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3篇
  免费   2340篇
  国内免费   1929篇
测绘学   324篇
大气科学   354篇
地球物理   3138篇
地质学   6779篇
海洋学   116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630篇
自然地理   148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21.
厦门港岩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7年2、5、8、11月调查资料,研究了厦门港岩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种类组成、种类与数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变化,并与大亚湾多毛类生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有多毛类47种。平均栖息密度60个/m^2,平均生物量1.78g/m^2,潮汐作用影响多毛类的种数、密度、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多毛类数量的季节变化不甚明显,但冬季的栖息密度和春季的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2.
123.
琼州海峡岸礁潮间带生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记录了2000年7月琼州海峡西口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岸礁调查采集的25种造礁石珊瑚,以及栖息于湖间带的7类39科88种底栖生物,其大多数种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系。优势类群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珊瑚礁段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栖息密度和多样性值分别为1173.30g/m^2,790.0个/m^2和5.69,由于造礁石珊瑚的存在为其他底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丰富了本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24.
南麂列岛潮间带的微小型底栖藻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记录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的微小型底牺藻类。经初步鉴定南麂列岛潮间带共有微小型底栖藻类4门54属155种,以硅藻类占优势(41属125种)。其优势种在岩礁为附生性的海生斑条藻,沙滩为附生性的小形舟形藻和翼茧形藻,泥滩为底栖性的圆筛藻和斜纹藻。不同生境其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在各生境均出现的共有种仅6种。微小型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岩礁为7094.61个/g,沙滩为46821.63个/g,泥滩为456.5个/g,岩礁和沙滩以春季最高;泥滩以夏季最高;秋、冬季各生境的丰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5.
厦门港岩石岸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1982年2月至1983年2月在厦门港岩石岩潮间带采集的软体动物,论述了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活型及影响软件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厦门港岩石岸潮间带共发现软动物54种。其中,多板类6种,腹足类33种,双壳类15种,优势种有僧帽牡蛎,黑荞麦蛤,复瓦小蛇螺,粗糙滨螺等。与60年代初调查结果比较得出,厦门港岩石岸潮间带的软体动物群落是相对稳定的,潮汐是决定河口结果比较得出,厦门港岩石岩潮间带  相似文献   
126.
127.
我国主要育珠贝(蚌)贝壳珍珠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我国海水马氏珍珠贝Pinctada martensi(Dunker),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Roeding)和淡水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贝壳珍珠层内层面的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贝壳珍珠层均呈砖墙式结构,珍珠层中文五笔型小板片呈不规则多边形至六边形,直径为1.3-4.5μm,厚度0.35-0.85μm,同一种类贝壳中文石小板片的形状及粒径均匀一致,反映了生物矿物化的特殊性。珍珠层沿壳内层面与棱柱层过滤带中均存在初始生长的文石小晶体结构排列较混乱的现象,与成熟珍珠层中文石小板片的定向排列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8.
渭河下游河道调整过程中的复杂响应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炯心 《地理研究》1989,8(2):82-90
应用系统复杂响应的原理研究三门峡水库上游渭河河道调整过程,表明上游河道河床形态对基面上升所作出的响应是复杂的,弯曲系数的变化为先减小而后增大,宽深比的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比降由先减小而后增大,最后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9.
河川径流等水文时间序列属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使用回归分析等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获取和描述其内在关联和变化规律。利用现有的相关站点的径流量历史数据和输沙量、降水量数据,在进行规格化处理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澜沧江流域上游昌都站径流量与各关联因子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行模拟,采用拟牛顿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模拟结果达到期望精度要求,并利用1982年~1985年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证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站点的月径流量序列进行模拟、预测和数据补缺处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0.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映秀(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8级大地震,而后发生万余次余震,其最大震级为6.4级.此次地震属主震-余震型地震.通过构造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是构造地震,主要受龙门山断裂带的强烈活动控制.它是一种板内地震,其动力来源来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成都平原处于稳定地块中,尽管离震中较近,然受地震的影响有限,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