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测绘学   510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1223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4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Construction of a virtual lunar environment platfo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Many of the world's powerful and wealthy nations, including China, have devoted both large amounts of funding and considerable promotion to luna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e launch of Chinese Chang'e-1 satellit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observation data platform created a favourable opportunity for research into the lunar geometr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a Wide Area Network (WAN) based virtual lunar environment was constructed for observation data sharing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The systematic architecture and framework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 strategies of mass data (e.g. lunar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lunar digital orthophoto map and typical thematic lunar data) organisation, integration, management and scheduling were then set up to achieve the 3D visualisation of typical lunar geomorphic features. Furthermore,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3D lunar data and the process model of impact craters were studied; thus, the whole lunar and celestial collision process could be dynamically sim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N-based virtual lunar platform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for public information sharing,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nd furth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932.
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已运行7年,本文对安徽省地质基金相关制度的建立、地质勘查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管理,促进地质找矿新突破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33.
通过对胶东地区与金矿有关的中生代侵入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属于I型和S型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I型花岗岩类;两者具有不同的源岩,形成的环境为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形成于侏罗纪;郭家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应划为玲珑昆嵛山造山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组合;郭家岭花岗岩应为郭家岭造山中期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934.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洛杉矶县住房供应规划中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整治与我国县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中农村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整治在目的、空闲地和低效利用地确定、公共参与、与总体规划关系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我国目前县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5.
全液压车装钻机在集束式潜孔锤反井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DC1500型全液压钻机配套新型集束式反井气动锤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传统的反井钻机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黄玉川煤矿大直径排水井工程,对该施工工艺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36.
在危机矿山深部探矿钻探施工中,钻孔难免会遇到采掘或废弃的坑道,给钻孔的正常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遇此情况后,采用反井施工技术,对钻孔进行反拉扩孔实施套管隔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目的,设计了反拉扩孔钻具、解决了高泵压下循环介质的密封问题。实现了钻孔快捷、经济的一次穿越坑道,达到了地质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7.
杨文华  李江 《探矿工程》2014,41(6):63-65,71
CSM工法即双轮铣削深层搅拌技术,是一种新型水泥土深层搅拌工艺。要确保CSM工法施工质量,施工前要做好材料质量控制和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中,要控制好成槽的垂直度,水泥浆的水泥掺入量和水灰比以及注浆量,铣削钻速和双轮的转数,槽段的搭接长度,以及型钢插入的质量。  相似文献   
938.
基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现状,本文分析了当前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论述基于Faster R-CNN的施工现场视频识别方法,并引入图像空间特征,提高了施工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识别率;采用基于Apriori关联分析算法构建施工环境、设备动态监测与隐患数据间的潜在强关联关系的分析处理流程,提高了施工现场隐患的发现与处置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平台总体架构,重点介绍了安全风险隐患管理、视频监测目标识别等在内的安全管理核心模块的应用实践。应用成果表明,本文算法与平台可有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处理效率,降低安全事故总体发生率,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9.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以合肥为例,选用2002、2010、2020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利用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并引入城市扩张强度、城市重心转移模型等,探讨了城乡生态变化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2—2020年合肥市主城区与周边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恶化趋势,其中周边乡镇MRSEI均值由2002年的0.747下降至2020年的0.495,降幅为33.7%,主城区MRSEI均值由2002年的0.669下降至2020年的0.491,降幅为28.73%;周边乡镇生态质量下降幅度高于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大于主城区,生态破损更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由主城区向周边乡镇放射性分布,生态环境变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周围,而城市扩张的区域与MRSEI评价结果显示的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基本重合,生态环境变化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0.
随着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三维GIS和网络GIS在铁路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深化。本文针对铁路线路三维场景空间信息服务,提出了基于三维开源引擎Cesium的铁路线路三维场景构建及网络应用方法,对Cesium架构与网络服务、线路三维地理环境构建、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工程组件三维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为将铁路线路空间地理环境信息与铁路基础设施模型集成在Cesium三维引擎中,对铁路基础设施正向设计下的BIM模型进行了轻量化研究,实现了基于Cesium的网络化、跨平台、分布式铁路线路三维空间信息三维场景漫游、数据共享与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