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389篇
地质学   646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陕北斜坡带到目前为止发现并探明了靖边、榆林、苏里格、乌审旗、米脂、神木、子洲和大牛地8个含气单元,这些含气单元合并暂称为"麒麟沟气田"。如果将这些含气单元五套含气层系的约41800km2含气范围作为一个特大型气田的含气面积,其测算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40000×108m3。这个有希望成为特大型天然气田的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即稳定的克拉通型盆地为古生代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提供了保障作用。该特大型天然气田所处的构造部位沉积稳定,构造活动平缓,没有断层切割的破坏,使石炭系、二叠系高温高压煤系气源岩生成高异常压力的烃类气体,在向气源岩内和它上、下多层系储集层运移和充注过程中,将原储集层中的沉积水排出并充满一切可以充满的储集空间,最终形成多层系储层含气并基本连片分布的特大型天然气田。以地质的、流体的和地球化学的等多种资料为依据,探讨了特大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条件和成藏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运移、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烃地球化学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指出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的油气主运移方向是由北边的生油凹陷(歧口凹陷)向南(埕北断阶带)运聚和由西边的生油凹陷(歧南凹陷)向(北)东(张东地区、关家堡地区和埕海地区)运聚。利用流体包裹体、生排烃法、饱和压力法等方法技术,认为存在两个充注期:古近纪东营末期和新近纪明化镇末期—第四纪。结合输导体系研究成果,提出了4种油气成藏模式:沿连通砂体—不整合面侧向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沿连通砂体(不整合面)—断层阶梯状运聚成藏模式、源内砂岩透镜体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93.
论硫化氢生成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硫化氢的赋存环境、组成特征和热还原反应模拟试验等,提出硫化氢生成需具备五项基本地质条件:(1)地层中富含石膏;(2)富含还原剂—烃类物质;(3)较大埋深或较高的地温条件;(4)地层水作为介质和反应场所;(5)严密的封存体系。热还原反应必须在有水条件下才能进行,硫酸盐水解后的硫酸根是硫化氢的直接供体。硫化氢的生成实际经历了一个天然气向地层水的溶入和脱出过程,两者的密切关系造成含硫化氢天然气通常出现在气-水界面附近,密封条件极好的岩性气藏或构造气藏当中,构造低部位或气藏下倾方向。但是,后期构造抬升有可能造成硫化氢与地层水的分离。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东北部英南2气藏天然气运移和聚集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采军  郑威  李梅 《地质科学》2004,39(4):589-598
基于大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本文详细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英南2气藏的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研究指出:英南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为早期聚集的寒武系来源油的裂解气.该气藏的成藏期主要为燕山末期,天然气的运移通道主要为沟通寒武系古油藏与上覆侏罗系圈闭的断裂.英南2气藏的聚集过程导致了其与邻近构造油气聚集的差异,也导致了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5.
濮阳地区土壤(断层)气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震地球化学前兆观测中,土壤(断层)气观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了利用水氡、水质、气体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土壤(断层)气的实验观测。对濮阳地区土壤(断层)气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6.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大大地提升了四川叠合盆地西部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震和野外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川西深层-超深层油气地质条件和目前发现的雷口坡组气藏的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四川叠合盆地西部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有以下寒武统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多时代(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二叠系白云岩和礁滩体,三叠系雷口坡组微生物岩和颗粒白云岩等)储集层叠合,致密碳酸盐岩、巨厚陆相泥质岩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多级封盖,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等,使得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基本条件,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近年来,川西发现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其可能成藏过程为生烃中心(下寒武统烃源岩等)→生气中心(灯影组和二叠系古油藏等)→储气中心(灯影组和二叠系古气藏等)→保气中心(雷口坡组次生气藏)。这揭示其深层-超深层既可能还存在着符合四中心耦合成藏的原生气藏,也可能发育着次生气藏,极有可能发现新的大气田。  相似文献   
997.
左汝强  李艺 《探矿工程》2017,44(8):1-12
1998年由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日本国家石油公司领导,在加拿大麦肯齐三角洲永冻带实施的Mallik 2L-38水合物研究井的项目是成功的。但是,由于气候变暖和机械故障,水合物试采目标未能完成。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日本国家石油公司与其它8个国际合作机构于2002年回到Mallik,钻进了3L-38和4L-38两口观测井,以及5L-38生产试验井。在5L-38井中采取了水合物岩心(采取率90%)并进行物探测井等研究,实施了2次短时生产试验——运用MDT的降压法与热注入法的试验。运用热冲洗液循环的热注入法获得了470 m3的气体产量。此后, 2007—2008年又重返于1998年钻成的2L-38井,对其进行加深、扩孔、下套管等,用于实施水合物试采。2007年,在此试验井内储层射孔井段安置潛水泵,抽水降低水位以减小储层压力,在125 h的降压试验期间产生830 m3的气体。试验证明,即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降压法也是有效的。2008年在2L-38井68 d(139 h)的长时间试采过程中,持续产气2000~4000 m3/d,总共产量达13000 m3。此次试采数据表明,降压法对于水合物生产是一种正确可取的方法。2008年加拿大Mallik天然气水物试采项目的成功,是世界水合物研究和开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98.
提供了我国海相、湖相原油的黄金管裂解成气热模拟实验数据和裂解成气的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典型样品裂解生气特征、升温速率与温度对油裂解成气的影响表明:我国海相、湖相原油裂解成气门限温度、消亡温度差异不大,但与国外样品差异明显;源内和源外原油裂解成气过程差别明显,源内原油热稳定性弱于源外原油热稳定性,在油裂解气评价中应该考虑排烃效率的影响;温度是原油裂解的主要控制因素,温度高于180℃时,原油裂解过程主要在10 Ma内完成,且液态烃消亡温度要高于200℃。本次研究的实验结果、动力学参数及相关结论可供盆地模拟和油藏勘探工作采用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海洋地层中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条件下,水合物沉积层近井储层的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和变形破坏规律,基于多场耦合理论,考虑水合物分解产生的水、气形成的超静孔隙压力对地层有效应力的影响,建立了能够反映水合物注热分解条件下水合物沉积层温度场、渗流场和变形场耦合作用关系的热流固耦合弹塑性模型,并以ABAQUS软件为开发平台,在Fortran语言环境下编制子程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注热温度越高,近井储层力学性质劣化的区域与有效应力减小的幅度越大,发生塑性变形破坏的范围和产生的等效塑性应变值也越大;井口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的有效应力值最小,等效塑性应变值和体积应变值最大,是首先发生变形破坏的关键位置;井口同一位置的有效应力随注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体积应变则随注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地下水及地表水体样品中痕量类固醇雌激素(SEs)污染问题,本文建立了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同时测定不同水体中5种SEs:雌酮(E1)、17α-雌二醇(17α-E2)、17β-雌二醇(17β-E2)、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雌三醇(E3)的分析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固相萃取过程和衍生化条件以及复杂样品的二次净化过程,发现用Oasis HLB柱萃取,用乙酸乙酯洗脱,40℃条件衍生化20 min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经甲醇活化过的Generik NAX柱对复杂样品的二次净化效果较好。本方法对E1、17α-E2、17β-E2和EE2、E3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000 ng/L和10~1000 ng/L;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3 ng/L和6.5~10 ng/L;对水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120%;该方法测定SEs峰面积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6.8%~10%。应用此方法对鱼塘水、河水、地下水、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了SEs污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不同水质地表及地下水体类固醇雌激素化学风险识别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