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239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钱维宏  于甜甜 《气象》2013,39(6):665-674
观测的高空大气位势高度和温度可以应用物理分解的思路估算出纬圈平均的对称气候态、非对称气候态、纬圈平均的瞬变对称扰动和非对称扰动等四个分量。本文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解出的非对称高度扰动和温度扰动可以作为发生在华北的2005年6月区域热浪和12月区域低温事件的早期信号。结果得到:地面区域极端气温事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扰动在地面的表现。这次热浪最强日对流层上部(250 hPa)正的高度扰动和对流层低层(850 hPa)正的温度扰动是在7d前从欧洲传播而来的,而这次低温最强日对流层上部(300 hPa)负的高度扰动和对流层低层(850 hPa)负的温度扰动也是在13 d前从欧洲传播而来的。物理分解后的瞬变扰动天气图是地面热浪和低温事件预报的一种可用工具。  相似文献   
992.
史加荣  杨柳 《气象学报》2020,78(1):128-142
以中国662个气象台站的2004—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4个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使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来推测缺失气象数据。为降低随机的不利影响,将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做平均。分别采用奇异值分解的相对误差和相似度矩阵来证实气象数据的近似低秩性,并探讨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主要的基向量,设计3组推测试验。第1组试验随机选取6个气象台站的数据用于测试,其余台站用于训练,以获得5个最佳的基向量。随机选取每个测试台站的12个观测值,再由所选取的基向量来推测未知值。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的平均推测误差分别为8.00%、7.83%、17.17%和10.82%。在第2组试验中,随机选取70%的气象台站用于训练,其余气象台站用于验证推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基向量的数目可选为5—15,随着基向量或观测值数量的增加,推测性能也随之改善。第3组试验,根据10个台站1952年下半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推测上半年的未观测值,试验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93.
将基于像元坐标的空间信息与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技术结合的方法用于混合像元的分解,是实现端元提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空间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将该方法运用Cuprite地区的AVIRIS数据,并与传统的PPI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取端元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4.
徐粲  高建华  杨旸  汪亚平  高抒 《海洋学报》2014,36(11):150-162
根据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定点站位的流速和浊度数据,利用通量分解方法,分析了潮汐水道的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辐射沙脊群海域潮汐水道中潮流为往复流,悬沙浓度较高,属于强潮流控制的悬沙浓度相对较高的陆架浅海环境;悬沙输运主要受欧拉余流和潮汐捕捉效应控制,再悬浮的沉积物通过平流作用进行输运。其中,陈家坞槽和西洋水道的悬沙输运以潮汐捕捉效应占优,沉积物向潮汐水道外输运,处于冲刷状态;苦水洋水道以欧拉余流输运为主,水道内的再悬浮的沉积物在强潮流作用下向陆输运,主要堆积在蒋家沙和西洋西侧岸滩等浅滩和潮间带上。由此可见,在陆源物质供应减少背景下,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内部的物质充当了新的物源,短期内能够维持近岸潮滩和沙脊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基于Amarouche的二阶理论回波模型,导出了带有偏度系数的二阶理论回波模型;针对HY-2A卫星高度计波形特点,引入了奇异值分解滤波,并根据最大似然估计算法反演参数的不同得到6种重跟踪方案;利用其中的五参数方案处理该波形数据,获得海面散射点高度概率密度函数中偏度的合理取值为0.15;将结果分别与浮标、Jason-1和HY-2AIDR有效波高对比,分析6种方案反演有效波高的准确度,确定了MLE4_SVD(波形重跟踪之前进行滤波)对HY-2A高度计重跟踪更适合反演有效波高。  相似文献   
996.
A domain decomposition and matching method in the time-domain is outlined for simulating the motions of ships advancing in waves. The flow field is decomposed into inner and outer domains by an imaginary control surface, and the Rankine sourc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inner domain while the transient Green func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e outer domain. Two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are matched on the control surface. The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codes are developed, and the added masses, wave exciting forces and ship motions advancing in head sea for Series 60 ship and S175 containership, are presented and verified. A good agreement has been obtained when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other references. It shows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more efficient because of the panel discretization only in the inner domain during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good numerical stability is proved to avoid divergence problem regarding ships with flare.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微震信号采集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同频率的干扰信号,导致信号初至拾取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经验小波变换(EWT)结合分量阈值重构规则及奇异值分解(SVD)技术对微震信号进行降噪的方法。该方法利用EWT自适应分解和抗模态混叠的特点分解微震信号,得到各分量信号。对于高信噪比信号,选取相关系数大于0.3且方差贡献率大于15%的固有模态分量进行重构,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对于低信噪比信号,在高信噪比降噪方法的基础上利用SVD去除高频分量中的噪声,并与EWT分解出的低频有效分量进行重构。实验表明,对不同信噪比的构造信号与实际微震信号进行降噪,信噪比均得到明显改善;以修改的能量比法和分形维数法拾取实际微震降噪信号初至到时作为验证,拾取相对误差均小于1%,证明了本文降噪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利用CFSR资料分析近30年全球云量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向华  张峰  江静  彭杰  张喜亮  张春艳 《气象》2014,40(5):555-561
在利用MODIS卫星的云产品资料对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云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CFSR资料对1979—2009年全球总云量及低、中、高云量的平均分布及其随纬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析了近30年全球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全球近30年平均总云量约为59%,全球总云量及低云量、中云量都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全球总云量有3个峰值带和3个低值带。(2)低云量的海陆分布差异较明显,陆地上的低云量明显低于海洋上的,除了两个极圈附近,南半球各纬度的低云量都比北半球相应纬度上的都要多;高云量的高值、低值中心均集中在赤道附近到南、北半球30°之间的中低纬度,并且低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大洋的东部。(3)总云量的总变化趋势为增长,具体表现为随时间呈现先略减少后大幅增加趋势,其突变点大致在1993年,在1993年之后,总云量显著增多。低云量和高云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中云量则相反,呈减少趋势。低云量增幅最明显,接近2%,中、高云量则增减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99.
???й????????????2000~2004???????????????λ???????GAMIT????????????????????????У???????t?????????????????????仯?????????????????????????GPS??????????з??????????????????????????????????????????′?????????????????????????????GPS?????????仯??????????????????′??????????????GPS??????????仯??????????  相似文献   
1000.
南黄海苏北近岸西洋水道水沙输运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8 年3 月份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水道内5 个站位大潮期间的观测数据(包括流速与悬沙质量浓度的垂向剖面), 利用机制分解法计算了西洋水道内的水与悬沙通量。结果表明, 水体在多数时段内均处于分层向混合过渡的状态, 中下层水体的理查德森数(Ri)与瞬时悬沙输运量中的平均流输沙项及流速的潮周期变化相关项之间存在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