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7篇
  免费   2581篇
  国内免费   2549篇
测绘学   600篇
大气科学   956篇
地球物理   3830篇
地质学   6353篇
海洋学   1873篇
天文学   2017篇
综合类   689篇
自然地理   220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426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577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482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556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943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938篇
  2006年   927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809篇
  2002年   631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569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552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相似文献   
993.
湖北省钟祥第四纪冰缘融冻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1986年在钟祥首次发现了第四纪地层间的冰缘融冻构造——古冰楔与揉皱,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初期。它的发现不仅为建立本区第四纪地层层序,而且为确定更新世北方冰缘冻土的南界和研究长江中下游更新世古气候环境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Chemical degradations of coal resins, coal asphaltenes and coal residues have been performed with selective, non-oxidative reagents. The coal comprise samples a rank interval 0.30–1.21 %Rm. Degraded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by GC-MS. The distributions of pentacyclic terpanes, isoprenoids, n-alkanes, acids and alcohols obtained as degradation products illustrate a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macromolecular coal fractions. A structural study on the molecular level of the degraded compounds from coal resins and coal asphaltenes show their potential to generate hydrocarbons during coal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95.
邓阜仙钨矿成矿构造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邓阜仙钨矿位于湘赣地洼系衡山地穹内地洼型花岗岩中。矿床构造为典型的脉状构造。单脉,脉列,脉群在空间上严格按一定的几何关系分布。矿脉雁列脉,侧羽脉的三维形态特征,反映它们剪切形成的机制。经我们对该区航片、卫片分析,发现NNW向构造带与环形影像带,由此而确立了NNW向矿带的新认识。结合矿化与蚀变强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现客观存在的构造等距性、对称性、梯级面,预测出新矿床(体)的空间位置,并得到物探与工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996.
华南铀矿省铀矿构造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航寿 《铀矿地质》1990,6(5):265-273
华南铀矿省内已发现的工业铀矿床类型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碳酸盐岩型和砂岩型。在空间上。铀矿床受环形及线性构造控制,并受上地幔构造制约。幔凸、幔凹阳地幔变异带互相交错,造成本区地幔的极不均一性,这是本矿省成矿的深部地质构造背景。通常铀矿床呈面型成环状分布,大型环形构造控制铀矿省,中型和小型环形构造控制铀矿田和矿床的产出。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一种模拟构造型式的新技术——全息术,着重讨论了用全息干涉测量的技术模拟褶皱构造的方法和原理,并通过雁行式、涡轮状和歹字型褶皱构造的模拟,说明全息术在模拟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地震资料,在频率域中,用波组频谱比方法计算了福州地区的Q结构,结果发现:该区中地壳低速层Q值明显偏低,仅为40——80,且存在横向变化,地壳上部和下部Q均为200左右;福州盆地与永泰——梧桐地段地壳平均Q也明显偏低,且福州盆地中部Q仅120—150,为全区最低值,低Q区与温泉分布和断裂位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9.
The local subduction geometry at a site south of Puget Sound in western Washington is investigated using teleseismicP-waveforms recorded on a three-component event triggered seismograph. The data are processed using source equalization deconvolution in order to isolate locally convertedP-to-S arrivals and stacked to improv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table arrivals in the radial component indicate an oceanic Moho within the subducted slab at a depth of about 53 km beneath the station. Observed amplitude variations with azimuth in the radial data, as well as qualitative aspects of the tangential data, are used to establish a slab dip of 16° to the southeast. Our results are compatible with previous results from a site 60 km to the west, and further confirm a substantial warp in the regional geometry of the subducted Juan de Fuca plate.  相似文献   
1000.
对张家界风景区进行1/25000遥感地质调查,解译出1031条线性构造,经野外验证可靠性达85%,新确认该区存在北北东向褶皱,提出了该区经历了两次以上的褶皱构造运动的新认识。认为北北东和北东东向构造是该区的基本构造骨架,设计了区域性印支期和张家界风景区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四种应力场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所获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吻合。认为砂岩峰林地貌是泥盆纪石英砂岩处于宽缓向斜扬起端及后期背斜叠加使地层趋于水平的部位才利于砂岩峰柱的稳定形成,多次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高角度裂隙有利于峰林地貌的造型,挽近时期地壳抬升是峰林地貌形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