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付勇  郭川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31-67040031
南华盆地成冰系大塘坡组锰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锰矿产地之一,它形成于成冰纪Sturtian冰川事件之后,其成矿背景及形成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系统总结Sturtian冰川事件起始与结束时间、南华裂谷盆地结构演化及古气候演变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南华盆地大型沉积型锰矿成矿作用过程与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南华盆地Sturtian冰期的启动和结束与全球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分别发生在~717 Ma和~660 Ma之前。同时,对南华系大塘坡锰矿成矿时代进行了约束,大约形成于~660 Ma之前。在新元古代中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的影响下,南华裂谷盆地内部发育一系列由同沉积断层控制的地垒—地堑次级盆地。沿同沉积断层运移的热液流体为大塘坡锰矿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并对大塘坡锰矿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化学蚀变指数(CIA)、锂同位素(δ7Li)及锇同位素组成(187Os/188Os)等风化指标显示,南华盆地Sturtian冰期晚期至间冰期大塘坡期早期的气候为寒冷干燥,随后转为温暖湿润并很快变为寒冷干燥。至大塘坡中晚期,气候逐渐由寒冷干燥恢复至温暖湿润,并一直保持至大塘坡晚期。整体来看,Sturtian冰期结束后,南华盆地表层海水逐渐氧化,深部沉积水体出现局部间歇式氧化环境,裂陷阶段热液和陆源输入的Mn2+被氧化为MnO2发生沉淀,并在底部伴随着有机质的埋藏及早期成岩作用而最终形成菱锰矿。  相似文献   
52.
We have derived a convergent scattering series solution for the frequency-domain wave equation in acoustic media with variable density and velocity. The convergent scattering series solution is based on the homotopy analysis of a vectorial integral equation of the Lippmann–Schwinger type. By using the Green's function and partial integration, we have derived the vectorial integral equation of the Lippmann–Schwinger type that involves the pressure gradient field as well as the pressure field from the wave equation. The vectorial Lippmann–Schwinger equation can in principle be solved via matrix inversion, but the computational cost of matrix inversion scales like N 3 ,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grid blocks. The computational cost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f one solves the vectorial Lippmann–Schwinger equation iteratively. A simple iterative solution is the Born series, but it is only convergent when the scattering potential is sufficiently small. In this study, we have used the so-called homotopy analysis method to derive an iterative solution for the vectorial Lippmann–Schwinger equation which can be made convergent even in strongly scattering media. The computational cost of our convergent scattering series scales as N 2 . Our algorithm, which is based on the homotopy analysis method, involves a convergence control operator that we select using hierarchical matrices. We use a three-layer model and a resampled version of the SEG/EAGE salt model to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convergent scattering series.  相似文献   
53.
黄泥岭岩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大瞻  曲森 《吉林地质》1994,13(4):41-49,7
黄泥岭岩体出露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自老至新(剔出中生代侵入岩后)可划为七个单元,归并为两个序列,两个独立单元。其中菜子序列和黄泥岭序列为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演化规律:由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式由较平缓型向右倾型演化;结构由细粒—中粒—似斑状。岩体经历了同碰撞期—造山晚期演化阶段(Pt_3—∈_3)。呈两侧对称的北西向带状展布,老的在两侧,新的处中间。岩体的就位机制经历了热点—扩张—扩充三个阶段,颇具大洋中脊基性岩墙群依次向外扩张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具四期以上侵入活动的复式深成杂岩体。  相似文献   
54.
重庆城市地貌图的设计和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刁承泰 《地理学报》1993,48(6):544-551
本文从设计意图、设计内容和编制方法等方面,总结了重庆城市地貌制图中取得的一些主要经验,探讨了城市地貌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利用旱涝县次建立历史时期旱涝指数序列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利用27万条自然灾害史料记载,整理出我国东部及南部85个地区的受灾县次记录,分析了这些记录的可靠性,建立了这些地区1471—1950年的旱涝指数序列,并以北京地区为例,详细说明了利用旱涝县次建立旱涝指数序列的过程,分析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6.
黑色岩系成矿作用及相关金属矿床找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诸多矿床的形成和产出与黑色岩系、特别是有机质岩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为矿床与黑色岩系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包括微生物)在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以及矿石矿物的结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富集过程中金属硫化物可以直接置换有机质,有机质还可以作为还原剂存在于含矿热液。石油固化为沥青过程中,金属元素沉淀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早期以还原作用为主,而晚期则出现氧化过程,沥青在此阶段也由均质体变为各向异性体,内部的化学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黑色岩系矿床勘探中,目标层位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有机质的丰富程度,有用组份的初始富集程度,目标层位内部的岩石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热液通道一构造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7.
再论志留纪年代地层的统、阶层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戎嘉余 《地层学杂志》2005,29(2):160-164
一、概述 本文只是简要地讨论志留系全球界线层型存在的问题,有关志留系各层型剖面的具体位置和笔石带标志、我国志留系年代地层及其与国际层型标准的对比、国内志留系统与阶的划分方案、我国志留系生物地层和我国志留纪各时期的古地理(含生物古地理)已在其他论文(戎嘉余等,2000;戎嘉余、陈旭,2000;戎嘉余,2003;Rong Jia-yu et al.,2003a、b)中进行了探讨,这里不再赘述.为保持讨论的完整性,本文对志留系的底界与温洛克统的底界问题又作了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58.
简要报道了在云南省南华县发现的大龙潭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大龙潭金矿主矿体长360m,斜深大于60m。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形态变化中等。矿体厚度的变化系数为71.2%~149.6%,较稳定;Au品位变化系数为87.5%~218%,较均匀;矿体产于向斜两翼,被断层错动,构造影响程度中等。据以上矿床地质特征将该矿区确定为Ⅱ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59.
莺歌海盆地上新统双壳类贝壳的锶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玉  蓝秀 《地层学杂志》1998,22(2):149-153
锶(Sr)是碳酸盐沉积物及软体动物介壳中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Sr含量和Sr/Ca比值的变化明显受沉积相的控制。因此,锶作为地球化学指标具有一定的环境意义。通过对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莺6井上新统双壳类贝壳中的Sr含量和Sr/Ca比值的变化与环境、成岩作用关系的研究,发现莺歌海盆地上新世沉积环境为上陆坡→潮下带→潮间带,所得结论与双壳类的生态环境和地层沉积相的综合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0.
严城民  邓仁宏 《云南地质》2003,22(2):152-160
霞若地区的构造形迹可划分为6个构造群落。吕梁期构造群落(D1)属中深构造相,变形机制不明。华力西期构造群落(D2)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伸展机制。印支期构造群落(D3)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群落(D4)具浅表构造相特征,仍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中期构造群落(D5)亦为浅表构造相,系水平剪切的产物。喜马拉雅晚期构造群落(D6)属表部构造相,由差异升降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