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20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西走廊风能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毅荣 《干旱区地理》2007,30(3):43-350
利用河西走廊地区1970-2004年风速气候资料和2004年9月-2005年8月周年风塔精细资料,采用气候订正和即时风速订正,得到接近自然的风速,依此研究了该区域近地面70 m层内风能分布。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区域风速变幅较小、气候变化趋势较稳定;有效风速(≥3 m/s)时数在6 000 h/a,10 m高度风能大多在150 w/m2以上,风能随高度线形增长(在70 m高度层内),平均每升高10 m风能增加28 w/m2;10~70 m层内总风能年储量相当丰富,普遍在1.5×1016kWh/m2(千瓦时/平方米)以上,潜在年产值达千万亿元。河西走廊风能存在明显周日和月季变化,风能和有效风速时数存在空间差异,其时空差异与河西走廊独特的戈壁下垫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姚足金  陈德华 《地球科学》2001,26(3):291-296,327
现行西北地区水资源评价,是基于下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1)作为主要补给源地的山区,其与盆地之间存在“阻水屏障”;(2)山区形成的地下水基本上已全部汇入出山河谷,流向盆地绿洲,经实地勘探水化学同位素分析与资料研究,认为现行“模型”不符合地质实际。在引用国外高山区产流数值模拟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比拟法估算出研究区,由山区通过基岩向盆地绿洲作侧向补给的大致数量。新概念模型的建立,意味着西北高山-盆地系统的绿洲基岩不深处,赋存有相当数量以前未被计入的、可供开发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建设河西经济带对开发大西北,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缩小东西部差异,减轻人口压力及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山-走廊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盆地产铀远景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庆银  陈祖伊  刘红旭  于金水 《铀矿地质》2006,22(6):321-327,335
北山-走廊地区位于塔里木、华北、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柴达木等板(地)块的交汇处,中-新生代经历了印支、燕山、四川、华北、喜马拉雅和新构造等构造运动时期,发育了众多中、小型叠合盆地。通过对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沉积响应和变形等特征的分析,归纳了该区中-新生代经历三次挤压隆升、两次伸展断陷的构造演化规律。在此构造背景下发育的沉积盆地可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充填了不同特征的沉积物。其中,断陷盆地发育时期气候潮湿、物源充足、砂体发育、岩石中含有机质等还原剂,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因此,将中-下侏罗统确定为本区的主要找矿目标层,下白垩统为次要找矿目标层。目标层沉积后构造改造总体较强,晚侏罗世的构造改造北强南弱,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改造西强东弱、南冲北拗。基于上述认识,认为潮水和巴音戈壁等盆地北缘具有较好的铀成矿远景,值得进一步勘查。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盛夏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综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锡稳  刘治国  黄玉霞  张铁军  程鹏 《气象》2006,32(7):102-10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20日甘肃河西走廊一次历史上少见的区域性夏季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季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各测站出现了气压跃升、风速猛增、气温下降、湿度增加等现象,但变化幅度小于春季。夏季沙尘暴云图特征表现为中小尺度云团,TBB≤-35℃的云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诊断分析表明,沙尘暴爆发前散度场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沙尘暴发生在最大垂直速度出现以后,同时水平螺旋度对夏季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螺旋度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  相似文献   
17.
尚可政  孙黎辉 《中国沙漠》1998,18(3):239-243
春、夏季甘肃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次数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之间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前二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负相关最好,时间过远或过近,相关性反而较差。利用前期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可以较好地预报出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多寡。  相似文献   
18.
景宁鹤溪群斜长角闪岩变质新生锆石特征是粒度均匀(约70μm),晶体结晶和透明度极好,色调一致的淡粉红色,呈金刚光泽.未见裂隙、表面熔蚀、环带和核心构造。离子探针质谱GHRIMPⅡ)的206Pb/238U、207Pb/235U两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谐和,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252±5Ma)为变质新生铁石的结晶年龄。锆石的精确定年(252±5Ma)为丽水—余姚断裂以东地区呈“天窗式”零星出露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中的鹤溪群提供了一个变质作用的确切年龄,也为印支运动在丽水—余姚断裂以东地区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佐证。  相似文献   
19.
浅探兰州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与治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张强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8,17(2):204-210
介绍了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物理机制和客观成因,总结了目前正在采用或论证的一些治理措施和方法,并对这些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最后对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西内陆河春季流量变化特征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昌马、莺落峡、九条岭3个水文站四十余年的月平均流量资料,分析河西地区3条主要内陆河春季流量的长期变化特征,并用均生函数模型对流量进行了预报,为河西地区水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