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ABSTRACT

Coastal communities are part of the Australian identity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long-term prosperity prospects. Increased migration to coastal areas and increased exposure to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indicates a need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to inform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planning. Here, we undertake a geo-spatial analysis to develop a typology of Australian coastal communities and assess relative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driven environmental change for a rang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vulnerability of Australian coastal communities varies with geographic location or community size, and in comparison to other community types.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location of a coastal community matter and that coastal communities overall are more vulnerable on some socio-economic dimensions to climate-driven environmental change than their rural equivalents. However,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smallest coastal communities are strong in som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human, social and financial domains, putting them in a good position to deal with some changes. Scale-appropriate and context-specific social policies are needed to address identified socio-economic vulnerabilities, supported by a range of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such as strategies to improve education and female workforce participation, and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ing to increase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   
42.
谢富胜  巩潇然 《地理学报》2018,73(8):1407-1420
尼尔·史密斯是世界知名的人文地理学者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他在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地理学的资本周期运动、空间一体化与尺度推移等范畴,提出了实现平衡发展的途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为研究当代社会空间问题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分析框架和新的理论解释。其理论的核心是把地理空间视为生产资料、社会产物以及空间关系的总和,认为地理空间生产是特定时期资本增殖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国学者虽引进其部分理论,但整体了解还比较欠缺。本文将其理论概括和梳理为空间生产、地理尺度、美式帝国主义、绅士化4个方面,分析资本积累驱动下地理空间的不平衡发展过程,深度解析社会、空间与地理的尺度交错与互动关系,阐明资本周期运动、美式帝国扩张和绅士化的逻辑关联,最后以租隙理论为主剖析了城市尺度的资本周期运动。本文旨在为国内学者研究史密斯的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提供纲要和逻辑线索,并为中国城市化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43.
京津冀城市群创业风险投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业风险投资是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创新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创业风险投资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和计量分析模型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创业风险投资时空分布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创业风险投资网络在总额方面具有一定的周期波动性,其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缓慢降低,创业风险投资的三中心(北京、天津和唐山)对周边城市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创业风险投资在城市间的流动呈现出一定的网络性,但是发育缓慢,具有很强的向心性;创业风险投资对创业项目不同阶段的投资从偏重创业后期逐步趋向各阶段均衡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创业风险投资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作用;金融环境、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对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资金吸引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4.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典型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在考虑潜在内生性的条件下,使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开展"资源诅咒"假说的再检验,进一步讨论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本能否有效缓解"资源诅咒"。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源产业依赖对增长的负向作用,但却不能明显抑制"资源诅咒";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资源产业依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  相似文献   
45.
北京市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与合作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VC)空间集聚的研究大多基于国家层面,本文基于北京市VC机构的位置和联合投资信息,运用本文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研究VC机构的空间集聚和合作网络。空间分析发现,VC机构主要集聚在CBD、金融街、中关村三大核心区;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分散—集聚—再分散的趋势。其中,国资机构主要集聚于金融街,外资机构主要落户于CBD,且以私募基金(PE)类机构为主;中关村则依托高新技术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区。叠加合作网络后进一步发现,城市尺度下的VC机构合作并不受地理区位限制,并且各个VC集聚区之间关系颇为紧密。按“中心度”到“边缘—核心”的递推分析表明,外资机构在北京市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中具有突出地位,其对联合投资的偏好主导了网络的形态。国资虽占据了部分网络节点但核心地位不够突出,而本土民营机构虽然数量较大但在网络中多处于半边缘位置。  相似文献   
46.
地勘单位在属地化、企业化、市场化转变中,要树立人才新理念,加大人才资本的投资,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充分发挥人才资本的营运作用,实现地勘单位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47.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value chain actors in the tropical-marine small-scale fisheries of Zanzibar, Tanzania,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isher-trader link and how connections in general might feed into livelihood security. A sample of 168 fishers and 130 traders was taken across 8 site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observations. The small-scale fishery system is mapped using a value chain framework both traditionally and from a less economic point of view where the assistance-exchange networks between fishery actors add another layer of complexity. Auxiliary actors previously disregarded emerge from the latter method thus shedding light on the poorly understood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from seafood trade. Female actors participate quite differently, relative to males in the market system, detached from high-value links such as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access to predetermined or secured sales deals. Data shows that the fisher-trader link is not as one-sided as previously presented. In fact it has a more symbiotic exchange deeply nested in a broader trading and social system. Expanding the analysis from this link by taking a further step downstream highlights traders’ own sales arrangements and the social pressures they are under in realizing them. A complex picture, inclusive of diversified perspectives, on interactions in the market place is presented, as well as a reflection on the remaining critical question: how to integrate this type of data into decisions about future fisheries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48.
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影响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与知识整合,进而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以无偿献血率、信任度和社会组织密度指标测量区域社会资本,以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5个指标衡量区域创新能力,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我国各省区间的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的空间分布状况具有相似性;(2)信任纬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规范纬度和网络纬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关系;(3)人均GDP、R&D人员和研发机构数量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提高社会资本、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李鹏  保继刚 《地理科学》2015,35(7):838-844
资源与权力密切相关,具有政治性。只有提升到社会建构层面来认知旅游资源内涵,才得以洞悉中国旅游资源规制发展演变的本质。以广东南昆山温泉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政府档案梳理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南昆山温泉资源规制的权力和社会过程进行深度考察,以期透过南昆山温泉的典型案例形成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制更为深入的理解。研究表明,中国在旅游资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在最近30 a时间里建立起一套资本逻辑的话语霸权。在国家拟定的市场化路径下,个人(开发商)逐渐取代国家成为各地温泉资源规制的主角;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联合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温泉资源地方规制的演变过程,进而导致了普遍的社会非正义的现象。要维护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正义原则,就需要破除国家与社会对发展的迷思,并借由普遍主义的阶级政治来抵抗不正义的资本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50.
广州市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丽丽  林子棋 《热带地理》2014,34(2):191-198
跨国资本对发展中地区创新过程的影响已获得学术界高度关注,但对跨国资本在发展中地区研发模式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有限。通过半结构式问卷调研与深入访谈,对广州市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演变及引致其模式变迁的本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本地研发人员比例逐步提高,开始构建包含本地创新主体在内的多渠道技术获取网络;调整新产品发布策略,加大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增加对研发资源的投入,“独立”和“辅助”母公司技术研发的职能显化,开始将本土企业纳入创新链条等。市场规模扩张、本土企业技术能力增加导致的市场推力和珠三角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规制是引发跨国资本研发模式演变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