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77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Pg波走时重建华北地区结晶基底速度及时间项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层析成象以投影方法,对华北地区28条深地震剖剖面地震测深剖面Pg波走时进行处理,作出该区结晶基底速度及时间项成像。并作了方法的数值模型合成数据的敏感性分析,证明所采用有效性及成象结果的可靠性。计算中应用LSQR算法求解大型稀疏超定方程。并采用只存储矩阵非零元素技术,使存储量减小到原矩阵百分之一,同时零元素不参数加计算,提高了运算速度。华北地区结昌基底速度为5.9-6.35km/s,时间最大为2  相似文献   
22.
扬子与华北太宙基底差异的 Sm-Nd 同位素和 REE 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文黎  高山  赵祖斌  张利 《地球学报》1997,18(Z1):24-27
本文通过对扬子崆岭杂岩和华北太华群和阜平群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TTG片麻岩 Sm-Nd同位素和REE对比研究,讨论了同时代岩石对地壳主体增生时代、地幔性质和演化规律的揭示,表明两克拉通属不同大陆岩石圈陆块。  相似文献   
23.
陕西勉略宁地区金、多金属矿产控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
东秦岭造山带两类元古宙地壳基底及其地壳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继锋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6,21(5):470-480
通过研究南秦岭地区陡岭群、武当群和北秦岭地区秦岭群的变质基性岩等的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揭示出东秦岭造山带分布有两种性质及不同归属的元古宙地壳,指出中、古元古代时可能一个统一的地壳基底;南秦岭的中、古元古代地壳是在扬子陆地基底上通过岛弧的侧向加积形成和,北秦岭元古宙地壳则可能垂向增生于一个富入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具古洋壳幔性质的微地块之上,研究还表明陡岭群不是北秦岭地区的秦岭群,而应属于南秦  相似文献   
25.
华南(东)变质基底由杨子及华夏两块不同特征的地质体组成,中元古代之后,该地区分别经过了碰撞对接、拉开、再拼贴的演化过程。碰撞对接带和在古裂谷系基础上成型的陆内推覆及平移、剪切型拼贴带构成了本区基底构造主要型式。铀及金矿远景与基底特征关系密切,铀矿主要产于基底裂隆带部位,金则主要产于裂凹(裂陷)带部位。古基底构造交叉部位是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活跃部位,受其控制的早期横向火山裂谷盆地,在晚期拉张条件下形成的岩浆杂岩带是铀、金、多金属成矿最佳远景区。  相似文献   
26.
武夷山高溪和富城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武夷火山铀成矿带中的主要铀矿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花岗岩基底岩石。选择富城和高溪两花岗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这两个岩体均为复式岩基,其主体岩石都形成于印支晚期(高溪:214.6Ma;富城:203~226Ma)。岩体中的长石为微斜长石;黑云母为铁云母和铁叶云母。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偏碱和铝过饱和的特征。微量元素Co、Ni、Cr、Sr、Ba含量和Sr/Ba比值较低,Rb、Nb、Pb、Zn的含量和Rb/Sr比值高。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的比值高,并有强烈的铕亏损。高溪和富城两岩体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高(分别为0.71239和0.7198),钕同位素组成低(-6.62~-12.84),这些表明高溪岩体属改造型花岗岩。两岩体中活性铀的比例高,特别是在蚀变作用中活性铀的比例增加。铅同位素追踪研究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体中的铀发生了大量的丢失。矿石铅同位素和岩体铅同位素都位于造山带的演化线附近,且矿石铅、火山岩铅、花岗岩铅及基底变质岩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关系,据此认为高溪和富城花岗岩体分别是形成570和6722矿床主要铀源体之一  相似文献   
27.
A combined analysis of lineament length density from radar imagery and surface resistivity data is used to assess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Oban massif, Niger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ta guid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some aquifer parameters. These include resistivity of the water bearing formations (280–740 ω m), thickness (5–140 m), limi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8.53-13.18 m/day) and transmissivity (410.65–725.88 m2/day) data. In addition, the lineament length density for the area ranged between less than 0.2 to slightly more than 0.4. Site evaluation for the location of productive boreholes/wells using a groundwater potential index (GWPI) indicates that areas with a GWPI of greater than 35 are consistent with relatively high yield.  相似文献   
28.
苏鲁造山带的基底在大地构造上是归属华北板块还是扬子板块,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还是二者都不是?存在着不同意见。依据造山带变质表壳岩的区域性对比和岩浆演化序列,特别是通过Nd同位素示踪所提供的信息,文章从事件演化的角度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苏鲁造山带基底的大地构造属性,既不应归于华北板块,也不宜归于扬子板块,而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出为宜。  相似文献   
29.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区内的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中的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精确定年研究,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40.4±2.2)Ma,辉绿岩中锆石的年龄较复杂,其中发现了元古代锆石颗粒,其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261±14)Ma,(1612±8)Ma,(919±12)Ma,(831±17)Ma。另外还有一组早古生代年龄的锆石,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13)Ma。以上这些新资料说明该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基底的信息,且燕山期岩浆活动对本区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Four major fault systems oriented N–S to NNE–SSW, NE–SW, E–W and NW–SE are identified from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images and a high 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over the Ethiopian Rift Valley and the surrounding plateaus. Most of these faults are the result of Cenozoic - extensional re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basement structures. These faults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at different geological times under different geodynamic conditions. The Cenozoic interaction under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regime is the major cause of the actual volcano-tectonic landscape in Ethiopia. The Wonji Fault Belt (WFB), which comprises the N–S to NNE–SSW striking rift floor faults, displays peculiar propagation patterns mainly due to interaction with the other fault systems and the influence of underlying basement structures. The commonly observed patterns are: curvilinear oblique-slip faults forming lip-horsts, sinusoidal faults, intersecting faults and locally splaying faults at their ends. Fault-related open structures such as tail-cracks, releasing bends and extensional relay zones and fault intersections have served as principal eruption sites for monogenetic Plio-Quaternary volcanoes in the Main Ethiopian Rift (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