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502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713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53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Sq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IGY/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计算出每-UT小时的S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对S电流体系UT变化和经度效应的分析研究表明,S外源电流体系的空间图案没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涡焦点的地理纬度与磁赤道有密切关系,其变化范围,北半球为25°-35°N,南半球为30°-42.5°S.外源电流总强度的平均值为229kA(北半球)和173kA(南半球),其变化范围为±50kA(北半球)和±40kA(南半球).S内源电流体系的图案和强度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体系焦点纬度有类似于外源电流系的变化.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太平洋地区,内源电流体系的总强度明显小于大陆地区的内源电流强度,表明这些大洋地区上地幔电导率低于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102.
湘东南地区震旦纪地层的新划分与区域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中  唐晓珊 《湖南地质》1994,13(3):129-136
本文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和构造地层法,研究并重建了湘东南地区震旦系新层序,厘定了泗洲山组、天子地组、正园岭组、埃岐岭组、丁腰河组的含义及其划分、对比标志。认为该浊积碎屑岩系中的两套砾岩,是冰成作用的产物,可与湘中、湘西乃至华南地区的震旦系对比。同时指出孩区有板溪期的沉积,并建立了青白口系大江边组。  相似文献   
103.
线性规划在徐州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观点出发,对徐州地区中寒武统—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线性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对徐州市西郊四个水源地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计算。在规定水位允许降深的约束条件下,求得至2000年,该区地下水最大开采量为14万米~3/天及各水源地相应取水量的最佳分配。文中采用特定条件图解法计算多边界、多主井抽水干扰影响的方法,具有通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川黔湘交境寒武纪层序划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球  段冶 《地球科学》1995,20(5):485-495
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露头剖面研究为基础将川黔湘交境寒武素划分为16个三级层序,其中下统含7个中统3个,上统6个,既有Ⅰ型层序又有Ⅱ型层序,具倾斜边缘的盆地中形成的Ⅰ型层序仅发育在早寒武世早期,共2个;具台缘斜坡的盆地中形成的Ⅰ型层序发育在台地形成及发展阶段,即早寒武世后期至晚寒武世早中期,共5个。上述层序的详细研究为海平面升降和加里东早期的构造运动的认识提供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The Conductivity Test — Determining the Membrane-toxic Properties of Substances A new biotest system is introduced which is specific in terms of the measured effect but not in terms of the applied organisms. The system is able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membrane-toxic compounds e.g. detergents, organic solvents, and radical formers.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these substances damage biological membranes and therefore cause ion leakage into a surrounding medium. Ion leakage is taken as a measure for membrane damage and is determined as an increase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the medium (conductivity test). The results presented for the tensides benzalkonium chloride, LAS (linear alkylbenzenesulfonate), and APG (alkylpolyglycoside) demonstrate the capability of the conductivity tes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iffering toxicological potential of these membrane-toxic substances. In contrast to most of the conventional biotests, the endpoint of the conductivity test is independent of a specific organism. This independence is demonstrated by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benzalkonium chloride treatment of Elodea canadensis, Lemna minor, and Salvinia natans. The conductivity test represents a versatile, easy to handle biotest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of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caused by membrane-toxic substances.  相似文献   
106.
长城系属中元古宇底部,其底界年龄一直存在争议。国内发表的数据在2000-1640Ma之间。通过分析以往数据,并据近年新资料,认为长城系底界年龄划在(1700±20)Ma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7.
五强溪水电站左岸船闸边坡开挖监控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五强溪水电站船闸左岸边坡,是由前震旦系的Pt1(主要为千枚状板岩)和Pt2(主要为砂岩、板岩)组成。因断层穿插,岩体破碎,边坡稳定性很差。为确保边坡在开挖施工期的安全,作者根据工程地质力学和系统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之进行监控设计,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8.
ArcTOP:TOPKAPI与GIS紧密连接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雨 《水文》2005,25(4):18-22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成为当前水文科学发展的前沿,地理信息建模系统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实现通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与水文模型的集成主要有四种途径:水文模型嵌入CIS平台.GIS功能嵌入水文模型.水文模型和GIS的松散连接以及水文模型和CIS的紧密连接。本文提出的ArcTOP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运用ArcViewGIS提供的宏语言,将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TOPKAPI和CIS紧密连接,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和GIS的完全集成。  相似文献   
109.
杨宏城 《云南地质》2007,26(4):416-420
水泄铜钴矿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控矿因素较多,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受断层及岩性控制,地层初始富集,构造及区域变质作用提供通道及热源。水的循环、溶解作用形成热卤水成矿。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