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21.
刘涵  张侠 《极地研究》2017,29(2):245-255
近些年来南极科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南极条约》的发起者和南极条约体系的管理者,美国始终站在南极科学研究前沿,对维护其国际南极事务领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1953—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了7 759个南极科研项目,通过统计分析对项目投入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分析:南极项目投入、南极科研各学科投入、科研大项目以及合作机构。研究发现:(1)1953年至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美国南极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和重视力度不断增加,促进了美国南极政策的落实和发展;(2)美国各大科学指导机构出台的前瞻性文件对引领美国南极科考发展方向起到重要作用;(3)NSF充分利用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设施,搭建科研支撑平台,与之展开长期南极科研项目合作;(4)NSF重视科研大项目的开展,这些大项目站在南极科学前沿,引领美国南极科研更好地发展;(5)NSF通过学校、社会、媒体多个渠道开展南极教育,增进群众对南极了解并培养科研人员来维护美国在南极的科考领先地位。上述研究发现为中国南极科研政策制定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2.
李雨泽  杨陈 《中国地震》2024,40(1):85-96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现已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总数超过15000个台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站网。定制软件是预警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将实现我国地震观测领域数据处理系统的全面升级。本文结合定制软件项目建设目标、业务功能需求等情况,从设计思路、总体架构、分系统功能、部署方式、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指标等方面对定制软件总体设计进行介绍。定制软件的总体设计契合预警业务功能需求,使得预警工程具备高稳定性、低延时、高可靠度、高处理性能的数据处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数据综合服务和技术支持与保障能力,使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两大功能得到落实,使工程项目的防震减灾效能得到切实体现。  相似文献   
123.
Transition to low carbon sea transport is a logical response to the extreme dependency of the Pacific Islands region on imported fossil fuel, its significant vulnerability to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ritical shipping needs of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PICs). Building on previous work in low carbon sea transport in the Pacific, this paper further considers the barriers to achieving such transition by assessing, through a ‘post-Paris Agreement’ lens, the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 submitted by PICs and contrasting these to the near total lack of investment and planning for low carbon transition in the transport sector with the parallel occurrence in the electricity sector where ~USD 2 billion of donor investment is deployed or queued despite electricity using only ~20% of fossil fuel across the region. Consistent with recent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adequate and inappropriate financing and policy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dominant transition barriers for low carbon sea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 PICs. This paper further examines the regional level barriers to policy development, and finds them inhibited by the silo nature of the major regional actors.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 Paris Agreement has for climate financing to support the essential research and capacity development needed to underpin a successful low carbon sea transport transition strategy at any useful scale and speed are also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24.
以中国地震局在2007年和2012年组织的针对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为依据,以东、中、西部9个省的县级防震减灾机构的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组织机构及经费保障、监测预报能力、工程性防御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宣传教育5个方面共16个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的基础上,就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成效从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本文还针对地方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5.
郎从  伍国春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14,30(3):324-329
本文利用GIS技术,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边界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和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划分图叠加,对各县分别计算了如下4个地震危险性指标:(1)县境内最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2)县境内面积比例最大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3)县境内最高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等级;(4)县境内面积比例最大的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等级.通过分类统计全国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的地震危险性分布,得到的结论是:虽然同为重防区但各地的地震危险性相差巨大.据此,建议根据地震危险性的不同在重防区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重防区,均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新建工程做抗震设防,对已有建筑做抗震加固;第二,位于高地震危险性的区域,特别是位于具7级以上潜在地震危险的重防区,要加强与防灾有关的应急准备、城市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响应等专门措施.  相似文献   
126.
在新编全国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中,采用了三级划分的技术思路,即在地震统计区内先划分出地震构造区,以控制地震统计区内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然后,在地震构造区内再进行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构造区划分是新编全国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论述了地震构造区的定义、作用、划分原则和依据等。介绍了中国东部地区地震构造区划分方案,并以东北地震区和华南沿海地震带为例,对地震构造区划分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7.
Abstract: Landslide research at the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BG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a number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surveying,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landslides. Landslide mapping across the UK has been carried out since BGS started geological mapping in 1835. Today, BGS geologists use a comb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round-based investigations to survey landslides.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proof tablet computers (BGS·SIGMAmobile), with inbuilt GPS and GIS for field data capture provides an accurate and rapid mapping methodology for field surveys. Regional and national mapping of landslides is carried out in conjunction with site-specific monitoring, using terrestrial LiDAR and differential GPS technologies, which BGS h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or this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to surface monitoring, BGS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geophysical ground-imaging systems for landslide monitoring, which provide real-time information on subsurface changes prior to failure events. BGS’s mapping and monitoring activities directly feed into the BGS National Landslide Database, the most extensive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landslides in Great Britain. It currently holds over 14?000 records of landslide events. By combining BGS’s corporate datasets with expert knowledge, BGS has developed a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tool, GeoSure, which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ve landslide hazard susceptibility at national scale.  相似文献   
128.
"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数据汇交进展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对于促进科学数据的整合集成,增强国家科技投入的效益,提高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充分研究,科技部基础司选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作为试点,于2008年启动数据汇交工作,并专门成立数据汇交中心。2008年,按照数据汇交计划制定、数据汇交准备、数据实体汇交、数据共享服务4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分"已结题"、"即将于2008年结题"和"在研"3种类型开展汇交工作,完成了24个结题项目的数据汇交,汇交数据总量超过620 GB。为了保证数据汇交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数据汇交中心制定了包括核心元数据规范、数据文档格式等7项标准规范;研制了数据汇交软件工具;建立了海量数据存储环境;设计开发了数据汇交共享服务网络平台。面向数据服务进一步的需要,分析了已汇交数据情况,具体分为5种类型,即定点长期监测和野外定点调查类、区域调查和统计分析类、模型计算类、试验化验分析类、客观或主观描述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展示策略。  相似文献   
129.
陕西西安翠华山地质景观遗迹成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郊,包括水湫池、甘湫池和大坪三个景区。新的实地调查发现,甘湫池景区是一座罕见的古基岩滑坡,具有古滑坡可观察的景观形态特征,甘湫池不足堰塞湖,而是古滑坡形成的拉张洼地;水湫池堰塞坝的沉积物具有典型的“泥砾”结构,在形态特征上属于粘性重力流的碎屑流堆积;其坝体的形成与景区现有崩塌堆积无关;从空间分布和层序关系来看,景区内现有的崩塌砾石均堆积在古滑坡和泥石流堆积之上,由于各处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应具有成因的多样性和时间的多期性。  相似文献   
130.
将由大地高和正常高导出的几何高程异常与由位系数模型计算得到的物理高程异常进行比较,求出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全球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系统差,并分析其分布特性.为抵制异常值的影响,引入"抗差等价权".利用分布全国大陆范围的GPS网949个点的GPS/水准数据和地球重力场模型EGM96、DQM99A,求出1985国家高程基准点与WGS84定义的似大地水准面之间有35.7 cm的垂直偏差,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系统差自东向西、自南向北明显增大,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