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8篇
  免费   3104篇
  国内免费   4610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500篇
地球物理   2577篇
地质学   13984篇
海洋学   1783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723篇
自然地理   90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569篇
  2017年   666篇
  2016年   721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973篇
  2013年   852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1013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961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963篇
  2006年   928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497篇
  1999年   498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04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ute a detailed budget for a small semiarid tropical drainage basin in Keny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ransfer of sediments (‘inputs’) from primary source areas was minor in comparison to changes in storage. The major sediment source area within the Katiorin drainage basin was the colluvial hillslope zone. The net change in storage within this zone was approximately 2100 Mg yr?1. Surface wash and rilling were the dominant transport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remobilization of colluvial sediments. Sediment storage within the in-channel reservoir increased by 60 Mg yr?1, which was minor when compared to the total store of sediment in this reservoir. During 1986, the channel network stored only a small fraction ( < 3 per cent) of the sediment delivered from the hillslope subsystem. Therefore, the in-channel reservoir had limited influence on sediment conveyance to the basin outlet.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a static equilibrium condition cannot be assumed within the Katiorin drainage basin. Such an assumption would result in erosion estimates of approximately 5.5 mm yr?1 for the entire basin (based on a sediment output of 7430 Mg km?2 yr?1 and a measured bulk density of 1.35 Mg m?3). However, this masked the actual rates of 1.2 to 7.1 mm yr?1 in subbasin primary source areas, and rates of 0.6 to 17 mm yr?1 for colluvial material in the various subbasins. The extreme accelerated erosion rates resulted from minimal ground vegetation, steep slopes, soil crust formation, an erodible substrate, and a well-integrated drainage network for rapid conveyance of sediments from the hillslope subsystem to the basin outlet.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在黔南桂北下三叠统进行沉积过程和沉积构成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构成碳酸盐海岸—陆架沉积总体的4种成因单位和7种沉积相。同时本文还对碳酸盐海岸—陆架沉积总体的演化过程及其与其它沉积总体的空间组合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主要根据杭铁诸暨387洞室工程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及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指标为依据,对该工程的围岩进行分类、並对围岩进行有限元方法的分析,及对围岩局部块体利用赤平极射投影方法进行稳定性验算,对该工程主体洞室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96.
冬季北半球10hPa爆发性增温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佩  李维京 《高原气象》1991,10(2):202-208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火山地震的波形,提出了相应的震源模型.然后发展了计算层状介质理论地震图的部分分离变量—有限差分方法,其最重要的环节是引用了吸收边界条件,使计算工作得以简化.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火山地震的理论地震图计算.最后,本文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98.
水对受力岩石变形破坏宏观力学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水对受力岩石的宏观力学效应,在MTS电液伺服材料试验系统上,对不同饱水度的砂岩、花岗闪长岩、灰岩和大理岩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取得了这几种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饱水度变化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水对受力岩石的力学效应与岩石中的含水状态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状态的砂岩、花岗闪长岩浸水后,其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饱水度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当饱水度达到某一定值时,这两种岩石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基本稳定下来;文中用函数Y=Aexp(-Bx)+C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中求得水饱和状态和自然状态砂岩的泊松比并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在宏观上水对该种岩石受力变形的作用是各向同性的.通过10-5/s和10-4/s两种不同应变率试验,发现水对受力岩石的力学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这一特点说明仅从有效应力原理来考虑水对受力岩石的力学效应是不够的,而应考虑应力腐蚀这样复杂的过程.此外,大理岩的试验结果表明,水对受力的碳酸盐类岩石的作用机理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它与水对受力的含SiO2类岩石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9.
冀东陆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宗絮  郭才华 《地震地质》1991,13(4):369-376
冀东地区的古老变质岩系是一个出露的大陆地壳断面。根据变质岩系的变质相、亚相的研究和地质温压计计算的结果推定的深度,并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以及笔者测定和前人的岩石高压下波速实验资料提出了本区大陆地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下地壳由麻粒岩相岩石组成,上部为角闪石麻粒岩亚相的中性成分的麻粒岩,下部为辉石麻粒岩亚相的基性成分的麻粒岩构成,底部夹有透镜状蛇纹石化橄榄岩以及紫苏花岗岩。中地壳主要由高角闪岩相的中性-中酸性成分的片麻岩、片岩构成,顶部为低角闪岩相的片麻岩、片岩,广泛发育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含隙间高温流体相(fluid phase),形成高导-低速层。上地壳主要为绿片岩相(部分低角闪岩相)的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粒岩以及花岗岩组成,顶部为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1000.
张卫华  曹传儒 《岩矿测试》1991,10(2):107-110
本实验以微型核反应堆为中子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对水系沉积物中的30个元素常规测定进行了研究。样品在长照射后从第四天开始直到第八天进行每天一次的跟踪测试。研究了有关元素的最佳冷却时间,从而得到了最佳探测限。以GSD-11和GSD-8为标准监控样品,对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近似检测限进行了计算。长照测试元素La、Sc、As、Sb、Na、W、Gd和Sm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Th、U、Yb、Ta、Rb、K、Fe小于10%,Ho、Ce、Ga、Lu、Br小于15%,Eu、Cs小于20%。短照测试元素为Mg、Al、Mn、In、Ca、V、Dy和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