LT1和LT2两个地球化学亚类型,它们的分布和主要地球化学标志为:LT1分布于下部,高Mg^#(48-63),SiO2(50%-56%),高∑REE(118-145μg/g)、低Fe2O3(1.36%-1.63%),Na2O(1.88%-3.17%),TiO2(1.37%-1.92%),高Th、U,低Nb,Ta和Sr负异常;LT2分布于上部,低SiO2(47%-56%),Sr强负异常,二者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是同一母岩浆经不同的分离结晶和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金平与宾川峨眉山的化学地层学对比表明,金平LT1和LT2玄武岩与宾川峨眉山玄武岩下部的LT1、LT2十分相似,它们可能是同时,或在类似的环境下形成,金平玄武岩属于峨眉山大火山岩省的一部分,同为峨眉地幔柱早期活动的产物。新生代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左滑剪运动导致了宾川与金平玄武岩的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