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9篇
  免费   2628篇
  国内免费   3196篇
测绘学   908篇
大气科学   956篇
地球物理   2088篇
地质学   9125篇
海洋学   108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08篇
自然地理   201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659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924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61.
桂东南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东南混合岩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床在混合岩田高、低级变质带过渡部位成矿,与燕山期混合花岗岩关系密切,赋矿空间为NE-NNE向构造断裂破碎带,常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宽大的蚀变破碎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962.
用 A(b)指数判断图象以后有无主震,其效果颇好。A(b)指数能将有主震 M_L≥5.0与有主震 M_L≤4.7(或无主震)区别开来。再加地震活动的范围、强度资料的配合,能判断主震的大小。此方法的资料自检准确率陆地达96%,震例检验的准确率也高。这样的判断,对用图象作地震预报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3.
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幕的划分入手,分析各期地震活动的图象特征,寻求本区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探讨本区的地震活动与印度板块运动的内在联系,从而对今后本区地震活动的大形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64.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山西断陷带地热场特征:各断陷盆地内部大地热流值或地温梯度值都比较高,吕梁山隆起区和太岳山丘陵区则比较低。提出清徐、临汾、蒲县、柳林四个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热结构,分别计算沉积岩层、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底部的温度和热流值。采用逐步逼近法计算浮山—临汾—蒲县剖面二维岩石圈地温结构。并用断陷盆地内的临汾、吕梁山隆起区的柳林、太岳山隆起区的沁源地区的大地热流值推导其岩石圈厚度和底部温度。地热异常影响着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重点探讨了地球内热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65.
马边地震带发震构造背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忠权  汪一鹏 《中国地震》1993,9(4):373-383
北北西向的马边-盐津隐伏深断裂是马边地震带形成的主要条件,尤其被东西向甘洛-沐川深断裂和盐津-叙永深断裂转限的段落是强震多发段。地壳表层有北北西向马边-盐津断裂组和地面微隆起带,但地表断裂与陷伏深断裂并不连通,且地表断裂走向与结构复杂多变,这是造成马边地震带强震地面破坏效应及地震影响场特点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966.
本文联合使用云南、四川和贵州地震台网的85个地震台站在2008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记录的49130个地震、317366个初至Pg震相绝对到时数据和2674110条高精度的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川滇南部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39621个地震的震源参数,探究了川滇南部中下地壳流和腾冲火山区岩浆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南部上地壳的速度异常特征与地表地形密切相关;(2)小江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存在一条绵延近二百多公里的低速异常结构,最南端受到红河断裂带的阻挡而终止于断裂带南段北侧,这可能是川滇南部的一条中下地壳流,低速异常结构在红河断裂带南段转而向南东流动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可能为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3)红河断裂带各段速度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重定位后的震源分布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南段虽然不如北段地震活动强烈,但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较北段深;(4)腾冲火山区西侧和北侧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的低速异常体推测为通过怒江断裂带形成的岩浆通道从中地壳涌入上地壳的岩浆囊,可能反映了自更新世延续至今的以橄榄玄武岩和安山岩为主要岩性的壳内岩浆活动,持续的岩浆活动为地表热活动提供了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67.
IntroductionI.thasbeenpayingattentiontotheanomalousphenomenonbyseismologiststhattheearthquakeactivityoftenstrengthensinacertainspaceandduringacertaintimearoundthesourceareabeforeastrongearthquake.Mogi(1969)pointedoutthataringdistributiveareaofthestrengthenedearthquakeactivityoftenappearsaroundthesourcearea10to20yearsbeforegreatshock,whichcalledaringphenomenon(or"doughnut").Afterthat,otherscholarsreportedinsuccessionthatringdistributionofearthquakeactivityoccurredbeforeastrongertquakeorevenbefo…  相似文献   
968.
1IntroductionSubsidence,asverticalmovementoftheeallof'USt,occurredinmanypartsoftheworld,Particularlyindenselypopulateddeltalcregions.Withocctirrenceofsurfacesubsidence,alotofdamagehasbeeninduced.Surfacesubsidencecanberesultedfromnabscauses.suchastectonicinchonandsealevelrise,fromman-madeinducedcauses,suchasexcessivewithdrawalofgroundwater,geothennalfluids.oilandgas,orextrachonofcoal,sulphur,goldandothersolidsthroughminingorUndergroundconstrUchon(t'Unnelling),orfromother"dxedcausessuchashydro…  相似文献   
969.
盘锦、海城、营口地区是辽宁省内地震活动性最强、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区。该地区开展了大量重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但尚未开展基于场地条件的区域尺度地震危险性研究。独有的沉积特点使该地区场地条件较复杂,因此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考虑场地条件是必要的。本文基于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本原理和技术原则,结合盘锦、海城、营口地区场地条件特征,采用基于地形坡度的方法对场地条件进行分类,确定场地地震动影响系数,给出该地区基于区域场地条件的地震危险性分布,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地震风险评估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ABSTRACT

In many places, magnitudes and frequencies of flood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due to climate change. To understand these changes better, trend analyses of historical data are helpful. However, traditional trend analyses do not address issues related to shifts in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rainfall versus snowmelt floods, or in the frequency of a particular flood type. We present a novel approach for quantifying such trends in time series of floods using a fuzzy decision tree for event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ed it to maximal annual and seasonal floods in 27 alpine catchments for the period 1980–2014. Trends in flood types were studied with Sen’s slope and double mass curves. Our results reveal a decreasing number of rain-on-snow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hort rainfall events in all catchments, with flash floods increasing in smaller catchments. Overal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incorporating a fuzzy flood-type classification into flood trend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