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305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后仙峪硼矿区地表分布的岩石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前人研究认为该岩石为岩浆岩,其下不可能存在层控硼矿床.通过对该区地质资料及混合花岗岩的分析研究,结合多年野外勘查工作,得出该岩石为正常地层,经钻探验证在数百米厚混合花岗岩层下发现了隐伏硼矿体,取得了找矿突破,扩大了该区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82.
辽西朱碌科地区海西—印支期花岗质岩石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碌科地区花岗质岩石侵位时间为二叠-三叠纪.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由早到晚划分为中官营子和榆树林子两个超单元,前者由西窑单元、二道沟单元组成,后者由李台子、碾盘山和敖包山单元组成.岩浆成因类型为介于"I"型和"S"型花岗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它们均形成于造山晚期构造环境,与南蒙古复合造山作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83.
新疆可可托海是世界著名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因长期存在争议,资源已枯竭多年,其成矿理论及找矿工作均亟待突破。我们对矿区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变质岩和三叠纪稀有金属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并开展了矿区遥感数据解译和地球物理测量工作。结果表明,哈巴河群变质岩以云母片岩为主,与大陆上地壳微量元素含量相似,若以此作为花岗质岩浆的源岩,很难通过部分熔融直接形成含矿熔体;三叠纪稀有金属花岗岩由白云母钠长花岗岩和少量钠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源于地下深处,在向上运移过程中,经过结晶和流动分异作用,形成富挥发分的含矿岩浆,异地侵位形成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枝,矿区存在花岗岩-伟晶岩成矿系统。遥感数据解译显示,矿区发育多个环形影像,这些影像是深部环形构造在浅部的反映,已知的伟晶岩脉及稀有金属花岗岩均赋存其中,指示矿区含矿岩浆活动可能与深部环形构造有关。大地电磁测深显示,在矿区15km以下深处发育低电阻率异常体,反映深部可能存在残余的岩浆房或局部熔融带,矿区花岗质岩浆源于此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显示,在矿区南北环形构造的深部均存在低电阻率异常。基于上述地质-遥感-地球物理的研究结果,我们预测在矿区之...  相似文献   
984.
胶东矿集区是世界著名的金矿资源基地,截止2019年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达5000余吨,区内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与金矿有着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前人利用高精度重磁、CSAMT等物探方法解译,认为焦家成矿带、招平成矿带深部可能有隐伏郭家岭期花岗岩存在。本文通过近几年勘查施工钻孔揭露的胶西北三条主要金成矿带隐伏郭家岭期花岗岩,表现为较高的Na2O+K2O(5.80%~11.27%)、Al2O3(14.01%~16.36%)含量,高的Sr含量(632×10-6~1224×10-6)、Ba含量(1641×10-6~3512×10-6)和高的Sr/Y比值(185~435),CaO(1.25%~2.44%)、TiO2(0.08%~0.23%)、MgO(0.17%~0.84%)、全Fe2O3(0.67%~1.94%)、Rb(46×10-6~1...  相似文献   
985.
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测试年龄为245±1 Ma,说明其形成于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具有高Si、富K、贫Ti、Ca、Fe、Mg的特点;A/KNC1.1,显示出S型花岗岩特点;固结指数(SI)为1.68~1.88,分异指数(DI)为93.94~94.25,说明岩体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作用;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80.10×10-6~145.0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K较富集,表明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推测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同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86.
分别对庐枞盆地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形成时间、放射性特征等方面和已知铀矿床的成矿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矿床成矿流体等方面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者间相互关系,认为庐枞盆地A型花岗岩和铀成矿关系密切,两者在形成时间相近,空间分布相依,成因相联。  相似文献   
987.
洪涛  游军  吴楚  徐兴旺 《岩石学报》2015,31(9):2583-2596
扬子板块西缘滇西地区是否存在古老基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滇西桃花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形成于晚造山-后碰撞背景的桃花花岗斑岩具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1)俯冲拆离的洋壳俯冲拆离的洋壳或富集地幔重熔作用;2)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花岗斑岩中的继承锆石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发育具有密集振荡环带的岩浆锆石;另一类是次浑圆状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36.35±0.35Ma,环带发育的继承锆石年龄介于167~891Ma之间;而次浑圆状继承锆石可以分为两组,其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851±22Ma与2499±32Ma。新的锆石测年结果表明着滇西桃花地区不仅存在古金沙江洋东向俯冲形成的晚古生代弧岩浆记录,还发现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信息,及早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的锆石记录。推测1.8Ga与2.5Ga锆石可能是捕获自地壳或围岩(石鼓片岩),表明滇西地区可能存在古老基底。  相似文献   
988.
华北克拉通南缘1600Ma麻坪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坪花岗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600Ma。所有样品高SiO 2(70.51%~75.69%)、富碱(K2O+Na2O=7.42%~10.27%,K2O/Na2O23),贫MgO(0.24%~0.58%)、CaO(0.06%~0.12%)、P2O5(0.04%~0.08%)和MnO(0.01%),以及Eu、Sr和Ti负异常,表明它们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钾长石、斜长石、铁钛氧化物等的分离结晶作用。它们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11),显示强过铝质特征。然而,麻坪花岗斑岩高的Ga/Al比值以及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70~953℃),显示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因此,麻坪花岗斑岩为强过铝质A型花岗岩。麻坪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以及二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其来自太华群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同时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为之提供了相应的热源。麻坪花岗斑岩的产生是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989.
兴凯地块南部构造演化复杂,缺乏精确的年代学证据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兴凯地块南部花岗岩侵位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末期(202~205 Ma),处于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转换阶段.地球化学成分上,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均以富硅(SiO2=69.61%~77.27%)、弱过铝(Al2O3=12.70%~15.28%)、较富碱(AKI=0.64~0.88)为特征.结合角闪石矿物的出现、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TZr=679~787 ℃)等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为分异的Ⅰ型花岗岩.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较高(0.282 773~0.282 913),εHf(t)均为正值(4.39~9.32),二阶段Hf模式年龄较为年轻(0.65~0.96 Ga),反映其源区物质为新元古代期间从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形成年龄、岩石组合等特征可以推断岩石应该形成于西太平洋开始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   相似文献   
990.
赣东北地区瑶里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里花岗岩位于钦杭结合带赣东北地区,侵位于双桥山岩群和溪口岩群中,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白云母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年龄为132.0±1.9 Ma,获得的捕获锆石年龄表明该区在141.7±2.6 Ma发生过岩浆活动事件。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具较高的SiO2含量和K2O/Na2O值,低的Al2O3、MgO、CaO和TiO2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为0.92~1.17,大部分大于1.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i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δEu值为0.30~0.86。通过与相邻岩体的对比,发现瑶里岩体与同时期的鹅湖和卧龙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均可能由地壳深处变质泥质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但是,瑶里岩体与中侏罗世德兴铜厂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性质不同,表明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温度和压力降低,深度变浅,指示钦杭结合带赣东北地区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为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