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论述了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改造型花岗岩相对富放射成因铅,其铅同位素比值较高,Pb/~(204)Pb>72;且相对富铀铅而贫钍铅,~(208)Pb/~(206)Pb<2.1。同熔型花岗岩则反之。利用有关的铅同位素图解和参数,可对花岗岩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其成岩物质来源的关系,可从铀(钍)铅同位素的演化得到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能够提供有关成岩物质来源的信息,从而作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又一个稳定同位素标志。  相似文献   
12.
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山核桃坪铅-锌矿为一中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主要受近SN向的层间断裂(F1)及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岩石(性)控矿也十分明显,成矿作用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以及对矿床围岩蚀变、控矿因素的深入研究,认为该矿床主要矿化作用是深部高温成矿流体贯入并与围岩发生矽卡岩化蚀变,随后发生矿化作用。矿床应属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铅锌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保证程度、找矿前景、冶炼原料和金属产品的生产与需求、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对铅锌资源的国内外市场的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5年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铅同位素示在地学中的最新应用和发展。由于它在示踪物质来源,圈定找矿靶区,判别构造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是当前最重要的地球化学示踪手段之一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姜瑛  刘先利 《矿产与地质》1998,12(5):313-317
在辽东半岛元古宙陆间裂谷某些矿床岩石矿物研究中,发现北瓦沟铅锌矿床含有一定量的块硫锑铅矿,常与方铅矿、黄铁矿、脆硫锑铅矿、硫锑铁矿、金银矿等共生,呈连晶或包裹产出,且与金银矿关系密切。当铅锌矿出现块硫锑铅矿物时,在镜下且见有韧性变形特征时,必见金银产出,其金银含量与块硫锑铅矿含量呈消长关系。因此,认为块硫锑铅矿的产出是寻找金银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Heavy metal and metalloid concentrations within stream-estuary sediments (<180-μm size fraction) in north-eastern New South Wales largely represent natural background values. However,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g, As, Cd, Cr, Cu, Hg, Ni, Pb, Sb, Zn) of Hunter River sediments within the heavily industrialized and urbanized Newcastle region exceed upstream background values by up to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 element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found within sediments of the Newcastle Harbour and Throsby Creek which drains into urbanized and light industry areas. Observed Pb enrichments and low 208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6Pb/204Pb ratios are likely caused by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Pb additives from petrol and subsequent Pb transport by road run-off waters into the local drainage system. Sediments of the Richmond River and lower Manning, Macleay, Clarence, Brunswick and Tweed River generally display no evidence for anthropogenic heavy metal and metalloid contamination (Ag, As, Cd, Cr, Cu, Hg, Ni, Pb, Sb, Zn). However, the rivers and their tributaries possess localized sedimentary traps with elevate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Cu, Pb, Zn). Lead isotope data indicate that anthropogenic Pb provides a detectable contribution to investigated sediments. Such contributions are evident at sample sites close to sewage outlets an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acific Highway. In addition, As concentrations of Richmond River sediments gradually increase downstream. This geochemical trend may be the result of As mobilization from numerous cattle-dip sites within the region into the drainage system and subsequent accumulation of As in downstream river and estuary sediments. Received: 5 September 1997 · Accepted: 4 November 1997  相似文献   
17.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由南向北存在着Cu-Au、Cu-Mo向Pb-Zn-Cu-Fe、Pb-Zn过渡的变化规律,但引起该变化规律的原因目前少研究。本文通过对成矿带典型矿床Pb同位素特征较为系统的总结,并结合成矿年代学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成果,从成矿物质来源的角度对该分带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成矿带由南到北成矿物质来源存在着差异:最南端Cu-Au矿床Pb同位素组成具幔源特征(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5.490和38.016),反映成矿物质来自于俯冲过程中的交代地幔楔;最北端的Pb-Zn矿床Pb同位素组成与念青唐古拉群基底片麻岩相近(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变化于15.641~15.738和38.976~39.362),反映成矿物质来自于基底片麻岩。Pb-Zn-Cu-Fe矿床Pb同位素组成介于幔源Pb和上地壳Pb之间,且具混合线特征,反映了同碰撞期成矿物质同时从俯冲板片和念青唐古拉基底片麻岩活化的混源模式;而Cu-Mo矿床不具混合线特征的造山带Pb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阶段楔形地幔部分熔融并底侵到地壳底部与地壳发生物质交换后所形成的新生下地壳源区。甲马Cu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具幔源和造山带两个端元,推测除新生下地壳源区提供成矿物质外,叶巴组火山岩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由南向北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板片俯冲的"距离效应"有关,正是由于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导致成矿带成矿元素分带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制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泥河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矿床具有典型玢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是研究玢岩型铁矿成因的良好对象。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泥河铁矿主成矿期矿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硫同位素及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工作。主成矿期磁铁矿、黄铁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LREE富集、HREE曲线平直、Eu轻微负异常的特征,与赋矿砖桥组熔岩、闪长玢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一致,结合矿石矿物与围岩的铅同位素特征,推测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可能有少量壳源物质的加入。黄铁矿与硬石膏的硫同位素表现出双峰式分布的特征,说明岩浆活动与三叠纪膏盐层均对硫有所贡献。三叠纪膏盐层在泥河铁矿的成矿过程中,不仅仅是重要的矿化剂,同样是铁质沉淀的氧化剂。综合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泥河铁矿是由次火山岩体演化产生的含矿高温热液在闪长玢岩穹窿顶部,通过交代充填作用形成的玢岩型铁硫矿床。  相似文献   
19.
将环境植物样品在400─500℃灰化,用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分解,用盐酸(1+1)提取,控制2%─3%的盐酸介质,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植物样品中的微量铜、铅、锌、铁、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对环境植物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大厂镇鲁塘铅锌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尾砂中Cu、Cd、Zn、Pb和As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经高浓度氧化、高浓度还原条件处理的尾矿表现为pH<7的酸性环境,经低浓度氧化环境条件处理的尾砂呈现pH>7的弱酸性至弱碱性环境;尾砂中Cu、Cd元素活化迁移受pH值的影响明显,即高浓度还原和高浓度氧化条件可以促进Cu和Cd元素的迁移,酸性条件对Cu和Cd元素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Zn与Cd元素存在竞争吸附关系,但二者仍有明显差别;Pb和As元素受到还原条件的影响,能有效促进Pb和As元素的释放迁移。在淋滤实验前期,铅锌矿的表面阻力较小,由于环境酸碱性的改变,初始尾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位能发生变化,重金属元素初期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淋滤后期,矿物颗粒表面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颗粒表面的阻力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减少,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