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7篇
  免费   3242篇
  国内免费   2983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1103篇
地球物理   4062篇
地质学   9108篇
海洋学   251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10篇
自然地理   419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685篇
  2020年   669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649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745篇
  2015年   775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1094篇
  2012年   980篇
  2011年   1024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1019篇
  2008年   1077篇
  2007年   1141篇
  2006年   1032篇
  2005年   870篇
  2004年   855篇
  2003年   775篇
  2002年   607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375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172.
南海西部断裂系研究及其物理模拟实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海西部断裂系是由四条典型的走滑断裂所组成的断裂系统,是南海扩张的西部边界.此断裂系主要是在白垩纪以来的印-藏碰撞、新生代印支挤出和南海扩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模拟实验,探讨此断裂系的成因、演化过程,认识到此断裂系经历了五期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73.
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是我国保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以莱州湾为示范区 ,利用 GIS技术建立海岸带空间要素分析查询系统 ,旨在为实施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构建一个高技术支撑的信息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74.
本文根据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区的五个钻水及3000km浅地震剖面资料,运用生物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方法分析研究,获得了水下三角洲分期和三角洲朵体的分布及发育等地质信息,首次提出,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体由六期朵体参错迭置而成,详细阐述了水下三角洲复合体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古海岩线,孢粉气候地层,测年资料等,探讨了其发育过程及形成时代,为预测长江下水三角洲的发民菜,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5.
万里明 《台湾海峡》1996,15(2):210-214
本文介绍了长江口区水文泥沙概况,举例说明了SSA1-1型声水位计在崇头潮位站比测试验和投产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水位计是收集长江口区潮位资料较理想的仪器。  相似文献   
176.
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1988年7月和12月水文观测资料,通过流,盐,沙的综合分析,认识到长江口拦门沙地区的泥沙运动有与河口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泥沙输移在水平面上和垂直面上存在着多种循环,潮流和盐水截留大量泥沙积聚的拦门沙地区,河口在盐淡水交锋地带,除了涨,落急时段外,发现在转流时期泥沙也可能产生再悬浮,从而形成一个潮周期中出现3次或4次再悬浮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77.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钻探资料,结合周边区域地质资料,论证东海外缘隆起带前中中新世基底岩系组成及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78.
以 CG2 0潜山为例 ,从建立地质模型入手 ,包括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储集模型、储盖组合模型、速度模型等 ,认识到各套地层分布和储层物性的差异均与地震响应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波的信息 ,预测潜山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在对 CG2 0潜山进行精细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探讨性地应用了测井约束反演、吸收系数、相干分析及三维模式识别等技术 ,对潜山储层进行了预测 ,从而提高了潜山勘探的效益 ,并为类似断阶型潜山带的勘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9.
长江口及济州岛附近海域变性水团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变性水团的概念,本文把聚类分析用于确定长江口及济州岛附近海域变性水团的边界。由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在该海区有十个水团。对它们的特征、分布与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得出的结论是:1、在十个水团中,有四个大洋性水团,六个变性水团。2、该海域水团变性的特点为暧季增温、降盐、降氧,而冷季则相反。3、水团变性是由海区内、外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的,而后者在浅水区域起主要作用。4、水团边界的舌状分布与流向之间有明显关系。因之,海流的方向及强度,大致可依水团舌状分布而判断。5、底层中心渔场基本上位于各变性水团之间的混合区或其附近。  相似文献   
180.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