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9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653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376篇
地球物理   454篇
地质学   1489篇
海洋学   5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106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21.
酒西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内陆沉积盆地,发育了巨厚且连续的中-新生代地层,详细记录了盆地及周缘山地的构造、环境演变历史。本文在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不同时期酒西盆地原始盆地边界基础上,通过盆地天然露头控制剖面和钻井资料的地层厚度,恢复了酒西盆地新生代各组沉积等厚图。根据不同时期盆地大小和沉积等厚图的计算,获得了酒西盆地新生代不同时期的沉积通量。结合前人对该区构造与古气候研究成果,认为古近纪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从火烧沟组(40.2~33.4 Ma)到白杨河组(30.9~23.8 Ma)盆地沉积通量增加主要由青藏高原持续挤压使祁连山快速构造隆升导致风化剥蚀量增加所致;中新世早期(疏勒河组弓形山段,23~14 Ma)虽然气候相对温暖,但此时祁连山构造带相对稳定,控制了物源区祁连山风化剥蚀量相对前期减小,使盆地沉积通量相对减小;中新世中期(疏勒河组胳塘沟段,14~8.3 Ma)盆地沉积通量增大可能是气候和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新世晚期以来(<8.3 Ma,疏勒河组牛胳套段-玉门组)盆地沉积通量呈阶段性大幅陡增,主要由祁连山晚新生代以来阶段性急剧构造隆升导致风化剥蚀量猛增所致。  相似文献   
922.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相关文献调研基础上,综述了异重流沉积研究现状,并结合中生代湖相异重岩研究实例,建立了“沟道-舌状体-朵状体”异重流沉积模式。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是一种由洪水期河口直接注入、因密度大于汇水盆地水体密度而沿水体底部分层流动的持续型浊流。它呈牛顿流变性质、紊乱流动状态、湍流支撑机制,具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和稳定的沉积物供给。异重流主要受地形、气候、密度差等因素控制,海洋和湖泊均有发生;水体密度小、近物源、地形高差大、中-小河流发育、构造活动强烈的陆相淡水湖泊更利于异重流的产生,但陆相湖盆异重流沉积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异重流自近端向远端总体呈稀释趋势,依次对应于特定的沉积构造及序列;由异重流形成的沉积岩被称作异重岩(hyperpycnite),以发育由洪水增强-减弱所产生的逆粒序-正粒序组合、层内微侵蚀面、富含陆源有机质区别于其他浊积岩。深入研究异重流沉积,不仅有益于完善重力流沉积理论、分析沉积环境,而且有利于指导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3.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集物性明显受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根据相似露头区野外调查、岩心观测以及铸体薄片和成像测井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火山岩储层裂缝的类型、走向、倾角、长度、密度、充填性以及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裂缝主要以构造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成岩裂缝;主要发育近东西向、近南北向、近北东向和近北西向4组裂缝;裂缝多为有效裂缝,很少被充填;以高角度和斜交裂缝为主,长度和密度变化较大。影响该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包括古构造应力、岩性、火山机构和断层等,其中古构造应力的高值区与裂缝较发育部位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在多种火山岩中,粗面岩、集块岩和流纹岩裂缝较发育;裂缝多发育在火山口和近火山口相组;在应力扰动作用明显的断层上盘裂缝较发育,且随着与断层距离的增大,裂缝发育程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924.
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本文选择河北平原农田为研究区,采集了325个根系土样品,测定了Pb、Hg有效态含量,并探讨了影响其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Pb、Hg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酸化使Pb、Hg有效性增加,直接导致农作物中Pb、Hg含量增加,保持土壤p H值在弱酸性至弱碱性范围,防止土壤酸化,可以降低重金属危害。(2)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Pb、Hg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但与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呈负相关。所以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可以降低Pb、Hg元素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3)随着土壤黏粒的增加,Pb、Hg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降低,说明黏粒可以吸附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与重金属元素Pb、Hg地球化学行为存在一定关系。土壤p H值、有机质、黏粒是控制重金属元素Pb、Hg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5.
河口是咸淡水交汇的水域,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最丰富的水域,为鱼类及其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口鱼类早期资源(鱼类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的生态类型、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温度、盐度、混浊度、食物、其他动物捕食等环境要素,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等气候现象,和大型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和污染等人为因素对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26.
中国富士苹果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屈振江  周广胜 《气象学报》2016,74(3):479-490
基于中国1981-2010年2084个气象台站资料和203个富士苹果种植区分布的地理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平台,从物种分布机理与品质两方面研究了影响富士苹果在中国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适宜范围,并对其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域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富士苹果在中国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8个,富士苹果地理分布的气候适宜范围分别为年日照时数2000-2500 h、年平均气温7-14℃、≥10℃积温3000-4800℃·d、最冷月平均气温-7-0℃、夏季气温平均日较差8-12℃、年降水量400-800 mm、夏季平均气温20-26℃、夏季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0%-78%。中国富士苹果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环渤海湾和黄河古道,其中,黄土高原区的陕西、山西和甘肃气候适宜度最高,而山东和河北两省富士苹果规模化种植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27.
Land degradation is believ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severe and widesprea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outh Africa, large areas of land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degraded, as shown by the lower vegetation cover.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s change i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that leads to presence of unpalatable grass species. Some grass speci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as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country. This paper, therefore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mapping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Cathedral Peak, South Africa, using indicators of grass species and edaphic factors. Multispectral SPOT 5 data were used to produce a grassland degradation map based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creaser (Themeda triandra) and increaser (Hyparrhenia hirta) species. To improve mapping accuracy,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species site and analysed for nutrient content. A t-test and machine learning random fores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were applied for variabl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SPOT 5 data and edaphic variabl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creaser and increaser grass species can be mapped with modest accuracy using SPOT 5 data (overall accuracy of 75.30%, quantity disagreement = 2 and allocation disagreement = 23).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as improved to 88.60%, 1 and 11 for overall accuracy, quantity and allocation disagreements, respectively, when SPOT 5 bands and edaphic factors were combined.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spectral data and edaphic variables, which increased the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by about 13%, is a suitable when adopting remote sensing to monitor grassland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928.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逐渐认识到依靠大量能源消费的生产方式、不惜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无节制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应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市作为工业、建筑、交通的载体,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需要改变传统城市发展的模式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发展低碳城市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经济发展动力.首先采用IPCC能源转换模型对南京市碳排量进行测算,选取南京的人口数量、GDP、人均GDP、人口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ESD)、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ESCD)和能源强度作为对比数列,以南京CO2排放总量作为参考数列,运用灰色系统关联模型进行关联度计算并排序.结果显示,南京市碳排放量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ESD、人口数量、城市化率、ECSD、能源强度、人均GDP、GDP,这与南京工业生产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对城市碳排放量贡献占总排量一半以上的分析结果相吻合.最后详细分析各指标对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9.
a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新越  候娟娟 《地理科学》2016,36(11):1706-1714
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04处乡村休闲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等方法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乡村文化类、特色村镇类5个一级类型,农业观光示范园、自然风景区等17个二级类型;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 五大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集聚程度高,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数量多、布局分散;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口密度、交通区位是影响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0.
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郑蕾  刘毅  刘卫东 《地理科学》2016,36(9):1329-1337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东北三省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全面经济振兴的重要契机。在中国进入对外投资加速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东北亚经济圈建设等为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提供了机遇。利用2003~2014年的省际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境外投资机构等数据,全面分析了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空间特征及其在国内地位,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深入地分析了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空间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农、林、矿等资源型行业,具有显著的贸易服务、市场服务特征,并且对政府和国有经济的依赖较大;技术水平和金融环境对东北三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东北三省应推进企业联合投资和空间差异化投资战略,发挥国有企业的投资带动作用,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和技术追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